孟禄博士与苏州教育界之谈话(1)
杨卫玉——孟禄博士来苏,同人非常欢迎!博士曾于民国二年,来华调查,此时吾国教育,尚甚幼稚,今者博士重来,不知吾国教育,能否有些进步,以供博士之调查。至于博士之学说事业,想必诸君都已知道,无待赘述。今日趁此机会,希望诸君提出教育上种种问题请求博士一一指教;并烦陶行知先生担任翻译之劳,曷胜感谢!
孟——今日承蒙诸位教育家欢迎,非常感谢!现把这欢迎分析起来,可分三层:第一,是诸位先生对于吾个人的欢迎;第二,诸位是教育界人,吾也是教育界人,那么今天的欢迎,是有同事的关系;第三,中美两国,素称友谊之邦,今天欢迎,当然也有国际的关系;所以吾今天受此盛大欢迎之后,除了吾个人感谢之外,还要代表美国的教育界和国民,来感谢诸位先生盛意。吾到中国以后就有三种感想发生:第一,中国欢迎外人,至优且渥,不但苏州如是,无论何处,如北京、保定、太原、南京,都是受着同一之优待,扩而充之,即可知能欢迎世界之文化与思想;第二,中国办教育者,都能以教育为专门事业,十分热心;第三,中国近年来变迁极速,此种变迁,是有向前的进取。但是欢迎世界的文化思想,必定要有辨别的能力,因为世界上的文化思想,有优有劣,吾们应该详细辨别取其优者而去劣者;然欲养成此辨别能力,则唯教育是尚;盖有了教育,就能指导其如何辨别,既采取以后,又须赖教育的力量,使之普及,所以教育之功用极大!
一师代表——中国现在需要何种教育?
孟——此题关系全国,须调查告竣后,方可决定,此时只得从缓答复。
一师代表——如何可使学生专心学习?
孟——学潮问题,为美国所无,因为美国学校,都能够用学问来管束学生。近年来中国学校,迭次发生学潮,救济之法,应该改革教育的方法,务使学生精神,均能缩归于功课之内;若体育、美术等科,均可管束学生之精神,使无越规举动。至于公民陶冶,也很重要,盖有公民之资格,则学生运动,自能切中。
一师代表——学生服务,欲求其有永久之热忱,有何方法?
孟——中国情形,余尚未十分了解;在北京之时,有许多学生以干涉学校行政废止考试等事来问,足见中国学生之能自动。此种自动,欲使之具有良好之精神,养成永久之习惯,则必须有良好之组织。美国学校,上课之外,注重体育,如足球篮球以及其他团体游戏等,此皆所以养成共同作业之习惯,又有缔结兄弟之风气。譬如有几个程度相等的学生,他们就结为兄弟,成一小团体,自己管束,不过结合的人数很多,不像中国人的桃园结义只限于两三个人。现在中国的少年中国学会就是如此。又如组织学校市学校省学校国等,模仿地方制度,以养成其有公民之资格,不过此种组织多行之于中学小学,大学却是无此组织。以上三种方法,均可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参考,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很紧要的事情,就是引起学生的兴味,怎样去引起呢?第一,对于学生自身,要会有极大的幸福;第二,所有的事情,要适合学生的需要;那么他的热忱,自然可以永久保持而不衰。
一师代表——如何养成学生自治的能力?
孟——养成学生自治的能力,各国略有不同,兹分言之:
(甲)英国 老班生管理新班生,仿佛是个学监,学校中一切管理的责任,校长都付之学生,不过不是职员。
(乙)德国 中等学校以下之学生,大都没有自由;大学学生,完全能够自由,这是欧战以前的情形,战后未详。
(丙)法国 与德国相同。
(丁)美国 考试时由学生自己管束,若有偷看等弊,均由学生告发,先生不加监视。
校中有学生会议,会议时,各班学生,都有代表出席,譬如地方上有集合团体,各校亦都公举代表出席,不过学生会议之范围,有下列两项的规定:
(一)关于各人行为的优劣,由学生自行办理;至于重大的事情,统归教务处办。
(二)对于校务应兴应革,学生只有提议权。除此之外,关于自治团体之组织,亦甚重要,凡此种种,皆养成学生自己能有系统。(www.daowen.com)
职业中学代表——按能力编制,倘使学生数少,如何解决?
孟——此种困难,大的小的学校,都是没有的,因为大的学校级数很多,升降容易,不生什么困难;在小的学校,先生可多费一些精神,去和劣等生补习;最感受这种困难的,就是在不大不小的学校。美国各校,都无此种困难之感受,因为学生数多,下愚又很少,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吾想有三种:
(A)应该先去测量学生的智慧。
(B)将校中许多课程,分为选修科必修科,有几种基础的课程,可算它是必修科,其余是选修科;必修科是各个人必须学习的,选修科可以不定;年龄大智慧高的学生可以多修一些,年龄小智慧低的学生可以少修一些。
(C)学级留升,每年可分二期或四期,不过此种办法,仍旧只得行于较大的学校。
一师小提出——
一、学生因染环境的势力,不能养成清洁的习惯,应用何法以救之?
二、中国人的旧道德,应否发挥?
三、歌谣谚语,宜否用做教材?并且怎样收集?
四、苏州人的柔弱天性,应否保存?
二女师小提出——
一、学校怎样可以和社会接近?
二、儿童课外读物很少,怎样采取?
三、学校中训练的良好习惯,往往抵不住社会势力,应用何法以救之?
四、怎样可以养成学生的创造力?
博士讨论时期已久,精力稍倦,对于上列八个问题,只好等到后日报告中答复。
【注释】
(1)孟禄于1921年10月21日在苏州职业中学与苏州教育界的谈话记录,陶行知口译,朱麟记录,原载:新教育,1922,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