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知道了自己喜欢做什么之后,你还要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有什么能力。所谓能力就是指能够搞定一个事情。搞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有一种状况存在,你要用某种工具把这种状况变成另一种状况。
比如一个螺丝松了,你的状况是可以用手把它拧得稍微紧一点儿,或者用螺丝刀把它拧紧。你用非职业的或者职业的两种方法去解决它时,螺丝的松紧度是不一样的。用手简单弄上去的话,过一会它又松了;但是用螺丝刀拧上去的,就不容易松。所以衡量一个人职业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他的“工具箱”的大小。
比如做我们这个调查行业时,会用到SPSS操作方法之类的工具。SPSS是一个统计分析软件,以前是一个医疗统计软件,后来用来做社会统计分析。SPSS使用技能从初级水平到高级水平之间差得很多很多,就算你完全知道使用方法了,但你知道和你会做两者之间同样差得很多。
就像一个司机师傅跟你说:“开车吧,其实很简单。挡一挂,油门一踩,走。”这就是师傅告诉你的。但是你会发现别人随便找辆车,挡一挂,油门一踩,然后走墙上去了。你怎么才能够走得远呢?中间有一个特别的过程,就是上车练。正常情况下,要练多少次呢?15~25次,平均21次,你得上去练。
练开车的时候,跟平时在学校里是不一样的,有的教练非常狠,特别是男师傅。你练车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个技术很难练好,就是协调挂挡和踩油门这两个动作。我们平时很少同时做这两个动作,所以你发现要么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手上了,只在挂挡上;要么注意力放在脚上了,手没放下,这两个动作很难协调一致。
教练用的方法是什么呢?打你的腿。虽然打腿看起来很野蛮,但它很科学,为什么?因为平时我们很少会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下肢上,在上下肢的协调方面,下肢平时没有获得过这么高的关注力。通过打你的腿,让你紧张起来,把注意力第一次专门聚焦在这两个肢体的协调上。所以你要是碰到仁慈的教练,通常要25次才过;要是碰到凶狠的教练,15次就能过。它代表什么呢?开车跟练习是有直接关系的,它是一个行动,这个行动需要按照一定方式达到一定频度,才能稳定成为你的新习惯和能力。法律学和法医学里面,把它叫做动力定型。
比如电视剧《乡村爱情》里面有一个角色,脸部肌肉总是一抽一抽的,这个动作就是动力定型。我们很多人有许多不同的动力定型,比如有的人老喜欢抖腿;有的人老喜欢跷二郎腿;也有的人老喜欢摸头;还有的人老喜欢抱着肩膀……这就是动力定型。别看这只是一个动作、一个习惯,要改掉这个动作、习惯却很难。
那么什么叫技能呢?技能就是指做一件事情的动力定型。以前我们开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的时候,一位国家领导人曾到我们软科学工作会议上来做重要讲话。他是这样讲的:“同志们啊,这个软科学工作很重要,我下面讲讲软科学是什么。”他打了个比方,说:“以前我在上海工作,我当学徒的时候,我的老师傅敲榔头直接敲得很准,每次拿个钉子往那边一摆,然后榔头敲上去就准了,看都不看,敲得很准。我敲榔头就敲不准,一敲,没敲到钉子反而敲到手上了。为什么老师傅一敲就敲在钉子上,我一敲就敲在手上了呢?说明我师傅有软科学。”
其实严格地说,师傅是有技能。我们自己在家里偶尔敲个钉子也有这种现象,瞄得准准的,铛——结果敲在手上了。因为平时你擅长的是考试,不是敲钉子嘛!所以,新东方培训大家如何通过英语考试,即使你英语水平不咋地,也可以通过考试,它的方法就是让你聚焦到专门的某些能力上。比如只要听到“apple pie”这个词出现,就找四个选项里提到“apple pie非常好吃”的,这就对了。只要讲到“student dormitory”就找非常差的,这就对了,它就是教一些规律。你对这些规律的反应方式要达到什么样呢?达到马戏团里狗的水平就行了。当这个灯亮的时候,它就站起来,然后就有根香肠吃,以后它就会只要灯一亮就站起来,这就是新东方的教学方法。
这个教学法就是一种技能,因为反复操练,到后来你就反应得很快、很自然了。它就形成一个能力了,成了习惯之后再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就不必再用脑子想了,它就是动力定型了。定型以后就有一个自然的反应性。
又比如一个人抽烟也有反应性。当然抽烟有很多原因啦,比如尼古丁依赖,但它同时也是个动力定型。我以前在机关里面的时候,只要开始给领导写报告,一定会抽烟。拿出稿子,拿出笔,拿出烟,这三个动作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是动力定型。
职场上,我们在做工作时也有动力定型。我们到了一个地方,站起来就能说话,即兴就能演讲,这就是动力定型。这不是说这个人真的才华横溢,其实它就是形成了一种反应能力。
我们有些领导,只要讲话一定拿出稿子来念,为什么?它也是一个反应能力。我在主持2011年浦江论坛的市长论坛时,有六位市长出席。我想,既然由我来主持了,总该主持得和其他主持人有些不一样吧。所以,几位市长一坐下我就说:“下面我们给每位市长十分钟时间发言,但是有一个要求,请你们不要把小稿子拿出来。我们发言的时候不允许拿稿子。”有五位市长说:“那我们争取吧!”还有一位市长说:“那不行,没稿子,我没法发言。”我说:“那行,等到前面五位市长都发完言了,实在不行你再拿稿子。”
等到五位市长上来发完言以后,那位市长也直接上来讲,他也没拿稿子。我问:“你怎么不用稿子?”他说:“他们不用,我也能行的。”其实呀,他能当市长说明他说话本来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形成了一个习惯,开会就拿稿子。我估计有些校长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当领导的往往觉得自己坐在那儿,手里一定要拿稿子,他形成了一种动力定型。
学校里有很多学生社团,这本身是很好的事。你就要加入进去,去学生社团里锻炼。如果你对学校里的社团活动都不主动参与,那么你可能连在学校里都发展不好,还怎么在社会上发展呢?你会变成被发展的。如果你不但在学校里得到发展,还能够发展到社会上去,那你就了不起了。因为你在学校里锻炼技能,本身所处的环境就不是实际情况,而你在社会上锻炼出来的,那才比较接近正常。学校里锻炼的经验可以作为依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技能。
在大学的课程里面,其实很多课带有行动型性质,比如SPSS分析、社会调查访问,社会工作可能还要参与社区。这些行动型课程都叫技能课。技能课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头脑和四肢一起动。通常这种活叫技能型活,而且它有个特点,就是光听说没干过,等于没听说。你必须得干,而且达到一定的频度才会稳定成为动力定型,才能叫做技能。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有一些通用的职业技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社会工作的职业就是要求运用一种专业技能。比如你是学法律的,法律学中有很多技能,假如你将来是研究税法这个方向的,你专注在这个方面,就需要做很多研究,你会具备快速检索资料的能力,而且在这个领域中形成自己的积累和规模。在这个方面发展,对你的研究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专业能力,要求你非常会谈判,擅长从细节里发现问题,你还得具备把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东西规范化的能力。
我就是学法律的。很多人说,学法律为什么要去做生意呢?法律对做生意有用吗?我告诉你,太有用了。比如我在管理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很多问题。其实,在一个公司里当老板,特别是当一号老板,你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就有一些东西很难平衡好:第一,你要不要放权?第二,你要不要管事儿?往往管事太多,底下人就不管事了;管事儿太少,底下人就乱管事。你怎样来加以管理?特别是如果你当一个董事长,你怎样来做?
我觉得学法律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底下的人不管给我反映什么事儿,很多时候,一般性的问题,我都不用管理,只用把它作为一个中间项目来处理。但是,什么时候才放到管理层面来加以处理呢?就是当这个问题的出现次数达到一定频率以后,就说明需要用规范化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了,这就是立法的一个原则。
在立法中,不能将领导整天说的话都拿去立法,而是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具有用一种一般性方法加以统一解决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你才能对它加以立法。所以一个公司制定自己的制度时,包括在做管理的时候,特别是所谓的战略性管理和高层管理,实际上是以立法的原则为基本原则的,这就是立法的管理模式。(www.daowen.com)
而你在跟客户交往的时候所运用的方式,就非常像在司法和律师工作中所用的那些方法。比如你要说服一个客户,特别是做咨询时就要做到一点,就是怎么说都是有理的,律师就具有这个特点:让我给被告辩护,我能讲一堆理出来;让我给原告辩护,我也能讲一堆理出来。当然,两边讲的理是不一样的。
做咨询也同样是这样的,我给你提供了一个方案,你怎么听都很有道理,所以甘心付钱。这个时候律师的这种技能就是很有用的。至于大家在学校里面背的那些法律条文,没有一个能被记住超过三个星期的,也没有一本书里的基本知识能被记住超过三个月的。所以,法学院和法律学院的同学们,如果没有技能,就等于白学这个专业了。你将来在做律师的时候不能说:“我好像记得在《刑法》上似乎有这么一个规定,好像在第一百多条吧。这个大概的意思如下……”这是不行的,你一定要查到原文。所以背不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大概知道有那么回事儿。
我们今天的大部分知识只要大概知道就可以了,但是必须重视技能型的课程。当然知识课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就是在运用技能的时候,你要能够把一个技能运用得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还要能说服其他人来运用,或者进一步推广应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还必须让其他人明白做这件事情的意义。这个时候你发现,教科书里说的那些知识也不够,这些是专业技能知识。
所以在读大学的同学们,一定要重视专业里面那些少数有用的专业技能课,同时要关注其他系的专业技能课。也就是说,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旁听和看看人家的那个专业技能课,这比你学一般性的知识要好。其实一般性的知识,逃逃课也无所谓,只要有教科书,考试能过70分,就不错了。这是我在哈佛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跟我说的。他说:“知识课嘛,最好把教材买回来,课都不要去上。但是技能课,只要不上,你肯定是不会的。”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有非专业技能课,其中三个技能最重要。第一个技能是说话,就是你要懂得沟通,在今天这个公共社会里面,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过去我们的社会是静止的,仅有的资源给谁和谁,分配得很清楚;但是今天大家知道不争取、不沟通、不说服,你就没机会。你不会沟通、不会说服,也当不了领导。如果工作中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来干,你就会成为弱者,所以沟通能力成为了一个基本能力。如果你拉上台来就能够讲,到下面去也能讲,跟其他普通人能讲,还能鼓动人家跟你一起干事,这些就是基本能力。
和人沟通需要逻辑清晰,就是错也要错得好像没错一样。我讲英语就很流利,流利到错了以后就跟没错一样,这是一种能力。在沟通中,讲任何事情都要有三个以上的理由。你可以从今天开始练习,说什么事时都是“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有三个理由:一,……二,……三,……”如果没有第三点,就凑出一个,习惯以后,再说什么都能拿出三个以上的理由。技能本来就是一个习惯。你不能每次都说:“我的看法是这样,至于理由吗……我也说不清。”那就不行。
第二个技能是拿起笔来就能写。80后、90后的同学接受的信息很多,平时在网上写微博的也很多,但是有一个特点,能写句不能写段。所以你看韩寒写的小说、编的杂志,基本特点就是有句没段。当然,如果你只是玩玩,问题不大,但是你将来给领导写一个备忘录,全写成那样,就不行了;你要给领导写一个会议纪要,写成那样也不行;你把申请报告写成那样,也不行。所以我经常觉得80后、90后要脱颖而出很难。为什么?因为你们跟社会太不相关了;但是,要脱颖而出也很容易。为什么?稍微用心一些就行。
不说别的,一个同学在学校里专门钻研一样东西——写会议纪要,就是你在单位,从做实习生开始,无论参加什么会,都写会议纪要。如果今天开了半天会,你居然只用3页纸就写出会议纪要——请注意啊,我说的是会议纪要,不是会议记录,因为开半天会可以写40页会议记录——把这个会议上讨论了什么,达成的共识是什么,什么东西有意义,什么东西有待讨论,写得清清楚楚,你肯定一炮打响。
在任何一个单位,你只要是新一代80后、90后员工,只靠这一条,就出类拔萃了。我很多年没见过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了。现在的学生能够马马虎虎把会议记录写全就已经不错了,从来写不出纪要来。
当然这也不能怪你们,因为学校里没开这门课。在哈佛大学那么牛的大学里,写纪要是专门一门课,而且哈佛老师还讲不好。麻省理工学院的老师讲这个最好,所以写纪要的课每次都是请他们来讲的,连耶鲁大学也从麻省理工请人来讲。这说明什么?术业有专攻。
麻省理工的人都是按照给总统、总理、部长写备忘录和纪要的要求来写,所以必须写得清清楚楚。第一条,我们讨论的是什么问题;第二条,达成的共识是什么;第三条,意义是什么;第四条,继续关注的是什么。四段,两页纸。就这个活,你会干的话就能出类拔萃。在这方面,法律领域的人占优势。法律讲求两样东西,白纸黑字,言之有物。所以,从政法大学出来的学生,或者学法律的人,与其他人作对比是辨识得出来的。
第三个技能就是协调能力,就是跟前后左右协调的能力。前面建议同学们参加学校社团,实际上管理社团代表了一种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一个通用能力。你到任何一个单位去,立马就会被编在一个组织网络的某个点上:上面有主管,底下可能有新来的同事;这边有同事,那边有同事,你就像一个蜘蛛一样在那个网的中间。如果你没有协调能力,你就会发现,你从来没被协调过,也没协调过,你就是一个生手。生手是什么?生手永远是被边缘化的:实习的时候,最容易被干掉;试用期的时候,最容易被淘汰;转正以后,最慢被提拔。
如果你当过学生会干部,组织过活动,就会好一些。经常有同学看不惯一些学生会干部:“他不就是会拍老师马屁嘛!”其实拍马屁也是一种技能。你到了单位以后,上面有领导,你什么事都还不会干,就牛得不行,这哪儿行?你可以不把老爸当老爸,但你不能不把老板当老板。所以你发现,如果拍马屁你是熟练工,那老板就会说:“你看,这话说得多在理儿啊,对不?”否则,你一开口,本来一句对的话,被你一说,老板就不爽了。不爽以后,老板没其他本事,只能让你滚蛋。所以协调是一种技能,是社会生态存在的基本形态。
前几天,我有一个朋友从苏州千里迢迢送来20只大闸蟹,等我收到的时候,只有5只是活的。为什么?他是快递寄送来的,但是慢递送到手的。就是快递到我们公司门口的时候还是快速的,但是那天正好是周末,所以前台没有及时通知助理,助理没有通知司机去拿,最后到我这儿活螃蟹变成死螃蟹了。
这个现象在很多单位都存在。前文我说的那个统计用纸量的实习生做的第二个工作,就是提出了一个“内部快递制”。任何一个快递在到达前台与到达信件人手里之间的时间要在五分钟之内,而且到件的时候要以分钟来登记,收件人拿到的时候也以分钟来登记。他能把行政管理中间的每一件事情都管理起来。所以在我看来,世上无小事,只需有心人。
一个管理者是做什么的呢?在一个公司中,什么事情都要进行管理,有了管理,效率才会提升,所以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率。比如,在工程采购中,每一种原材料的采购;混凝土中的钢筋是什么结构,是需要将钢筋搭在一起,还是需要用一个东西把这些钢筋捆住,还是把长一点的一条钢筋倒过来勾住……因为它的长度和用钢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很多偷工减料的人不是没用钢,是中间减少了这个量。这些都是小事,真正的管理都是细节,我们基本上不会特别感兴趣的。
所以在学校里光读书的人基本上不会管理。也就是说,你看一个实际事例,要到江湖里去看,社会上真正对职业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你都不知道,那就不确定了,而不确定是什么?是风险。你在学校照老师教的学,老师知道风险是什么吗?老师不知道。因为老师没在江湖上混过,老师是因为考试考得好才当老师的。所以,那些实用型课程就走入一个死胡同,大家学的东西与江湖无关。那怎样才能有关呢?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江湖的信息。
我们的“黑苹果”组织鼓励大家做的就是这个。“黑苹果”不限于“零点”推荐大家做的这些工作,我们能够让在学校里的“青苹果”了解到社会上“红苹果”的做事方式。在青里面加上红的颜色,就会变成黑色。
我们说的黑苹果,不是说黑社会的苹果。其实,这是自救,今天我们是透过一个路径切入社会里面,对社会的需要有所认知。
不只是我们倡导的“黑苹果”,还有一个不错的社会组织“赛弗”,也鼓动大家到社会上从事各种工作。社会上还有很多各种类别的组织,比如“前程无忧”也有不少鼓励同学们实习的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