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职业发展路径攻略,趁年轻,折腾吧

职业发展路径攻略,趁年轻,折腾吧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怎样找到职业发展的路径三年前,我去上海的一个中学给高一同学讲中学生的职业途径。有一本书叫《中国职业大典》,大家可以到图书馆里查一查,这本书是由劳动人事部编的,这本职业大典告诉我们中国的社会有多少种职业。也就是说,细化的话有很多职业,而且这些职业要求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职业发展路径攻略,趁年轻,折腾吧

怎样找到职业发展的路径

三年前,我去上海的一个中学给高一同学讲中学生的职业途径。事实上我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给中学同学讲社会上都有些什么样的职业,这些职业大概是干什么的,这些职业要求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回头再问同学们,你们想干的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人问你说:“宝宝,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啊?”你发现那个时候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不管回答得靠谱不靠谱,大概有70%~80%;等到你小学毕业要上初中的时候,同样的问题,这个时候还能清楚地回答的同学会急剧减少到20%左右;等到你高中毕业,包括你选择大学的时候,有人问你:“毕业以后想干什么啊?”能回答好这个问题,知道自己将来喜欢干什么工作的人只有不到5%或6%;如果你继续在学校里待着,等到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清楚地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人只剩下1%~2%;等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很悲剧地告诉你,几乎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这个现象不是很有意思吗?在你没有什么知识的时候,你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而在你有很多知识以后,反而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知识本来应该是让我们搞清楚方向的,但是知识越多,人们却变得什么都不知道了。

大家想想看,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可我们上的学越多,居然越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工作了。因为工作是社会上的,而社会上没有专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回头去探寻这个东西的原因。看起来我们成长了,其实不然。按理说,一个人事情知道得多了,知识多了以后,就更加清楚,这个叫成长。但是为什么会相反呢?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样东西,这个东西把我们的校园和社会隔离开了,我们在那边天天读啊、读啊,读到最后却把自己读得什么都不明白了。

这就有一个问题,将来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会问你一个问题:“你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你说:“对不起,我不知道。”“那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是××大学的学生。”“你学什么的?”“我学会计的。”“你学会计到底想干什么?”“不知道。”“你学会计你不知道?”“对,我就是不知道。”“那你喜不喜欢学会计?”“其实我不喜欢。”“那你为什么学会计?”“调配的。”还有的同学说:“是我老妈让我读的。”总而言之,问的这些事情好像跟你没什么关系。

所以你会看到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显性的,就是这件事情不是由我决定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喜欢这个,所以我选了这个,结果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包括很多老师教我们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学了的东西自然就会掌握,结果发现社会上并不是这样的。比如有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还在那里做实验,其实这个设备本身就是20世纪90年代的了。明白吧,社会上已经老早不用这个东西了,做了半天以后你觉得自己还行,结果到了社会上一看:哎,设备在哪儿呢?

那么,理想的状况是什么呢?当然,我说理想的状况在很多同学身上还没有发生,但我还是要说一说。理想状况是在你高中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社会上有哪些职业。有一本书叫《中国职业大典》,大家可以到图书馆里查一查,这本书是由劳动人事部编的,这本职业大典告诉我们中国的社会有多少种职业。看了这本书以后你会很吃惊,因为你发现职业也太多了。

我们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本书告诉我们,不止360行,360行那是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就是清朝民国之前的那些时候。但是现代社会就不一样了,因为经过了工业化、信息化,社会急剧地细分。现在有7300行,也就是说有7300种职业。

我们真正能够脱口而出的职业很少,正常情况下能够说出58种。警察、军人、老板、领导、局长……这些小朋友都能说,但是说不出更细化的。很少有小朋友说,将来我要当卡车司机;也不会有小朋友说,将来我要当咨询顾问;更不会有小朋友说,将来我要做风投。风投之间也不一样,还有细分,比如,有做天使投资的,有做风险投资(VC)的,有做对冲基金的,有专门做私募股权投资(PE)的,它们都不是一种东西,这些东西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也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细化的话有很多职业,而且这些职业要求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多同学选择金融学,你老妈也说:“学金融吧,将来可以直接数钱。”所以很多人就会去学金融,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确定的前景。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你们女孩子,将来好好读书,读研究生,研究生读完了再读博士,可以留校当老师。女孩子当老师挺好的,很稳定,还有假期。”家长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也讲逻辑,跟你说为什么让你干这个。(www.daowen.com)

其实社会上不是这个样子,你以为一个女博士,随便就能留在学校当女教授吗?凭什么留你呀?你长得又很普通,学位又没有那么高。社会上有另外一套逻辑,或者简单地说,并不是有一个学位就能做这份工作,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我们在社会上遇到一份工作,第一要知道它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样才能知道你的专业适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比如你想要从事金融行业,就要知道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是数学游戏,金融产品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概率游戏。比如我们去投100个项目,做得最好的情况是能成功30~32个,做得最差的是一个也没成。我们国家有70%的所谓风险投资(VC)一个也没成功。你以为做VC就很挣钱,其实一个都没成,全是亏钱的。当然最好的是做成功30%,比较一般的能成功2%~3%,也就是投100个项目成功2~3个。它就是一个数学游戏,但这个还不算高级的数学游戏,高级的数学游戏是什么呢?就是金融衍生品。

什么叫金融衍生品呢?就是设计一个金融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其实跟东西本身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就看你玩不玩,只要你玩的话,懂的人挣钱,不懂的人亏钱。

举个例子,中国过去的银行都有很多烂账。什么叫烂账?就是投出去的钱再也收不回来了!大约在十年前这些银行果断地采取了一个措施,把烂账卖给了国际投资银行。比如某大银行有7000亿元烂账,它以500亿元的价格卖给投行,比如卖给摩根士丹利。什么意思呢?就是本来银行有7000亿元的债务,意味着要去收债已经收不回来,烂掉了,就用500亿元的价格把它卖给投行。如果我是投行,我用500亿元买下7000亿元债权,听起来是很赚钱的,问题是这个债权是收不回来的,那买回来以后怎么才能挣钱呢?

这就产生了衍生产品。怎么做呢?先把这个东西做成一个金融产品,名字叫做美国存托股票(ADS)。债权装在这个东西里面以后就到股市上告诉各位投资者,我们股市上有个新产品叫存托股票。这个存托股票你们不需要很懂,只需要看它的收益率就好了。

好吧,现在一个投行开始推存托股票,因为这个发行者还有一帮投行“兄弟”,就是我推的时候你们赶紧来买。比如,本来是500亿元的成本,我推的时候就是700亿元,然后一个兄弟银行赶紧来买,你买的时候就变成720亿元,然后另一个兄弟银行赶紧再买,变成850亿元,就这样大家买来买去……大家一看,哇!收益率好高啊!于是这个叫存托股票的产品不断被买上去,最后卖到多少钱呢?卖到4500亿元了!意味着在一开始投资的人都赚钱了,这时候大家都知道有个叫存托股票的产品能赚钱!大家都在那边投资。

但是它什么时候亏钱呢?就是有一天一个人爆料出来说,这公司信誉不好,是骗我们的,然后大家都不买了,最后拿在手上的人就倒霉了!因为没有下家了。他掰开一看,里面是什么呢?原来是某银行的烂账!这就要看这家公司的本事了,有本事就向人家收钱去,于是它变成讨债公司,但钱是不可能讨回来的,就是因为最后这个倒霉鬼讨不回来别人当初才出手的嘛!

这就叫衍生产品,它就是一个金融游戏。在这个时机上你就挣钱了,不在这个时机上你就亏了,它和非法集资有点类似,就看你在什么时间点、用什么样的条件进入,而且在什么时候转手。这要求转手特别快。上海有家国际货币经纪公司,有时在15秒之内转手就挣了2亿元,15秒钟再转一手结果亏了4亿元,一天到晚买进卖出。我们知道短线,但这叫超短线,这玩意儿神经不好的人都干不了。我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金融是一种数字游戏。所以说华尔街雇人的时候,会雇什么人呢?雇数学博士。

真的想干金融的,不该读金融系,而应该读数学系,这是唯一靠谱的专业。除了这个条件以外,真正要考虑的就是这个人是不是擅长折腾。你想想看,这个东西有可能进来就是4亿元,也可能亏出去2亿元,然后又亏8亿元,接着又赚了4亿元……这代表你承受风险的能力要很强。这种人必须是不求安稳的人,他一定是一个热爱风险、听说有风险老赶着去上的人,这种人才有可能对风险极其敏感。

说穿了,我们有多少人去读管理、读金融、读投资,是因为你对风险感兴趣呢?恰恰是你想着安稳,想着天天数钱。没那事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