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钢琴音乐流派及风格特点概述

钢琴音乐流派及风格特点概述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世纪键盘音乐仅在德国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逐步摆脱了对声乐的依附,管风琴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各地迅速发展,古钢琴则在英国出现了它的第一个繁荣时期。下面谱例2-1为克劳迪奥梅鲁洛管风琴作品中的一首托卡塔,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风格。

钢琴音乐流派及风格特点概述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1500~1600年),是一个宗教向世俗过渡、神秘主义科学时代过渡的时期。此时期人们的理智觉醒,关注现世生活文化繁荣、人才辈出[4]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这是一种与中世纪宗教思想相对立的世俗主义思想,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强调希腊罗马古典著作中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人是现世生活中的创者与享受者,提倡尊重人性、人权,讲科学、反。

文艺复兴时期是社会繁荣、科学发展的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强力推动下,音乐家的地位 到了提高,键盘音乐有了明显的发展,此时管风琴进人了装有音栓的时代,乐器的表现力比起中世纪大为丰富,从而为管风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印刷术的发展,乐谱 以保存与流传,这一时期留给后人的键盘音乐不再是残缺的、零星的手抄本,而是完整的音乐作品。在中世纪,键盘作曲家是稀少短缺的,而到了16世纪却大量涌现。中世纪键盘音乐仅在德国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逐步摆脱了对声乐的依附,管风琴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各地迅速发展,古钢琴则在英国出现了它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一、文艺复兴时期键盘音乐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交通日渐发达,息的沟通使德国的管风琴更直接地受到尼德兰乐派[5]声乐艺术的影响,多声部圣咏合唱趋向于越来越强调声部间的模仿,这一复调手法在50年之后也明显地出现在键盘音乐中,首先受到这一影响的是德国南部与奥地利的作曲家。

第一位代表人物是德国管风琴师阿诺特 施利克(Arnolt Schlick,1460~1521年),曾担任海德堡宫廷管风琴师。他的创作采用当时流行的定旋律[6]手法,将格里高利圣歌的旋律作为低音持续音在键盘上出现,体现了上帝的神圣与威严。讲究动静结合、对比统一,这种具有升腾感的哥特式管风琴音乐风格对后来巴赫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

作为文艺复兴运动[7]的发 地,意大利的管风琴音乐以大小调式为基础,拓展了管风琴宏大华丽的演奏技巧,更加接近于世俗生活并具有主调风格。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正安德烈亚 加布里埃利(Andrea Gabrieli,1532~1585年)的作品采用音阶式流畅旋律,多用模仿模进手法,而少用严格的对位,音乐色彩绚丽,嘹亮豪华,表现当时的社会繁荣与节日喜庆,在整个意大利是首屈一指的。在意大利当时公认的键盘大师有三位:安德烈亚 加布里埃利与其侄儿乔万尼 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年),克劳迪奥 梅鲁洛(Claudio Merulo,1533~1604年),他们的创作以庄严华丽的织体交织,快慢交替,疏密相间,生动反映出威尼斯节日的壮观与气派,扩大了键盘音乐的语汇,发展与确立了托卡塔[8]这一键盘音乐形式。这是继前奏曲之后又一种适宜于表现键盘音乐语汇的体裁,采用四声部和声圣咏乐段与快速的炫技乐段交替出现,奠定了巴赫托卡塔创作的形式基础。

下面谱例2-1为克劳迪奥 梅鲁洛管风琴作品中的一首托卡塔,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风格。

谱例2-1

16世纪古钢琴发展最快的国家是英国。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拥有32架古钢琴。英国的维吉纳古钢琴乐派从琉特琴上吸取营养,建立了自己的键盘语汇,因为古钢琴不如管风琴那样具有长音持续的功能,因此,他们的创作没有像管风琴音乐那样模仿声乐的复调因素,而是发挥古钢琴灵巧、善于装饰、长于弹奏分解和弦的特色,在古钢琴音乐中大量运用琶音、三度、六度、音阶走句、装饰音等,表现世俗生活情趣,创与大量运用了轻松活泼的变奏曲、舞曲等体裁,散发出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键盘作品取材于世俗舞曲与宗教歌曲,以管风琴作品为主,但古钢琴作品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了托卡塔、利切尔卡[9]、坎佐纳[10]、变奏曲、各种舞曲、组曲等体裁的初步创作。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体现了庄重、均衡、稳定的风格,它使键盘音乐摆脱了声乐的依附,有了自己的独立功能,形成了有特色的键盘音乐体裁,为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处在教堂风格时代,键盘音乐呈现多声部的音乐特征,音域拓展到了4个八度,旋律较中世纪要复杂,其中装饰音、旋律加花等大大增加。文艺复兴时期键盘音乐中的旋律创作受声乐的直接影响,旋律是歌唱性的,大多以级进为主,并与歌词的抑扬顿挫关联,旋律中音程只允许三、六度进行,其他音程的结合需要延留音,所有不协和音都要求处于经过的位置或以强拍的延留音形式出现,虽然各声部结合在一起,但不是和弦式的,而是音程式的结合。旋律中有节奏的变化,但有宗教与世俗之分。旋律在宗教作品中不强调律动感,在世俗作品中则要求表现出鲜明的节拍点与律动感。这时候和声尚未建立完整的功能体系,但终止式表现了和弦进行中的功能性,作品中有意识地运用协和与不协和和弦来表现情绪对比,音乐紧张度的变化。不协和和弦的解决大多只能下行解决,并且严格限和声的节奏(每小节和声一般变化一次),在较快的和声节奏进行时,几乎不能用不协和和弦。此时的音乐调式主要以中古调式[11](也就是教会调式)为主。曲式较为自由而多样化。(www.daowen.com)

【注释】

[1]参阅: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14页。

[2]15世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勃艮第乐派,乐派中的许多人与勃艮第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表人物有:蒂费、班舒瓦,他们的作品呈主调风格,清澈明朗,句法清晰,色彩丰满。

[3]福布尔顿(Fauxbourdon)假低音,即底下两声部与高音成平行六度进行,这是中世纪声乐中常用的手法。

[4]没有几个世纪能比上16世纪出现那样多的伟人,包括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年)、马丁 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1494~1553年)、塞万提斯(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年)、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年)、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等。参阅:[美]约 瑟夫 马克利斯著,《西方音乐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第331页。

[5]亦称“弗兰德斯乐派”。尼德兰即荷兰、比利时与法国北部的总称。代表作曲家前期有杜费(Dufay,1397~1474年)、后期有欧伯列希特(JacobObrecht,1457~1505年)与约斯堪(Josqin des Prez,1450~1521年),作品多为弥撒曲、经文歌,创作上高度发展模仿对拉技法,大量运用轮唱。

[6]定旋律(Cantusfirmus):意为固定的歌,一种形式保持不变,坚定而稳固的旋律,在14至17世纪作曲家的复调作品中,常用定旋律为基础并通过对位手法来发展,在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用定旋律写的作品在西欧非常普遍,并一直延续到18世纪。定旋律一般取自格里高利圣歌(素歌)。

[7]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发生在14世 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 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整个欧洲,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基本思想是:提供人权,反对神权,提供科学,反对愚昧,追求现世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与思想束缚,恢复理性、尊严、思索的价值,倡导重新学习古典文献,广泛开展教育变革。运动起到了连接中世纪至现代文化的作用,使整个政治社会与知识界都发生了革命,出现了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美术三杰达 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带来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建筑领域的发展,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导致宗教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

[8]托卡塔:Toccata,来自意大利文,原意是触碰的意思,它是一种自由即兴的键盘乐曲,用一连串分解和弦以快速音阶交替构成,因此,托卡塔又叫触技曲。16至 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大多数速度较快,节奏紧凑,通常用几个对比乐段构成。18世纪在德国进一步发展,以自由奔放为特点,有时也用在赋格之前,如巴赫的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19世纪以后,大多以快速节奏贯穿全曲,有炫技性。

[9]利切尔卡(Ricercare)是16世 纪末 于经文歌的器乐曲形式,盛行于17世纪。是一种多主题乐曲,每一主题自成一段落,同时在全曲展开各种对位变化。

[10]坎佐纳(Canzona)产生于16世 纪20年代,稍晚于利切尔卡。受法国香颂(一种叙事性歌曲)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坎佐纳形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保持尚松风格的四声部类型;第二类是带有利切尔卡特点的类型;第三类是结构上自由,采用多种形式的对比,运用重复和再现原则的类型。

[11]中古调式其音阶由七个自然音构成,七个正格教会调式是:爱奥尼亚(主音 do)、多利亚(主音 re)、弗里几亚(主音mi)、利底亚(主音fa)、混合利底亚(主音 sol)、伊奥尼亚(主音la)、洛克尼亚调式(主音s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