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儒家文化在中国大陆意识形态格局中的地位

儒家文化在中国大陆意识形态格局中的地位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国大陆城乡一体化的进展和亚洲经济的崛起,原来彼此疏离的市民阶层与农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正在逐渐靠拢,原来相互对立的城市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与农村的儒学传统也在相互认同。因此,在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之后,中国大陆的意识形态格局有望重新构筑起一种多边而又稳定的“三角平衡关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大陆的意识形态格局都是一个十分敏感,十分重要,因而也是十分需要研究的课题。

儒家文化在中国大陆意识形态格局中的地位

第十一章 结构主义视野:儒学传统在中国大陆意识形态格局中的地位

提要:在由生产决定消费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市与农村的意识形态主体分别存在着一个不完整的“三角关系”,其中作为意识形态消费主体的市民阶层和农民阶层因无法参与文化产品的创造而成为一个被动的“他者”,而城市中的政府与知识分子、农村中的政府与儒学传统之间则因其潜在的二元对立结构而处于紧张状态。在进入以消费决定生产的市场经济时代之后,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和农村中的农民阶层则可以运用“看不见的手”而反过来决定并参与文化产品的创造,从而弥补了原有“三角关系”的残缺,使其具有了较大的稳定性。随着中国大陆城乡一体化的进展和亚洲经济的崛起,原来彼此疏离的市民阶层与农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正在逐渐靠拢,原来相互对立的城市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与农村的儒学传统也在相互认同。因此,在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之后,中国大陆的意识形态格局有望重新构筑起一种多边而又稳定的“三角平衡关系”。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大陆的意识形态格局都是一个十分敏感,十分重要,因而也是十分需要研究的课题。过去,人们曾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过分夸大意识形态斗争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制造出种种“意识形态神话”;而现在,人们又出于不同的需要和策略,有意无意地回避或掩盖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矛盾与纷争,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格局的转换与调整采取视而不见的淡化处理。显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出于功利目的而非科学的动机,而这一点,则正是笔者所竭力要加以克服的。(www.daowen.com)

列维·斯特劳斯在《试论结构概念与矛盾概念》中指出:“可见的社会关系无论如何不是结构,结构只能出现在学者为了了解这些社会关系的组织和作用而制作的理论模式中。”[1]由于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在考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结构并制定相应的理论模式的时候,有必要先进行分别的处理;然而,由于国家权力和文化资源的整一性,我们在分别考察了中国城乡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又必须进行综合的理解和统一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