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留学垃圾与海外独生子女:《永不言败》励志篇章

留学垃圾与海外独生子女:《永不言败》励志篇章

时间:2024-0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紧接着,《申江服务导报》又登出了另一篇主题类似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留学生:海外独生军团大揭秘》,后被各大网站转载。因此,《令人扼腕的留学故事》一文把这些学生统称为“留学垃圾”。《海外独生军团大揭秘》一文中,提到了中国独生子女的一些特点,比如:“我总是有理”、应变能力差、永远认为自己是孩子、缺乏自制能力等,这些特点正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共有的特点。我们最好不要把这种综合症归咎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留学垃圾与海外独生子女:《永不言败》励志篇章

年刚过,各大网站就登出了一篇有关留学生的文章,题目是《令人扼腕的留学故事——谁来清扫这些留学垃圾》。紧接着,《申江服务导报》又登出了另一篇主题类似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留学生:海外独生军团大揭秘》,后被各大网站转载。两篇文章写的都是一些中国留学生,尤其是高中毕业或者还没毕业就出国留学的学生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文章指出了这些小留学生们的缺点和弊病,主要有对留学的目的认识不清、语言能力不过关、自理能力太差、沟通能力太差、自制能力太差等等。文章还提到有极少一部分留学生沦为街头流浪汉或妓女。因此,《令人扼腕的留学故事》一文把这些学生统称为“留学垃圾”。

这两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留学生的经历和心态,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我对留学领域比较熟悉,在国外也曾经碰上这样的小留学生。他们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来留学,对国外的学校教育制度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都不过关。可以说,他们出国是很盲目的,以为国外就是好,结果出来后除了把家里的大把银子花掉,什么也没有学到。如果家里的经济难以为继,有些人就开始陷入黑暗、肮脏甚至非法的生活状态中,最后甚至抢劫杀人,锒铛入狱。

当然,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能刻苦读书,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拼搏。很多人从语言学校升入学院,又从学院升入很好的大学读书。很多学生生活很简朴,课余时间还外出打工,用挣来的钱支付学费。我认识的小留学生中,就有高中毕业后到国外苦读,最后进入美国排名前十名的名牌大学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出国留学不好,或者说高中生出国留学不好;也不能说上面提到的现象都是出国留学造成的,只要不出国,上面的现象就不会出现。

首先我要申明一点:我从来都不主张孩子在高中毕业前就出国留学。因为这时候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国内由于受到老师和家长严格的管束,所以他们通常不会有太出格的行为。但是国外的学校完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结果很多孩子一到了国外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另外,我也反复强调,孩子出国留学之前一定要先过语言关,否则在课堂里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就会对上课逐渐失去兴趣,逃课甚至干脆变成黑户口,所以先过语言关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最后,孩子出国前一定要有明确的留学目标和学习方向,至少父母要和孩子共同探讨留学的国家、专业和以后的职业方向。如果弄不明白一定要找可靠的留学专家咨询,千万不要随便听信中介公司的推荐,否则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出国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但是却成了孩子一辈子的灾难。

当然,那两篇文章中提到的小留学生身上的种种缺点和毛病,并不是小留学生特有的,出了问题就把责任都归到孩子身上,也是不公平的。我经常能看到学生在寒暑假来新东方补习英语时,父母随行伺候的景象。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照顾简直到了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地步。所以,在批评孩子以前,做父母的应该首先检讨一下自己。《海外独生军团大揭秘》一文中,提到了中国独生子女的一些特点,比如:“我总是有理”、应变能力差、永远认为自己是孩子、缺乏自制能力等,这些特点正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共有的特点。另外,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些别的特点,比如:不知道关爱别人,不知道与别人分享,不懂得体谅别人,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特点叫做独生子女综合症。我们最好不要把这种综合症归咎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些缺点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和父母的教育观念以及对孩子的态度有关。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父母经常会犯一些严重的错误。首先,过于溺爱孩子,父母把一切都给了孩子,却从不教孩子分享和回报,到头来害了孩子苦了自己。另外,由于父母包办了一切,所以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太差了,一旦离开父母,不会做饭不会收拾房间。我知道很多留学生从来都不做饭,饿了就到饭店里去吃饭。要知道,在国外,去饭店吃饭和自己做饭常常有近十倍的差价,大把的银子就这样花掉了。一些有钱的父母从不告诉孩子挣钱有多么辛苦,财富是如何来之不易,结果孩子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还以为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等到有一天财源枯竭,连最起码的生存都很困难。有的父母说我们已经苦了一辈子了,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如果这样想,那真是大错特错。因为人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来自于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人生的目标。如果要什么就有什么,那孩子还会去拼搏吗?还能在拼搏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吗?我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个美国富翁留下了很多钱,多到他的子孙后代花不完,结果他的后代不是吸毒,就是沦为罪犯。因为他一个人辛苦得到的财富,却把后面的几代人都给毁了。所以,美国很多富翁最后宁可把钱捐给慈善机构,也不留给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是很有深意的,中国的父母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最后,在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个问题上,父母们也应该慎重考虑。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出国,就算给了孩子一个前途,给了亲戚朋友一个交代,其实这种想法是很不负责任的。出国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是好事情。能到哈佛读书固然不错,但是在北京大学读书也值得骄傲。如果下定决心要出国,也一定要仔细了解国外大学的情况,并且确定孩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语言能力,能够适应全英文授课的环境,否则一定不要盲目。

我在前文中多次谈到,中国学生缺乏一些重要的能力,但同时他们在另外一些方面又拥有太多,比如太多与现实脱节的书本知识,太多来自父母的畸形的爱,太多的物质上的给予,以至于他们从来没想过财富和快乐必须通过个人努力才能获得。这些太多的缺乏和太多的拥有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www.daowen.com)

我所说的信仰和道德,是指能使人类社会变得更美好,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容易的一些东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近几年,中国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这说明我们意识到了目前的教育存在着缺陷。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只能在迷茫中探索。有一次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有关素质教育比赛的报道,报道说在一次全国性的素质教育大赛中,有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得了第一名,她得奖的原因是动手能力特别强,面条擀得又快又好,做出来也非常好吃。我看了以后有点兴奋,感觉我们已经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一点皮毛,至少这次评选没有让只会弹钢琴的人得第一名。那这个小姑娘为什么能把面条擀得又快又好呢?是上课学了擀面条,还是她所在的学校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呢?原来都不是。这个小女孩之所以能够又快又好地擀面条,是因为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必须每天去上班,所以就开始教她如何做饭。小姑娘很聪明很懂事,四、五岁就学会了做饭,也知道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重要。因此,是生活环境和妈妈的教育让她获得了第一名。那么,会擀面条或会炸油条是不是就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呢?当然不是。但不可否认,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是一种信仰和道德的教育。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我所说的信仰和道德,是指能使人类社会变得更美好,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容易的一些东西——这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对别人的宽容和谅解。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这些东西具有永恒的价值。我们还要率先垂范,带动他们去实践和弘扬这些东西,而不能只依靠空洞的说教。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教育方针和行为规范,按照这些方针和规范去指导学生。总之,这些东西绝对不能是教条的东西,或者是我们嘴上讲着、心里却不相信的东西,而是我们踏踏实实身体力行的东西。我女儿四岁的时候,进了加拿大的一所幼儿园。她的老师带小朋友们到户外去抓毛毛虫,并给每人发了一个小盒子,把毛毛虫养在盒子里,每天孩子们负责喂毛毛虫吃东西。同时,老师还让孩子们每天观察毛毛虫的变化,写观察日记。孩子小,不知道怎么写,老师就让他们画毛毛虫变成茧的过程,每天都要纪录。一段时间后,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打开盒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就欢快地飞上了天空。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有关毛毛虫的所有词汇,但他们学到的远不止这些。有一天,我带女儿去散步,不小心踩死了一个毛毛虫,结果我女儿哭了,说我踩死了一只蝴蝶,我连忙道歉,心中感慨万千。我知道,一堂小小的毛毛虫课,老师已经把对生命和对大自然的爱深深地植入了我女儿的心中。

除了信仰和道德以外,我们还应该在教育体系中融入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内容的训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能体面地活下去,让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让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最终使整个民族能繁荣富强起来。要做到这些,仅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我们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我们的知识才见到了阳光,才能照耀我们的生活。因此,“智”是太阳上面的知识。教育机构除了教孩子们知识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周围的社会环境。比如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就缘于我们的教育中有太多的死记硬背。记得我高考前,问老师一些原理如何理解,老师的回答是:不用理解,只要背熟了写在考卷上,就能上大学。我照着做了,没有理解却拿到了高分,终于进了大学。但这样做导致了我在大学五年的迷茫,大学毕业后十年的痛苦,在极其痛苦中我通过摸索才学会了观察和独立思考,才有了我三十岁以后的事业。可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独立思考了,更谈不上创造能力了。再比如说表达能力,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只有听的份,没有说的份,好不容易说几句话都是老师点名起来说,要按照标准答案说,说错了常常被一顿臭骂,骂得你下次再也不敢开口,哪里还有什么表达能力。所以我们长大了,要不就不说话,讷于言但却不敏于行,要不一说话就把别人气个半死。

另外,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是表面傲慢,实际上却非常自卑,这又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在作怪。从幼儿园起,我们就给孩子们排名次,当众批评孩子,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试想,一个班最多有一个第一名,其他的人就都是落后分子,都要挨骂,孩子们哪还有什么自尊心。因为失去自尊,而又要支撑自己的面子,所以孩子们就故意狂傲、故意反叛,故意作对。所以中国的学生可以粗略地分成了三种:一种是老是第一名,尽管成绩很好,但从小很少遇到挫折和失败,一旦遇到了,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第二种是因为不断被伤害,所以变得无所谓,变得反叛;第三种人由于个性软弱,被骂了也不敢吭声,最后得了彻底的自卑症。谁都知道,鼓励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但在中国做起来就是那么难。我们的教育,几千年一直实行着打板子的教育方法,到今天也没有改掉多少。我女儿在北美读书时,常常拿一些画得乱七八糟的图画回家,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老师表扬她画得好。因为老师的鼓励,我女儿现在画得已经很不错了。在西方,小学六年级以前班内从来不排名次,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至少在某一个方面是最好的,即使不是最好的,老师也会暗示你能做到最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比我们培养出来的要不就狂妄、要不就自卑的学生强一些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