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发现,孩子在刚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远远多于对合作的准备。在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又贯穿始终。可见,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如果一个孩子击败了其他的孩子,拔得头筹,并不能说明他就比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更快乐。这都是由于他们个人的自私心理在作祟。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合作和贡献,而是争取自己的利益。家庭是一个和睦的整体,成员之间也是平等的关系,学校也应该是这样平等的关系。如果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真正彼此感到有兴趣,并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儿童,在通过与同伴合作后都改变了人生态度。我举个特殊的例子来说,这个孩子在家中感到每个人都对他充满敌意,他以为学校里也是如此。他在学校的功课很差,他在家里也常常受到父母的训斥。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他在学校里考得很差,老师批评了他,回家后,父母得知后也会惩罚他。其实有一次责骂就已经很难过了,连续两次惩罚更让人难以承受。这个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调皮,成绩也越来越差。后来,他遇见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很理解他,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老师向其他同学们解释了这个孩子做法的原因,让他们一起帮助他,让这个孩子相信大家愿意给他善意和温暖。结果这个孩子的行为和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改变。
有些人会怀疑,孩子真的可以这样被训练纠正,成为了解别人并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吗?据我的经验,孩子常常比成人更能理解他人。有一次,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三岁的男孩和一个两岁的女孩来到我的房间,在母亲不注意时,女孩爬上了桌子,母亲吓得不敢动,跟女孩说:“快点下来!下来!”小女孩无动于衷。小男孩对小女孩说:“你在那站着,不许动!”说完小女孩就下来了。因为他比他的母亲更了解小女孩,也知道该怎么做。
有人认为让学生自治是一个培养合作精神的好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必须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使用,谨慎操作,并且我们还要确保孩子们有一定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否则,孩子将把自治当成一种游戏,结果将比老师更严厉、更苛刻。他们也许会利用职权来攻击他人,排除异己,或者为自己争取利益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想要了解一个孩子当前的心智发展、性格和社交能力的情况,都会借助各种各样的测验方法。如智力测验之类的测验,也能作为救助孩子的工具。比如,有一个男孩学习成绩很差,老师想让他留级,经过智力测验后,发现他没有问题,是可以升级的。一个孩子的潜力是无法预测的。智商测试只能够用来表明这个孩子有无问题,并帮助他尽快解决。只要不是智力特别低下的儿童,在测验中只要找出正确的方法,便可以得出比较好的结果。我发现,只要让孩子们多做智力测验题,增加做题经验,这样他们所测出的智商就会很高。因此,智商测验结果不应该成为孩子未来发展情况的决定性因素。
儿童和父母都不应该过分注重智商测试的结果,他们不知道这类测试的目的,会误认为这是终极的结果。在教育中发现,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对于儿童的种种限制,而是儿童自身给自己设定的限制。如果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智商测试结果很低,就会感到失望,会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有大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设法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帮他们从对自己的限制中解脱出来。(www.daowen.com)
对于成绩单的态度也应如此。当老师把成绩单给一名成绩差的学生时,老师以为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如果学生的家长对他很严苛,这个孩子就会很惧怕收到成绩单,他有可能涂改成绩或者不敢回家,有的孩子甚至会自杀。因此,教师应该考虑这些可能产生的后果。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当他把分数低的成绩单带回家,很可能会受到责打。假如老师可以宽容一些,孩子受到鼓励也许就有信心继续努力了,直到获得好成绩。如果孩子总是获得较低的分数,其他同学也把他当差生对待,渐渐他就会失去自信,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取得好成绩了。但事实上,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进步的可能,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有过不那么优秀的阶段。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即使是学校中最差的学生,只要拥有自信,同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们不用借助成绩单,就知道哪一个孩子在哪一方面有特长。比如数学、书法、绘画、体育等。并且知道他们自己的成绩如何。他们最常犯的错误是认为自己的成绩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形成这种固定的想法,他就会把它转移到其他的生活情境中。即使长大以后,他依然会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并极力寻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发现一种现象,他们在班上不同的学期,大致会保持相同的名次。这说明他们是由于心理作用,对自己有所限制,认为自己的水平只能停留在某一个高度。我们也会看到,有时候原来的差生会突然在一段时间进入优等生的行列,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限制自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老师和学生也应该放弃“遗传的智商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能力”这一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