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石桥
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我也爱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有陪伴我们度过快乐童年的小石桥。
听父辈讲过,村子东边有一座木桥,在1964年发大水的时候冲垮了,交通极为不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村民硬是靠肩挑手推修建了小石桥,大家齐心协力,日夜苦战,终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顺利竣工,这不能不说是我村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桥上还刻着:大水过后,石桥建成;群策群力,方便交通。它不仅雄伟,而且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它叫“便民桥”,全长60米,宽6米,可容三辆马车并行,桥高15米左右,桥东是庄稼地,桥西是居民区,所以每天村民下地,这是必经之路。
桥身由5个桥墩支撑,每两个桥墩之间有五个桥孔,据说这是用来泄洪的,这里隔几年就要发一次水,桥孔帮助泄洪,就可以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1996年发水的时候,我们还在桥底下捞小鱼儿呢!
春天,桥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学骑自行车,从桥顶惯性冲下坡,享受那种勇敢的刺激。
夏天,小时候没有电扇,桥底下可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天下,对流风一吹,爬上石墩之间的桥孔,清凉的大石头,一躺,真是天然的避暑圣地!
秋天,人们把谷穗掐下来,放到干净的桥面上,来往的车水马龙,比碾子还管用,半天时间,就可以把谷子碾脱出来。满载收获的农民穿梭于大桥之上,到处是丰收的笑脸。(www.daowen.com)
冬天,雪爷爷给大桥披上了一件厚厚的冬衣,大桥缓缓地睡了……
它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半句怨言,只是默默地用它那厚重的身躯,为村民奉献着。桥,承担着自己的责任,过着平凡的生活。是啊,她该休息了,忙活了半个多世纪,也该休息了。
公元2010年西内堡村民在拆除村东的这座危桥,发现了一块明朝天启六年(1627年)的石碑,上面刻有《东岳庙重修碑记》,碑上刻有西内堡村的名字,说明我们村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389年了。碑文记载,唐朝尉迟敬德传记中,我村就有东岳庙,根据这一记载,西内堡村可上溯到唐朝公元627年,距今已有1389年的历史。
每当回想起村边的小石桥,就会回想起我天真烂漫的童年,就会回想起农民丰收的景象,就会油然而生故乡情结,家乡的石桥,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着你,将你珍藏在心间!
(留村中学 张玉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