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陈寅恪的弟子金应熙:中山大学教书和学术收获

陈寅恪的弟子金应熙:中山大学教书和学术收获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1958年的风波,陈寅恪与金应熙的师弟缘就这样无可挽回地终结了。此后,金应熙继续在中山大学教书并且负责教学管理工作。1962年,金应熙被正式任命为历史系主任。金应熙一生没有专攻的学术领域,并没有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的权威,没有成为著述等身的大学问家,尤其没有把陈寅恪的学问学到手,是无可争辩的也是令人惋惜的事实。总之由于时代的关系,金应熙的收获与他的才华是不成比例的。

陈寅恪的弟子金应熙:中山大学教书和学术收获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经过1958年的风波,陈寅恪与金应熙的师弟缘就这样无可挽回地终结了。时代风云打乱了他们之间的薪火传承,陈寅恪短短几年的学术传递对金应熙的学术道路并没有产生多么大的影响。陈寅恪与金应熙的人生交会,如同两颗在茫茫宇宙中运行的彗星一样,在旅途的某一驿站偶然相遇,并碰撞出令人眩目的火花,而后又各奔东西,渐行渐远,终至不可复见。

此后,金应熙继续在中山大学教书并且负责教学管理工作。1960年,历史系主任杨荣国调任中大哲学系主任,金应熙开始主持历史系的全面工作。1962年,金应熙被正式任命为历史系主任。一年后被借调到北京“中俄关系史研究组”,参与了“中苏论战”的资料收集工作。后来重新回到中山大学,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工作的安排,担任社会主义史、中国革命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80年代后担任广东史学会会长和广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经到国外访学,他的博学受到国外同行的敬重。从金应熙的治学领域来看,他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香港史、台湾史到西洋史、亚洲史,从民族史、社会史、工人运动史到哲学史、宗教史、文化史、军事史和史学理论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并多有创获,由此可以看出金应熙的博学多才。姜伯勤教授认为金应熙的治学风格是“学兼中外,博古通今”但是数十年来,金应熙的工作岗位变动频繁,执教的课程和任职研究机构的课题也经常换,这些或出于组织安排,或出于工作需要,他对每一次变动都心甘情愿地接受。胡守为先生认为,“这些方向转变完全是出于忠诚党的事业,他总是把党的把国家前途和理想放在第一位,将服从党的安排作为行动的准则,爱国精神始终贯彻于他的学术研究之中。”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学术领域的频繁变动,分散了这位天才学人的精力,销蚀了他那过人的才华。金应熙一生没有专攻的学术领域,并没有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的权威,没有成为著述等身的大学问家,尤其没有把陈寅恪的学问学到手,是无可争辩的也是令人惋惜的事实。总之由于时代的关系,金应熙的收获与他的才华是不成比例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