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陈寅恪与弟子:传灯千载业

陈寅恪与弟子:传灯千载业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学者在纪念陈寅恪的文章中说陈寅恪有仁者之怀,知人论世颇具古风。作为一个饱蘸传统文化色彩的知识分子,在这一点上蒋天枢也不辱乃师。他晚年为陈寅恪整理文集,但当上海古籍出版社将《陈寅恪文集》的整理编辑费1000元开给蒋天枢时,却被他断然拒绝了。早在1955年,他的弟子章培恒因卷入胡风案件被开除党籍,留校当蒋天枢的助教。

陈寅恪与弟子:传灯千载业

有的学者在纪念陈寅恪的文章中说陈寅恪有仁者之怀,知人论世颇具古风。如在香港时不接受冼玉清的赠金,在清华时不接受胡适的美元,在中山大学不接受香港来的食品馈赠,这些生活细节无不体现了传统士人那种注重名节、洁身自好的情怀。作为一个饱蘸传统文化色彩的知识分子,在这一点上蒋天枢也不辱乃师。他为人善良厚道,廉介自守,澹泊自持,襟怀坦白,视品行为立身之本,从不妄取别人一丝一毫,从不以物欲为念,有古朴君子之风。

蒋天枢离开东北大学后,栖身复旦大学文学院。抗战胜利后,蒋氏一家跟随复旦大学回沪的大队人马北行出川。到西安时,身体支撑不住,就到了刘季洪家中休息。刘当时是西北大学的校长,他见蒋天枢人才难得,又逢用人之际,就想把他留下来。而当时陇海线一直不通,蒋天枢一时难以离开,就答应了。但他与刘校长事先讲明条件,一旦陇海线恢复通车,他就回到复旦。1946年9月,复旦大学校长章益三先生发来电报,催促蒋天枢尽快到沪报到。蒋怕刘先生阻拦,就把妻儿留在西安,独自一人返沪。但西北大学不愿放人,频频来电催他回去,说学生正等着他上课。蒋天枢左右为难。后来刘先生虽然见他无意于西北大学,但仍然按时给他发薪,悉心照顾他的家属生活。后来又派专人护送其家属到沪。西北大学的这份情谊使蒋天枢感铭在心,而他所欠的薪水又使他坐立不安,“昼夜若有重负”。用薪水偿还这笔债务吧,在当时钞票日益贬值的情况下,根本没法算清。最后还是他专门到西北大学为学生上了两个多月的课,才还清了债务,了却了这件心事。

1948年,蒋天枢的表妹朱俊英女士因为家庭风波来沪,住在蒋天枢家中。后来携次子到了台湾。临走前,朱女士从盘缠中取出一点钞票,偷偷塞进蒋天枢家中的抽屉里。蒋天枢发现后,就把这笔钱用朱女士的名字存进银行,幻想有朝一日再把这笔钱交给她。谁料想,海峡两岸成为天堑,直到朱女士撒手人寰,也没有机会回到大陆,蒋天枢也就没有机会把钱还给朱女士,这笔钱也就一直存在银行。日月如梭,光阴似水,转眼间到了1982年,朱女士留在大陆的长子胡振绥先生因公赴沪,顺便看望蒋天枢。临别之前,蒋天枢从箱子里拿出一张存款单,对胡振绥说:“这是你母亲临去台湾时留下的一点钱,原想等到你母亲回来时交给她。既然他人已不在,我是无法把这钱交给你母亲了,现在交给你。”胡振绥问明情况后,执意不收这笔钱。蒋天枢说:“你母亲走了三十四年了,我都未接受此钱,现在更是不会要了,你总不能让我交不出去吧!”胡振绥手捧这张寸期长达30多年的存款单,心中既有对亡母的追念,也有对蒋天枢人品的景仰,可谓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最后只好收下这笔钱。(www.daowen.com)

陈寅恪在1948年转道上海时,把一部分书籍存放在蒋天枢家中,托蒋代管并处理其中的一些书。蒋天枢仔细保管,要卖哪些书,他都事先征求陈寅恪的意见,卖出以后,他就开出清单,把卖书的钱一笔笔汇给陈寅恪。他晚年为陈寅恪整理文集,但当上海古籍出版社将《陈寅恪文集》的整理编辑费1000元开给蒋天枢时,却被他断然拒绝了。他明确表态:为老师整理遗著,是决不能取酬的,学生怎么能花老师的钱呢。这与费孝通坚决不给老师的书写序言,只肯写《书后》,怕乱了辈分的故事如出一辙,事情虽然有异,其尊师的心境是相通的。

蒋天枢在知人论世上不迥时流,而且对弟子充满爱意。早在1955年,他的弟子章培恒因卷入胡风案件被开除党籍,留校当蒋天枢的助教。蒋就对他说:“你在去年受了些委屈,但不要背包袱,好好地读书!”他不仅在学业上点拨弟子,在生活上也经常关心。这位今天上海滩的学术大腕在恩师所著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一书的后记中,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回忆了蒋先生,其中几件事感人至深。如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难见到荤腥。“一天傍晚,先生忽然来到我家那时我住在市区的一条陋巷里,路既难走,楼梯又陡而暗,也不知先生是怎么找来的。来了以后,就让我一起到政协的文化俱乐部去吃饭,吃完饭又送了我二斤肉票。当时的肉类是定量配给的,对十四级以上的干部和三级以上的教授给予照顾,每月多供应三斤猪肉和发给文化俱乐部的十张餐券,每张餐券可供一人吃饭一次,有荤菜。后来也常给我一些肉票。而先生全家四口,自己的生活极其艰苦。”这些都使章培恒感铭五内。章培恒还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蒋天枢忽然对他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约我点《诗意会通》,你跟我一起点吧!”章自然从命,没想到蒋先生只让他做了两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一是到学校图书馆借一部《诗意会通》,二是把蒋先生校点的稿子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几个月后,先生给他一张320元的支票,并且说:“《诗意会通》的稿费来了,你取出来后,自己先到书店去买部书;我已经代你到书店看过,局刻本《二十四史》和缩印本《四部丛刊》都不错,价钱也合适,你随自己喜欢买一部,多下来的钱给我好了。”章到书店,看到两部书价格昂贵(前者180元,后者250元),终于明白过来:先生知道他买不起这样的大书,又怕送他一部伤了他的自尊,才有此良苦用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