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天枢1903年出生在徐州丰县的一个殷实之家。曾祖蒋润之,字鉴湖,是道光年间的秀才。蒋的伯父蒋念濂,字子周,号莲仙;父亲蒋念洛,字子程,号东甫。他们都是耕读传家的传统士人,先后中过秀才,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读书人家。当时丰县出了一个大人物李厚基,任过福建的督军,多次到家乡招徕同乡子弟,蒋的伯父曾经随同远游,但没有担任过什么重要职务。蒋氏家族也一度是家有余资的丰饶之家,但由于当时徐州一带匪患严重,蒋家多次遭到土匪的骚扰洗掠,甚至有亲人被土匪杀害。蒋氏一家的苦难是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
象同时代的大多数封建家族的子弟一样,蒋天枢的幼年是在书塾中度过的。1920年,17岁的蒋天枢离开家乡来到南京中学读书。当时国学研究的风气很盛,不久蒋天枢来到著名的无锡国专学习。无锡国专是由前交通部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唐文治创办的,施肇捐款为学生提供食宿及奖学金,学生毕业后,全部由政府安置,是当时比较出名的国学学校,报考者如云。王蘧常是第一届学生,当时录取名额为24名,而报考者达到了1500多人,而且由于不限年龄,多有头发斑白的老学究前望应试,令人望之气短心寒。学生来源除了少量四川、福建、安徽和广西人外,其余都是江浙人,没有发现一个北方人。唐文治是徐世昌的同年,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督学甚严,经常对学生进行面试,责令学生背诵经文古籍,每月都进行月考,并张榜公布,依据成绩进行奖惩。蒋天枢是无锡国专第二届学生,专心跟随唐文治治学,打下深厚的国学功底,多次受到他的奖掖。作为“国专”第二届学生中的高材生,蒋天枢当时与首届学员王蘧常、三届学员钱仲联齐名,号称“唐门三鼎甲”。无锡国专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是私立学校,规模不大,但却出了很多国学方面的著名学者,如唐兰、吴其昌、钱仲联、王蘧常、陈钟凡等,这些学者最后都落脚在了中国的现代大学里。由于无锡国专开办早于清华国学研究院,所以它的学生中的优秀者又到了清华国学研究院,1927年夏天蒋天枢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第三批学生,同期从无锡国专进入国学研究院学习的还有以后在学术界大名鼎鼎的唐兰、吴其昌、高亨等人。
在国学研究院学习期间,蒋天枢主要跟随梁启超、陈寅恪学习。尤其是梁启超对蒋天枢指点最多。1930年,蒋天枢完成了论文《全谢山先生年谱》,从研究院毕业,时年26岁。该书后来被收入何炳松主编的中国史学丛书,193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课题的研究是在梁启超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出版面世时,梁氏已归道山。所以蒋天枢在序中感念老师的栽培之恩:“生师新会梁先生尝谓:谢山于晚明文献之外,最悉宋乞清初学术思想之流别,其持论或较梨洲尤博大平恕,而精神所托,则在浙东。先生盖深知全部学术,非一人之力所能垄断揽举,故于乡邦耳目所接最亲切者尽心焉,此点亦其治学精神所最可法者也。”
与国学研究院的其他学子高就国内各大学教席不同,蒋天枢毕业后先后在辽宁省第三高级中学、开封中学教书。1937年,东北国立大学迁到开封,在同窗好友高亨、蓝文征的推荐下,蒋天枢被聘为东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同时仍然在开封中学兼课。抗日战争爆发后,蒋天枢随同东北大学迁到四川三台,讲授《中国文学史》、《左传》、《楚辞》、《三国志》等课程。1940年,蒋天枢与刘节等人参加了顾颉刚组织的学术团体,成为《史学季刊》的发起人之一。1943年蒋天枢受聘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从此再也没有离开。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对《诗经》、《楚辞》有精深的造诣,代表作为《楚辞论文集》。(www.daowen.com)
建国前,师生天隔一方,联系不频繁。但蒋天枢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人,忠实厚道质朴,表里如一,保持着传统士人的美德。在陈寅恪学术界享有天下大名时声名显赫时,蒋天枢从来没有向恩师索取什么,更没有借其师的名声谋取私利;当陈寅恪身处逆境之时,他又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恩师面前,给恩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附炎趋势,更不忘恩负义,感情深沉真挚,心头一直保持着对恩师由衷的敬意。1943年,陈寅恪全家逃难到重庆,此时正在夏坝复旦大学教书的蒋天枢听说后,就和蓝文征一起前往拜会老师,蓝文征还购买了奶粉三罐。此后,又像众多弟子一样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一家乘坐飞机离开北平,和胡适一起直飞南京。在南京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全家人乘火车来到上海,住在哥伦比亚路11号俞大纲家中,准备从上海乘船去广州。他们在上海处理了一些家事,大女儿进了上海医学院读书。就这样住了将近一个月,蒋天枢听说恩师莅临上海的消息后,多次来到陈寅恪的住处看望老师,师生之间多次畅谈,蒋天枢为人的淳朴厚道给陈寅恪心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寅恪不愧是个洞察世事人情的史学家,长着一颗知人善任的心灵。他从蒋天枢的身上,察觉到了传统儒家对“士人”的理想规范在蒋天枢身上依然保留着,那就是:淡泊自守,宁静致远,不慕荣华,注重气节。这是陈寅恪曾经十分熟悉而又在时代中日趋消亡的气息,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气息,使具有相同品性的人之间产生知音的感觉。蒋天枢能够得到陈寅恪的信任,起码说明了他是具有和陈寅恪相同气类的学人。如果说,此前陈寅恪把蒋天枢视为芸芸众徒中的很平常的一个的话,那么这次会面,无论是对陈寅恪还是对蒋天枢来说,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最起码这次会面使蒋天枢的人品开始在陈寅恪心中凸显,从而开始了心灵上的息息相通和密切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