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of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性心理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首先,性别分化取决于胚胎的性染色体组合,个体的性心理一行为又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性激素对性心理一行为也起着重要作用。现分述如下。
胚胎的性发展 在胚胎发育中决定将来发展成男或女,主要取决于受精卵性染色体的组合是XX或者是XY。如果缺乏Y染色体的存在,胚胎的性腺与生殖器官将会向女性发展。在胚胎中存在着原始的两性组织,即原始性腺、尿生殖窦及两副生殖管(又称中肾管)。原始性腺在Y染色体作用下发展为睾丸,如果缺乏Y染色体则发展为卵巢。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机体继续保留性腺的两性化组织(即卵巢与睾丸共存)而发育成“真两性人”(雌雄同体,又称真两性畸形),其染色体核型可能是XX或者是XY,或者是XX/XY嵌合型。如果机体的性染色体为XY、性腺发育为睾丸,但其外生殖器发育类似女性时则为“男假两性畸形”。同样,机体的性染色体为XX、性腺发育为卵巢,但其外生殖器发育类如男性时,则为“女假两性畸形”。
原始的两副中肾管称为苗勒氏管与午非氏管。Y染色体引导原始性腺发育成睾丸,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睾酮)和抑制苗勒氏管的激素,结果两侧午非氏管发育成附睾、输精管与精囊,尿生殖窦发育成尿道、阴茎和前列腺,同时苗勒氏管退化为结缔组织。反之,在缺乏Y染色体时,原始性腺则发育成卵巢,苗勒氏管发育成输卵管、子宫与阴道的上2/3段,尿生殖窦发育成阴道的下1/3段、尿道、阴蒂与女性外生殖器,午非氏管则退化为结缔组织。(见下表)
人类胚胎的生殖器官发育
总之,胎儿生殖器官的分化主要取决于Y染色体与雄激素(睾酮)的作用。雄激素不仅对胎儿的生殖器官分化起决定作用,并且对大脑的“性分化”也起着作用。对哺乳动物的脑进行解剖,可发现雄性视前区中部要比雌性大得多;视前区对雄性与雌性动物的性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对性心理一行为的作用 随着机体的发育,人类的性发育不仅继续受到性激素的重大影响,而且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性的“司令部”逐渐转移至后者。换句话说,人类性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越来越比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大脑是心理的主要物质基础,它对人类性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脊髓与马尾神经丛对性功能的控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下丘脑对脑垂体和性激素也起着调控作用。性器官功能与性行为需要依靠性激素的适当水平才能维持最佳功能。根据实验室研究的成果,大脑的边缘系统(包括海马、中隔、杏仁核等)与下丘脑有密切关系并和机体的性活动有关。如用弱电流刺激上述区域时,可引起受试者产生性快感;刺激雄性动物的中隔区,可引起阴茎勃起与交配行为。对动物大脑的某些区域(大脑视前区内侧或下丘脑)造成损伤时,可消除动物的性行为。这些资料提示在大脑内可能存在“性兴奋中枢”。另外,如将猿猴的双侧颞叶切除,可使其性活动明显增加或亢进(如手淫),这种猴即使在静坐时也可出现阴茎勃起;此现象亦可见于双侧颞叶病变或被切除的患者,是所谓克吕沃一布西(Klüver-Bucy)综合征的表现之一;这些资料提示在大脑内也可能存在“性抑制中枢”。人类在某些情况下出现的“性兴奋亢进”或“性抑制”可能就是由于各种不同因素,包括精神的(如躁狂症)、药物的(如春药)或器质性病变(如癫痫性色情发作)对大脑的性兴奋或抑制中枢的作用所致。(www.daowen.com)
性心理-行为的激素机制 阉割结果导致雄激素大大减低,对人与动物性行为的影响是人们所熟知的。
在机体内与性有关的激素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相互反馈关系,可分为以下9个层次。它的最高中枢位于下丘脑,而最底层则为性激素的靶器官。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它作用于脑垂体,使它产生两种促性激素:①滤泡刺激素,促使女性卵泡成熟并分泌雌激素;②黄体生成素,促使黄体形成分泌黄体酮(亦称孕激素)。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还刺激睾丸使之产生雄激素(睾酮)。当机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时,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可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从而使雄激素水平下降。反之,当体内雄激素水平太低时,通过对下丘脑的正反馈而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雄激素水平升高。
有的学者认为克兰费尔特综合征(染色体核型47,XXY,临床特征为睾丸不发育与宦官样体型)在伴有分裂样精神病发作时,即可能与雄激素过低,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分泌过多有关;此时给患者注射睾酮,可对缓解其精神症状有一定帮助。
同样,在女性体内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水平也与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脑垂体(黄体生成素及促滤泡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反馈调节关系,从而维持女性排卵、月经、受孕等正常的生理规律。
人们的性行为需要性激素的适当水平,才能维持其最佳功能。如果性激素分泌不足(如被阉割者或更年期后老人),即可引起性欲减退或消失。对由于雄激素水平不足的阳痿患者给予睾酮注射,可有显著疗效。又如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女孩,由于体内有异常高水平的雄激素存在(肾上腺皮质也可分泌少量的雄激素),可使她的性器官发育与性行为男性化,喜欢参加男孩子的户外活动,却对玩洋娃娃、照料婴儿等毫无兴趣,成为所谓的“假小子”。幼婴儿如经常服用含性激素的某些“营养”品后,也可促使其性早熟。还有的学者报道:有的睾丸、卵巢或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过高,可导致性欲亢进或“色情狂”表现。这些资料都可说明性激素与性心理一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
然而人究竟与一般动物不同。人不仅是一个生物机体,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化”的人。通过神经系统与社会心理对“性”的调节控制,人们的性欲与性行为就不单纯取决于性激素的作用了。比奇即提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性行为已逐渐从激素的控制下解脱出来”,人类性行为受社会学习与个人经历的影响更大。例如有人报道:38例男性被割去睾丸5年之内,有50%看到色情电影后阴茎仍有勃起。在中国明清代史料中也有记载:有的大宦官(尤其成年后净身入宫者),在掌握权势后,公然建府“娶妻、纳妾”,他们虽不能进行正常性交,但至少说明他们在心理方面仍然存在着性爱要求。
(贾谊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