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须厚积薄发,学做人就尤须懂得厚栋任重之理。因此,学生无论读书还是学做人,都应该指引他们自觉地从现实生活中去发掘积累素材,以不断地领悟求学成长的真谛。
积累生活材料的直接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观察,二是实践。至于阅读和聆听(即是用耳朵读),确实也万分重要,可那毕竟是别人的经验总结,充其量只是人生进步的参考资料,这等资料对于人的成长来说虽也是必不可少,但与自己亲手去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相比,其价值总是等而下之的。
试比较观察与实践,观察显然具有面广、量大、迅捷、直观、易于反复等优势,是实践远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有位哲人将观察比作为“人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一面最大最清晰的镜子”,也难怪孟德斯鸠要“以观察为生了”。
初中语文课程似也已将观察训练置于重要的地位。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本)》对语文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就有语文学科要积极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联想、记忆的思维能力的条文,很明显,在该课程标准中,将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然而同是这本《修订本》,对观察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的具体规定则相对要粗疏得多。对小学三四年级的要求是“能有仔细观察图画和事物的兴趣”,对小学五年级的要求是“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对六到九年级的要求是“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而近十万字的《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一书仅仅在作文部分提及“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区区十八字,真可谓惜墨如金。
正是长时期来语文学科课程论缺乏科学性的弊端助长了语文教学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致使初中语文观察训练至今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训练无明晰的序列(或者说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二是训练无体例可依,三是仅有的观察训练也只是侧重于表达需要而疏于引导学生学做真人。前两者导致观察训练可操作性差,这是造成观察训练随意性大的主要原因。后者则是由于对观察训练价值的认识存有严重偏差,以致难以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观察训练长时期来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状态,分明是实用主义思想作祟的结果。初中语文观察训练的现状基本如此,应该引起有关主管部门和全体初中语文老师的重视。
为着增强观察训练的可操作性,笔者就观察训练的体例问题做了些初步的探索尝试。观察训练以其所需的时间长短大体可以分为瞬时观察(如观察流星),短程观察(如蜘蛛结网),中程观察(如母鸡孵蛋)和远程观察(如蚕的一生)。下面试结合短程观察的一则实例加以说明。
一、观察对象:柿子。
二、观察课题:外加条件对柿子催熟的作用。
三、观察者:某某学校初二(1)班某某某。
四、指导老师:某某某。
五、观察日期:2000年10月1日至10日。
六、观察地点:家里阳台。(www.daowen.com)
七、主要观察手段:目测、手触加舌感。
八、操作过程:整个观察活动分两组同时进行。第一组,取同品种个体大小相仿无明显色差(即成熟度一致)的三只柿子,将其中的一只不施加任何催熟措施置于阳台一角,将其中的第二只用棉絮包裹后置于纸箱內,另将其中的第三只在柿柄上蘸沾催熟激素后置于空纸盒內。第二组,取同品种两只色差较大即成熟度明显不一致的柿子按相同催熟措施处理后贮放。对上述两组柿子每天定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九、观察结果:1.被催熟的柿子的柿体逐渐由硬变软,柿皮由橘黄色渐渐变成橘红色,经充分催熟的柿子没有青柿子的涩味而甜润可口。
2.第一组的三只柿子,经激素点化的一只三天后即可食用,用棉絮纸箱催熟的柿子五天后可食用,无催熟措施的一只十天后才可食用。
3.第二组的两只柿子,原先色泽接近橘红的那只比青黄色的那只早熟五天,而且,后者的甜糯也稍逊于前者。
十、观察体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柿子一般都因含有大量鞣酸而味涩,不能即时食用,须经催熟方能成为甜美的水果。由此可知,柿子和油菜等农作物一样,有个后熟期。过早采摘收获,会影响果实的品质。
观察结果说明,同期采摘的成熟度不一致的柿子,在同等的催熟条件下,原本成熟度高的柿子,其后熟期相应就短,反之则长。这充分证明,果子自身的品质至关重要。
而对于成熟度大体相同的柿子来说,因为外加的催熟措施不一样,结果也就不同。一般规律是,外加条件越优越,后熟期就越短,反之则愈长。这一对比充分说明,外部条件也是引起事物变化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完全符合“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起作用必须通过内因”的科学道理。
由此再联想到人的成长和成熟,我们在重视主观努力,注重自身整体素质综合提高的同时,决不可忽视外部环境条件对人的影响。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将有利于人的成长成熟,而不良的外部环境会阻碍人的成长进步,甚而至于会将人引向歧路。因此,片面强调主观努力而忽视外部环境的作用,或是片面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而消极看待主观能动作用,都是没有根据的,是有害的。
十一、可行的相似观察:如种子的发芽等。
对所举体例的十一项观察训练的內容,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其中的几项,不必每次都面面倶到。当然,也可视观察训练的需要,设计增补新的训练项目,使体例更趋完善。另外,观察训练的难度以及观察体验的深度须按由浅入深的程序进行教学设计。在所列的十一项中,选择观察对象,关乎训练的动因;确定观察课题是训练的目的所在;选用合适的观察手段和方法是训练的关键;分析观察结果是训练的重点;写好观察体验是训练的难点。初探难免粗疏,期待同行专家不吝赐教。
英国病理学家贝弗里奇曾说过:“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为重要。”也是科学家们所见略同,在巴甫洛夫主持的实验室的墙上永久镌刻着六个大字“观察,观察,观察”。也是“树其人者敬其师”,时至1988年,全球七十五位顶尖科学家(均是诺奖得主)云集巴黎,谈及人生和事业,纷纷将在幼儿园里养成的包括观察习惯在内的良好习惯看作为自己日后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任何一种认真而持久的良好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而巨大的推进力量。”从这种意义上去说,一切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民教师都应当无条件地视引导学生去建立一种必备的良好习惯为己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