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摄影书籍《侧目而视》:摄影人文观察

摄影书籍《侧目而视》:摄影人文观察

时间:2024-0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4月3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其官网“中国新闻摄影网”上发布公告,认定2005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照片《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中有两只鸽子存在复制关系,决定取消其金奖资格。就在蒋铎宣布退出后的第二天,学会于宁会长等人承诺,将在4月3日将双方人士邀请到一起,再次对“广场鸽”图片进行协商。

摄影书籍《侧目而视》:摄影人文观察

2008年4月3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其官网“中国新闻摄影网”上发布公告,认定2005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照片《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以下简称《鸽》,作者:《哈尔滨日报》张亮)中有两只鸽子存在复制关系,决定取消其金奖资格。和刘为强事件一样,《鸽》图的造假嫌疑,也是由网民率先发现的,这是近年来虚假照片打假领域的显著趋势。但不同于刘为强事件的速战速决,《鸽》图的造假从被质疑到被认定,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其间透露出的不仅是拍摄者的个人欲望,更直接涉及新闻体制、新闻摄影体制、摄影评奖制度的某些弊端。

2007年,摄影界知名人士齐洁爽、许林都曾对照片中两只鸽子的高度相似提出过质疑,而张亮本人在接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工作人员的询问时予以否认。《南方都市报》发表的《华赛金奖照片作假?新闻摄影学会官员称其百分百造假,照片作者坚决否认》(2008年2月21日)一文中,这样描述了记者对张亮的采访:

张亮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去年就知道有人质疑,他也到许林的博客上看过,认为是无稽之谈。华赛组委会确实有工作人员打电话跟他了解情况,他答复提供给组委会的照片就是原始照片,组委会了解情况后再没就此事联系过他。

他说,当年用的相机不是很好,连拍不够快,那个场面一共只拍了三张,只有得奖那张满天鸽子,其他两张天上都没有鸽子。有网友质疑打针的场面是摆拍,他也给出了解释。张亮说,这些鸽子都养得很熟了,而且每只都有标签,分批打针,打完有记录。

张亮认为此事非常无聊,事情已经平息,没必要再提了。

据《青年周末》等媒体报道,张亮声称原始图片已因硬盘空间不够而删除(如此重要的、获得大奖的照片,作者是否会把原始图片删除,本身就明显存疑),但“以共产党员的名义,从新闻记者的良心出发”,承诺照片没有造假。虽然作者矢口否认,虽然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没有对此事进行密切的关注,许林仍然坚持认为照片系后期合成,并希望学会取消照片所获奖项。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胡颖对此的态度是委托《哈尔滨日报》自查,而《哈尔滨日报》社长程颖刚虽然表态会进行调查,但“若无此事,《哈尔滨日报》集团不排除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报社和记者权益”。3月21日,胡颖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态称,“这件事已经‘炒’了好久了,需要电脑技术专家提供确凿证据,才能证明是假照片”。

在现有的媒介语言生态下,“炒”显然不具有褒义色彩,胡颖对打假行为的“炒作”定性,让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副会长、学会创始人之一蒋铎先生最终选择退出学会(2008年3月23日)。在蒋铎退会的次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于宁致电蒋铎,称判定《鸽》照片是否PS,其实也让学会很为难,刚好赶上九寨沟有个评选,就请那里的专家评委提出意见。结果评委们看了后认为,两只鸽子很像,但并非百分之百一致,因此不足以下结论断定真假。而蒋铎对此特别质疑到:九寨沟评委都有谁?里面有没有《鸽》作者的领导?

《青年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于宁所说的“九寨沟评比”,实为2008年2月23日、24日举办的第16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评选,由《人民摄影》报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共同主办,张亮的领导程颖刚任评委会成员,同时,程颖刚还兼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就在蒋铎宣布退出后的第二天,学会于宁会长等人承诺,将在4月3日将双方人士邀请到一起,再次对“广场鸽”图片进行协商。[1]

而许林则以呼吁“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胡颖问责”作为对蒋铎的响应,他在博客中写道:

摆拍回潮,PS造假,极大玷污了中国新闻摄影传播的公信力。在全国上下一片打假的声浪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兼华赛组委会秘书长、华赛评选总监胡颖先生置“广场鸽”造假的事实而不顾,不是采取积极态度调查“广场鸽”的造假问题,而是采取与打假的广大网友、广大新闻摄影界人士相对抗的消极甚至是姑息养奸的恶劣态度,到现在“广场鸽”造假的证据确凿,他还冷嘲热讽地说我们所有质疑“广场鸽”造假的人们是“炒了好久了”。心胸坦荡、正气凛然的蒋铎先生能不生气吗?

摄影评论家章翔鸥先生在博客里这样评价蒋铎退会事件:

他(蒋铎)的愤怒,给了华赛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最后一个找回尊严的机会,现在就看他们自己愿不愿意把握时机重新审视事态,再作出最后的正确的选择了……我不知道就这张该死的鸽子照片已经涉及“华赛”组委会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多少人的利益,但我能知道“华赛”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宗旨肯定不是为了这样的利益团体服务的,至少,组织其初衷肯定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中国新闻摄影的荣耀和梦想,而不是谎言和无耻。一个骗子和他那张愚蠢的假照片被揭发,本来是件好事,但华赛组委会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里某些人,为了维护他们那一点肮脏的利益,却把赛事和组织逼到了悬崖的边上!(www.daowen.com)

齐洁爽也在博客里写道:

中国摄影界在着手修史,新闻摄影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如何真实客观地展现自己的历史,目前正在研讨之中,而蒋铎老先生的壮举,不能不令将来的修史者深思。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作出收回奖项的声明之后,张亮遭《哈尔滨日报》解聘,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承认了假照事件对自己的“拷问”,并向全社会公开道歉。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广场鸽”作者承认造假向全社会公开道歉》(2008年4月7日)一文中,有这样几点信息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其一,在谈及造假动机时,张亮称是“为了让照片看上去更完美”:“看到画面左侧天空比较空,为了让照片看上去更完美,就用Photoshop软件把右侧那只鸽子复制到左边来了。”

这种技艺层面的唯美思维,的确是当前许多造假现象的直接动因。采访并报道张亮事件445天后(2009年6月26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张后来被认定为造假的新闻图片,且同样跟鸽子有关。照片所讲述的是在广西南宁的某个公园绿地上,人类与鸽子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场景。照片的作者为了构图的完美,采用了类似张亮的手法,用后期处理软件复制原始图片中的至少四只鸽子,粘贴到绿地上的空白处。而原《洛杉矶时报》摄影记者布莱恩•沃斯基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假照片、《扬子晚报》2007年7月8日A5版发表的虚假闪电照片(作者吴胜)等,也是出于美化画面的目的而实施的造假。

生活本身不可能完全按照美的规律展开,作为“减法”的摄影,应着力于从杂乱无章的状态中裁切出有序的形式感,但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摄影师不可能每次拍摄都获得完美的结果,这就产生出如何面对“瑕疵”的心态问题,是以平常心应对,还是采用造假的方法修饰,考验着摄影记者的职业伦理。另外,就《人民日报》的那张假照片而论,既然广角镜头的大场面效果会造成绿地某些区域的空缺而影响美感,何不考虑使用拍摄效果更为紧凑的长焦或中焦镜头呢,在拍摄环节中动用智慧和技巧弥补可能产生的缺陷,显示出的是记者的工作经验和摄影水平。

其二,张亮认为:“有一些新闻摄影界的同行也有把图片上的电线、烟囱、风筝抹掉,有的在天空中复制烟花等场景,我当时就认为只要不违背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这种修饰无伤大雅……我觉得新闻事件是百分之百真实的,照片90%是真实的,一只鸽子并不会影响新闻真实性,所以心存侥幸死扛着。”

这里反映出的是新闻界耳熟能详的“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问题。对于新闻摄影而言,微观真实则是指照片与事实在时间、空间、对象三个层面的一致性。而“宏观真实”即“本质真实”,有人说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从形式到内容的反映”。但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大量的事件、现象性报道并未触及本质层面,只是局限于对事实作一般性的介绍,而“本质”问题具有其深刻的复杂性,故而更容易被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社会责任,提醒新闻工作者时刻处于向“本质真实”的逼近状态。

不过,“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的关系也有其复杂性,在某些时候,具备了微观真实的前提,却未必能走向宏观的真实。例如,片面地报道工资水平的增长,而刻意地忽略物价的涨幅,带来的恰恰是宏观真实的扭曲。当然,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闻摄影的话题。

其三,张亮称,刘为强的遭遇让自己不敢对诚实的结果抱太大奢望,网上的讨伐也让他不寒而栗,“既然承认了也是死,没准不承认还有机会和可能”。

此处涉及的是惩戒问题。造假事件一旦上升为公共话题,就有可能引发近乎泛滥的对于造假者人格操守和道德水准的声讨。而任何讨论都应当限制在理性的范围内,私德与公德、工作失误与故意造假这两对范畴,都应当作出确切的区分,而且,即便是故意的造假,也有可能源自复杂的因素。例如在刘为强事件中,记者的名利心是一方面,但宣传需要也为这类照片提供了市场。在批判摄影记者职业伦理的同时,更应将重点放置到虚假照片产生的文化环境与制度因素上来,开展更有深度和力度的批判,并产生有力的警示意义。上述的过度声讨,有可能超越一般的职业评价,而造成新的不公正。

【注释】

[1]马军.新闻摄影学会创始人称因图片造假事件退出.青年周末,2008-3-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