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摄影的人文观察:视觉的延伸与独特功能

摄影的人文观察:视觉的延伸与独特功能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处所论的“人类视觉的延伸”,其实是对麦克卢汉原意的一种曲解,但从字面意义上,却能够凸显各类视觉技术在拓展人类视觉能力方面的独特功能。图18吴印咸为毛泽东拍照媒介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视觉媒介、听觉媒介等多种类型,对于摄影而言,照片就是人类视觉的延伸。

作为麦克卢汉媒介“三论”之一,媒介延伸论是指“任何一种新兴媒介都对人类事务的尺度、进度和标准产生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改变了人类感觉的比例和感知的图式”[1],这一表述带有技术哲学和心理学倾向,行文略有晦涩,若以通俗的方式表达其思想精粹,即是“任何一种感觉的延伸都将改变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也就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2]。麦克卢汉并未强调某一种媒介所传播的具体信息,而只是突出了媒介本身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此处所论的“人类视觉的延伸”,其实是对麦克卢汉原意的一种曲解,但从字面意义上,却能够凸显各类视觉技术在拓展人类视觉能力方面的独特功能。

作为信息载体与传播渠道的媒介,因其与人类的亲密的关系,故而可作为一种工具,人们借之弥补肉身的缺陷,将听觉、视觉等感官延伸到原来无可触及之处,即便在“不在场”状态下,也能实现身临其境般的信息获取。在人类传播史上,书籍、书信、烽火、战鼓、密报等都属于辉煌一时的媒介,周幽王点燃烽火便可召兵于千里之外,诸葛亮隐居隆中而知天下纷争,优秀的军事家只需“运筹于帷幄之中”便可取得战争的胜利,人们以独特的智慧使自己的认识世界得到无限扩展。媒介在人类拓展认知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报纸、电视收音机、网络等各种媒介通过对世界各地信息的源源不断的搜集和介绍,把人们的视野扩至全球,也缩小了传统意义上的地理障碍,将人类汇聚于虚拟状态的“地球村[3]

图18 吴印咸为毛泽东拍照

媒介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视觉媒介、听觉媒介等多种类型,对于摄影而言,照片就是人类视觉的延伸。摄影的视觉延伸可分为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宇航员太空旅行中拍下地球的画面,把我们的眼睛延伸到太空,这是一种跨越空间的延伸;吴印咸的领袖摄影将我们的眼球带回到延安时代(图18),这是一种穿越时间的延伸。新闻摄影正是通过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以及身为易于保存的二维平面的“物件”特性,为处于特定时空的观众提供了超越时空界限的图像世界。

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绘画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4],其中的“穷神变、测幽微”说的是绘画在扩展人类认知世界方面的积极意义。虽然摄影能够延伸我们的视觉,但要通过这种延伸来丰富自己的认识,仍然需要观众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这在我们面对那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摄影艺术作品时尤为重要。譬如《瓦尔德集中营》(图19),我们能够从中认识到些什么呢?闪光灯照亮了前景,而背景却黑漆漆一片,这说明集中营里的囚犯们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类似于家庭储物柜的“床铺”上挤满了人,让人不由得想起著名二战影片《美丽人生》中的场景;最震撼人心的是囚犯们那恐惧不安的神情、长期牢狱生活带来的呆滞目光以及右边那位站立囚犯瘦骨嶙峋的身躯,恐怖、哀怨的情绪跃然纸上,把二战集中营的真实状态完完全全地表现了出来。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说:“收集照片就是收集整个世界。”摄影的视觉延伸功能,也使其具备了强大的记史能力,一张张经典的摄影图片,正在为人类构建一部日渐增厚的现代《史记》。类似于《老照片》之类的图文书经多次再版仍然供不应求,虽然它们收录的都是一些普通的生活照,但其所记载的某个时代、某个地区或某个民族的大量信息,却是那些有着较高艺术价值的风光摄影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显微、望远、透视等影像技术的产生,满足了生物学、医学、天文学的研究所需,也拓展了人类的视觉。不过,显微镜、望远镜、X光透视的共性在于——观者与仪器必须处于同一时空状态,仪器的专业性、有限性显然无法满足更多人的视觉需要,而摄影术与这类光学器材的结合,使得观者能够在不在场状态下,以“静观”的姿态穷尽万物。出生于1922年的瑞典自由摄影师里纳德•尼尔森,曾因一组母体内的胎儿图片获得196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作为一位善于将摄影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摄影家,尼尔森通过高倍率的电子扫描显微镜,带领人们进入子宫这一原本无法观看的世界。从1965年起,尼尔森开始拍摄专题摄影“一个孩子的诞生”,直到1990年才最终得以完成。这组照片记录了从人体受孕的最初直至出生的全过程,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精子的游动、受精、胚胎的发育与成长。这并非对特定新闻事件的视觉记录,却得到了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认可,也显示出新闻摄影与其他新闻样式的区别。

图19 瓦尔德集中营(www.daowen.com)

尼尔森案例显示出摄影在带领人类走进神秘未知领域的能力,若从人文的意义加以衡量,“视觉延伸”的关键意义在于丰富我们对于人类社会的认知,通讯社的全球布局、摄影记者的艰难跋涉、图像的海量传递,正在以视觉形式勾勒世界的全貌,引发感同身受或恻隐之心,培育“人类一分子”的普世情怀。

【注释】

[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72-373

[2]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第二版).新华出版社,2003:209

[3]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之一,1967年在其《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指的是人类交往方式以及社会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交通工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口语交往变成了非直接的文字交往。而电子媒介又实施着反都市化,消解了城市的集权,使人的交往方式重新回到个人对个人的交往。“城市不复存在,唯有作为吸引游客的文化幽灵。任何公路边的小饭店加上它的电视、报纸和杂志,都可以和纽约巴黎一样,具有天下在此的国际性。”新兴的感知模式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极其融洽的环境之中,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和文化的差异,把人类大家庭结为一体,开创一种新的和谐与和平。

[4]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一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