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悠悠东阳:松山马氏宗祠,精美画卷与凝固乐章

悠悠东阳:松山马氏宗祠,精美画卷与凝固乐章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坐落在千祥镇下甘棠村的松山马氏宗祠牌楼,比例允当,造型优美,图案线条流畅圆润,被称为“精美的画卷,凝固的乐章”。下甘棠松山马氏宗祠就是这样的建筑之一。松山马氏,源出战国马服君赵奢,因封爵而得姓。门坊相当于祠堂的脸面,松山马氏宗祠以砖砌就的门坊牌楼,规制宏敞,刻镂精美,在市内宗祠中独树一帜,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悠悠东阳:松山马氏宗祠,精美画卷与凝固乐章

牌坊,又称牌楼,是封建时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高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作里坊标志、祠堂门楼的。坐落在千祥镇下甘棠村的松山马氏宗祠牌楼,比例允当,造型优美,图案线条流畅圆润,被称为“精美的画卷,凝固的乐章”。

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百姓被束缚在土地上,流动性很小,因此,家族聚居成为常态。扩而大之,有方圆数里乃至数十里都以一姓一族为主体的。受传统思想影响,尊祖敬宗、报本反始成为国人的群体意识。于是,安妥祖宗的牌位,定期祭奠先灵,就成为一姓一族的集体行为,宗族祠堂就是这样的场所。自明嘉靖十五年(1536)准许民间建宗立庙以来,宗祠遍布城乡,且成为宗族最重要的象征和纽带。

作为宗族意识的建筑和物化的家谱,宗祠代表着宗族的兴旺和荣耀,人们往往倾注极大的热情,倾合族之力,在选址、用材、营建、雕饰上殚精竭虑。因此,许多宗祠规模宏大,结构谨严,柱梁粗硕,雕镂精细,成为一地一族的标志性建筑。下甘棠松山马氏宗祠就是这样的建筑之一。

松山马氏,源出战国马服君赵奢,因封爵而得姓。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方弱冠的始祖马大同(844~915,其生卒说法不一,此处按《安恬马氏宗谱》)担任东阳县令,任满,爱东阳水秀山明,于是选择县南之松山定居。子孙繁衍,蔚为巨族;叶茂枝繁,散布于市内各地及周边市县。马大同之子马肖宗(869~949)由上将军迁御史大夫。马肖宗长子马晖(890~957)世居松山,为松山派祖;次子马昭(893~960)为安恬派祖;幼子马耿(894~963)迁居缙云黄淡坑为缙云派祖,又衍为青田派祖。

松山为马氏发祥之地,笠岩、甑岩双嶂耸峙,峥嵘突兀。笠岩迤逦而下为降祥,系马大同始居之所。甑岩直趋而下为甘棠。聚居相望,遂有上、下甘棠之别。自马大同廿二世孙仕堂、仕俊四兄弟于明代弘治年间卜居甘棠,迄今已历五百年。

甘棠之地,旧名甘塘,以门前塘中数条石板交叠成“甘”字形而得名。清同治年间,裔孙马承鼎依据《诗经·国风·召南》中脍炙人口的《甘棠》一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而改名,并沿用至今。诗句大意是: 多么繁茂的甘棠树啊,莫剪枝叶莫砍伐,召伯曾住大树下。召伯就是周武王的弟弟、西周的开国元勋召公奭。(www.daowen.com)

宗祠坐落于下甘棠村中部略偏西,坐西北朝东南。大约始建于明代后期。在道光三年(1823)千祥马大宗祠修建以前,下甘棠马氏宗祠一直承担着松山马氏总祠的功能,《创造马大宗祠议约》说各派祭祖“向以甘棠为东道主”。

门坊相当于祠堂的脸面,松山马氏宗祠以砖砌就的门坊牌楼,规制宏敞,刻镂精美,在市内宗祠中独树一帜,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坊为三间四柱五楼,磨砖砌筑,须弥座。明间中开大门。抹角方柱,饰柱头科一斗六升,内外出五踩。明间平身科一斗六升,内外出五踩。额坊堆塑双狮戏球、动物花卉,鱼龙脊吻,精巧细致。远望近观,肃穆庄重和典雅华丽兼而有之。相传宗祠建造者办有窑厂,边架梁砌墙,边烧制砖瓦,历时十八年,宗祠方才告竣。

门坊后为门楼,已局部坍圮。中进享堂完好,五开间。明代规定二品以上、清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宦门第,方可有五开间的祠宇宅邸建筑。由于马氏先祖累世高官,十一世马邦赠太傅鲁国公,十二世马之纯赠太师越国公,十三世马正己赠太师齐国公,十四世马光祖跻身宰执,从开间上看,符合朝廷规制。

梁架采用五架梁前后单步抬梁式结构,明代建筑多用此式。与清代建筑之肥梁胖柱、雕饰繁复、彩绘辉煌、极尽华丽不同,明代建筑崇尚简约实用。用圆形石柱,扁弓形抬梁,朴素庄重。仅廊柱上尚存雕镂精美之牛腿,明、次间廊柱上的部分牛腿、雀替已朽坏不存,檐梁则用红砖墩子支撑。堂楣宽近一米,其上科举捷报尚依稀可辨。山墙以生石灰开砖空斗砌成,马头高耸,仰望巍然。马头墙样式为五花一颗印式,脊头平直,其上以砖叠成方形,似一颗印状,故名。此制式一般为文官府第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