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亭,位于石狮桥的南堍,即咸丰年间所建的施茗亭。
从我记事起,到南上湖娘舅家、沈坎头姑父家拜年,此亭为必经之所。以后到湖溪一中上学,来往必过此亭。此后岁月,凡到东北方向办事,如到南上湖碾米,到南上湖乘车进城,舍此亭别无他途。
印象中的石狮亭,外观秀朴大方,北倚南江,临桥处有一简易茅房;南对八面山,开有一门。门前原为隙地,六七十年代之交,大坟何三乌的几个儿子在那里造了一排四间楼房。东西两头各有一圆弧顶门口,门口之边框用横岩石凿成,推想我所见的石狮亭已是石狮桥重建后的建筑。东门门框石外侧,刻有指路标记,内容为往东到安文,往西到防军、方岩之类,具体如何记不清了。南侧亭下为著名的都督堰涵洞,以八面山石拱砌,高二米余,宽亦如之。每年初夏,都督堰灌区的几个村庄以此为中心疏浚渠堰。亭子柱间嵌有锯开两半的松木作往来行人的坐凳。梁柱之上,隐约可见“××(村)×××乐助”之类的字眼。
桥南堍文物保护标志碑,此处先为施茗亭,后为石狮亭址(www.daowen.com)
“大跃进”时,因为亭子之西为大桥头炼铁厂所在,人员集中,但缺少商业网点。于是将原开于我村山锦头的代销店移至石狮亭,在亭子东北侧角落构筑了一小块作营业场所。好在那时人们的日用消费品需求甚少,仅为黄酒、酱油、煤油、食盐、香烟、火柴及有限的文具等,那一点场面虽显局促,但也足以应付了。惟此地处于风口,冬天,凛冽寒风砭人肌骨。营业员是供销社委派的张汝,都叫他“汝伯”。“汝伯”是横店人,瘸一腿。
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时有小摊小贩在此做点小本生意,各种各样的广告也见诸亭壁。当然,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文革”以前,最常见的是小红纸,写有“天苍苍,地茫茫。我家有个小儿郎,一夜哭闹到天亮……过路君子读三遍,保佑我家得安康……”之类的求告语。
“大跃进”过后,小店自然也搬走了,亭子常常成为乞丐和流浪者的栖息之所。夜间经过此亭,常怀惴惴,怕的是有疯子之类,冷不防吓你一跳。白天,那里是农人行人歇息的好所在,也是夏日乘凉的好去处。自从桥头居住的十来户人家分别迁居南上湖和山锦头后,亭子在夜间颇显冷清,也成了歹徒剪径的便利所在。1994年底,一少妇从横店企业下班回家,夜经此亭,被一罪犯杀害,抛尸于桥会房屋后面阳沟。为安全计,也为通行汽车计,遂将石狮亭拆毁。这一屹立了一百多年造福路人的亭子,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寻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