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红椿巷区域五个重要建筑简介

红椿巷区域五个重要建筑简介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四层九间木结构建筑。狭长天井之右及南侧为一纵列辅房。雪庐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装饰简洁,功能齐全,设施完善。1926年7月,吴一公毅然奔赴广州参加北伐战争,胜利后到南京审计署工作。红椿巷拆迁,其后裔将祖屋辅房补偿款人民币85万元捐出,设立“吴一公妇女儿童关爱基金”。陈大训与吴一公为儿女亲家,陈大训之女陈晓菁嫁给吴一公之三子吴望伋。东阳沦陷期间,1944年12月25日在雅坑成立临时参议会。参议员35人,候补

红椿巷区域五个重要建筑简介

一、 吴嘉芝四层楼

吴嘉芝于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四层楼,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在民房多为两层的情况下,成为东阳城中西部的地表性建筑

房屋位于腾蛟巷之北,西街之南,银台第之西南,西邻酱坊弄,人称“吴家大楼”。为四层九间木结构建筑。吴嘉芝建造此楼时,财力已颇为雄厚。外墙用三合土夯筑,当时鲜见。三合土由石灰、黄筋泥、砂石及缸瓦片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是水泥尚未普及前构筑坚固墙体的最佳材料。建造时极为考究,砂石、缸瓦片均行清洗,去除附于其上的泥污,以增强黏合力。平面呈正方形,每层九间房子,如九宫形,每层每立面均三间,每层每立面均开三个窗。层高近3米,总高度约12米,庑殿顶,粉红色外墙,远望如碉楼,在扑地闾阎中鹤立鸡群。

吴嘉芝建此楼的主要用途为储放火腿,内部装饰简朴。结构上严防老鼠及苍蝇进入,管理上门户谨严。平时,吴嘉芝住在大楼正南门堂边的老屋,有人经过就出声查问。据吴嘉芝之孙吴汉说,此屋之一层接待宾客;与老屋相通的二层储放火腿;三层安放有一张大床,此层招待住宿的贵客;四层有一些娱乐设施。

1949年,吴嘉芝的大部分房产充公,此屋自不例外。政府在此屋的顶层加盖了瞭望台,四面配以栅栏。登临此处,视野广阔,东阳城尽收眼底。自1950年开始,一直到1970年前后,设过供销手工业合作部,后改为工业交通部,还设过县总工会。1983年拆毁,在原址建造检察院宿舍。

吴嘉芝(1871~1951),字寿仁,号静山,考名景 星。吴宁镇人。晚清优廪生,无意仕进。民初,坚辞浙江都督汤寿潜令其护理本县之令,出避上海。1920年,和蒋雪舫发起在杭州创办东阳腿业公司。1931年,改设大东阳火腿公司。先后在杭州、汉口、南京、上海创办东阳火腿公司,设门市部与货栈行销。

二、 吴一公“雪庐”

吴一公之雪庐,系棋盘街1号。北临镇圣巷,紧挨镇圣庙,东对棋盘街,地处镇圣巷和棋盘街的西南交角,占地400余平方米。“雪庐”之名,因吴一公之号为“雪香”,意为“雪香之庐”。临棋盘街一面为正面,正房两居头为前出水之高墙——俗称“高檐落”,中间堂屋正对处为围墙,围墙正中为大门,南侧辅房则是山墙。

钉有“镇圣巷”牌子的雪庐北侧外墙

雪庐大门朝东,大门上方石门楣阳文 为于右任的楷体题字“雪庐”。进门为天井,天井旁有两个大房间分列左右,大房间之后各有小客堂。此为正房之第一进。

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第二进正中为大客厅,客厅后左为小房,右为厅后。大客厅两旁均有过道通往后边菜园。过道两旁靠金字墙处均有房间。

正房右侧即南侧金字墙外有狭长天井,长度为前后两进正房加上前后正房之间天井的长度之和,总长约20米,宽约4米。

狭长天井之右及南侧为一纵列辅房。辅房朝北,面向正房,有走廊。由前而后,即由东而西依次为偏房、卫生间、厨房、楼梯间。二楼走廊中段即卫生间位置与正房有楼道天桥连接,连接正房天井之南端。辅房背后即“雪庐”南侧为一东西向小巷,小巷之南即棋盘街3号吴兆莘兄弟的旧居。

正房、长天井、辅房、小巷这四者的前端即“雪庐”东侧为棋盘街,后端之后面即“雪庐”西侧为菜园,菜园之北侧有水井,井旁有门北通镇圣巷。

雪庐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装饰简洁,功能齐全,设施完善。

1926年7月,吴一公毅然奔赴广州参加北伐战争,胜利后到南京审计署工作。回乡后于此建造楼房,此处之地皮系吴一公早年购买。房屋为木结构两层楼。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在城内颇有名气。

解放后,雪庐收为公有,先后驻独立营、县委农委、县人武部、县市老干部活动室,2009年1月26日毁于火。吴一公有六子,未析产。红椿巷拆迁,其后裔将祖屋辅房补偿款人民币85万元捐出,设立“吴一公妇女儿童关爱基金”。

吴一公(1876~1965),考名允让,谱名友梅,字季能,又字季直,号雪香,又号一公。南岑吴氏贞房节孝人,晚清秀才。1904年进金华府学堂研读新学,以成绩优异被保送日本留学,因家贫无法成行。次年,返乡创办广益小学,自编教材,著成《东阳乡土历史》、《东阳乡土地理》6册,并附全县地图一张。1912年,当选东阳城区自治会会长和教育会会长,筹创东阳中学。1915年,创办乙种农业学校,获捐资兴学奖给二等银质嘉祥章、办学得力奖七等嘉禾章。北伐军兴,奔赴广州投身革命。著有《审计刍言》、《吟香诗草》、《民情风俗》、《一公文存》等。

吴望伋(1905~1992),谱名望杰,字靖夫,号治安。吴允让三子。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并留校任教。1926年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军官训练班第一学员大队中尉副官。1927年,进南京中央党务学校深造。1928年,任宁波党务整理委员、训练部长兼宁波《民国日报》社长。1930年,选任浙江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兼民运主任,被公推为浙江各界反日运动会主席。1932年冬,任浙江省杭、嘉、金、处四属禁烟特派员。其间筹资建成东义公路并任董事长,并促成东永、东嵊两公路的建设及竣工,集资创办东阳电灯公司及六合布厂等企业。1935年,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书记长。1936年,复任军委会中将特派浙江省禁烟专员,1937年初,调任河南省禁烟特派员。抗战期间,任浙江社会事业促进会理事长、《正报》社社长。1936年任国大代表,1944年当选国民参政员。1946年当选国大代表,为主席团总监察人。1948年任立法委员,兼任浙江省记者公会及浙江省农会理事长。1949年4月赴台。著有《民运工作大要》、《七十自述》、《八秩自述》。

三、 陈大训故居(www.daowen.com)

陈大训故居在镇圣巷东段北侧临街,正房三间朝南,前为天井,左右两庑及门楼均为走马楼,构成一个四合院落。建于20世纪30年代。解放后为人武部(一度改名“兵役局”)所在。20世纪60年代,改建为三层楼及枪械库。20世纪80年代,人武部迁新南路,此处曾设社保处。1990年至1993年东街1号市政府拆建时,市政府、市府办、市计委曾临时迁此办公。

陈大训与吴一公为儿女亲家,陈大训之女陈晓菁嫁给吴一公之三子吴望伋。

陈大训,字宸伦。抗战初期任上虞县长。1940年9月成立“东阳火腿运销合作社”,被公推为理事主席。东阳沦陷期间,1944年12月25日在雅坑成立临时参议会。参议员35人,候补参议员112人,陈大训为会长。

四、 吴允周“晓庐”

吴允周在城故居“晓庐”,人称“将军楼”,东西处南街与红椿巷之间,南北处镇圣巷与腾蛟巷之间。坐落于东西韦厅之间,坐北朝南。住宅总占地300余平方米,建筑占地201.5平方米,建筑面积476.46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欧式风格。外墙为青砖,用凸出墩子型。分前后两幢。前幢三层三间楼房,底层中间为客厅,两旁为卧室,主楼前有凸出的亭子间。再往前为大庭园,植有花木。内部为木结构,装饰新颖。

拆迁中的吴允周故居晓庐西立面

晓庐主楼

后幢为三间两层木结构楼房,前有天井,天井西侧有厢房与前幢相连,前后幢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两幢房子的东侧为一排坐东朝西的辅助平房,西侧为公共门堂。

房屋于1934年建成,其时水泥尚未普及,所谓的“洋灰”、“洋钉”、“洋铁”等物资均从沪杭购得,建筑材料为当时罕见,坚固程度也罕有其匹。1939年日寇轰炸,晓庐即为目标,一炸弹在楼西南七八米处爆炸,炸出一个周数十米、深一二米的大坑,房屋玻璃被震碎,大门门框内移两寸,其余部分却丝毫无损。

晓庐建成后,由于战乱频仍,常常成为军队的驻地。可驻一个连队。为防士兵逃亡,用粗大的木条将窗户钉死。1949年被政府没收,先作县武装中队驻地,后作县公安局的办公楼及住房。改革开放之初,落实政策归还吴允周之子吴兆宁。

吴允周(1902~1996),谱名望春,别名吴斌,字洪春,号云舟。南岑吴氏元房良渡支新城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参加两次东征。1926年7月参加北伐。次年任东路军前敌总司令部少校参谋、中校营长。1929年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1936年8月任胡宗南部第一师参谋处上校处长,9月调驻岳阳,任七十八师少将参谋长。1938年初,奉命筹组黄埔第七分校,5月开学,首任主任办公室主任(胡宗南为分校主任,实际工作由吴允周负责)。6月调任陆军一九一师少将副师长兼七分校代教育处长。1947年,调任成都中央军校,任教育处中将处长、教育长。1949年冬到台湾

五、 吴兆莘、吴乐园故居

吴兆莘,吴乐园系同胞兄弟,南岑吴氏贞房节孝人。其故居在棋盘街3号,北邻吴一公之“雪庐”。

故居分前后两宅,坐西朝东,均为两层楼、三开间,中间均为堂屋。前宅即为棋盘街3号,三间两居头,朝棋盘街。正面看,两居头为山墙,中间堂屋正对处为围墙,大门在围墙之中。进门便是小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正房三间,边上为洞头屋——俗称“隈下屋”。此宅乃吴兆莘之父吴望云去世后由其母所建,称“新屋”。

已贴腾空拆迁封条的吴兆莘、吴乐园故居“前宅”

“新屋”后面为老宅——后宅,即节孝北巷4号,新老宅之间仅一弄之隔。老宅系吴兆莘祖父所遗。其祖父吴友钰,系秀才出身。由吴友钰上溯八代,均为秀才或太学生出身,可谓累世书香。吴兆莘十三世之祖母陈润瑛、十二世伯祖吴天沧,即“节孝坊”的主人公,以母节子孝获明嘉靖皇帝旌表,“节孝门”之名也源于此。老宅由吴兆莘父亲兄弟三人析居,伯父吴望炯,清末官居九品,居南半幢;父亲吴望云,系法政学校毕业,居北半幢。吴兆莘兄弟四人,吴兆莘居长,以下为吴兆泮、吴兆鱼、吴兆园(即吴乐园)。老宅面积大于新屋,结构类似,也系三间两居的三合院形式。大门开在北墙,门额有“光华气象”四字,院子较大。因属南岑吴氏,中堂后壁横匾上书“南岑”。老宅是城内世家故居的代表,当时颇有名气。

吴兆莘(1901~1978),东中求学时发起成立东阳县学生联合会,任会 长。后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中共东阳独立支部成立,推为负责人。1928年1月,任东阳县委书记,为中共东阳县委首任书记。9月被捕,经营救出狱。1935年4月,东渡日本,先入东京法政大学经济学部,后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法学部。1937年归国,受聘于暨南大学、英士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授、经济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沈阳东北行政学院、厦门大学教授。著有《中国财政金融年表》,已刊行。

吴兆莘

吴乐园(1914~?),我国最早的集邮艺术家之一。早年随兄吴兆莘至杭州编地下刊物,后到江阴做测量工作。20世纪30年代开始收藏并研究红印花邮票。1934年,年方二十的吴乐园即被聘为“上海甲戌邮票会”顾问,1948年5月移居台北。1953年8月9日,台湾“中国集邮协会”成立,吴乐园出任总干事。1983年印行《红印花加盖邮票专集》一厚册,内容丰富,精美异常。红印花小字当一元加盖票,存世仅30余枚;1987年,吴氏出让一枚予澎湖集邮家苏氏,身价23万美元。吴氏所收藏邮票珍品之多、收藏面之广、收藏时间之长,均属海内外鲜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