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悠悠东阳:揭秘东阳老城的名人家族

悠悠东阳:揭秘东阳老城的名人家族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阳老城,其形成至少有1300年了,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四名家”和“六族”为代表的望族。与东门的里孔山相对,也称“外孔山”。北杜即岘北杜氏,也称“东街杜”、“北宫杜”或“后街杜”。六 族所谓六族,系明清及民国时期近600年间城内最具声望的六大宗族。万余城内人口的管理,则仰仗分布于城内东南西北的六族。这些学校成为清末和民国时期东阳城区基础教育的奠基者,新中国成立后合并发展为今日的吴宁一校和吴宁二校。

悠悠东阳:揭秘东阳老城的名人家族

大凡有一定历史的城镇,必有所谓的望族。望族的形成,不外乎人口的繁衍集聚和人才显宦的涌现,从而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东阳老城,其形成至少有1300年了,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四名家”和“六族”为代表的望族。四名家为东李、西乔、南俞、北杜。六族为南岑吴、岘西杜、东眷韦、木香李、托塘张、双泉徐。

四 名 家

四名家形成于南宋后期,均以仕宦众多闻名。东李以处城东得名,西乔则与东李相对而言;上梓城巷的南俞与后街的北杜也系相对言之。

东李 也称“桂坡李”,系唐宗室之裔。始祖李舍(1045~1121)从福建避居睦州,于北宋元祐庚午(1090)迁居东阳城内南门积庆坊里仁里,邑内后裔衍为桂坡、木香两支。桂坡李氏聚居城内东北隅新安街为中心的区域,始迁者为李舍玄孙李侃(1122~1180),“以地素饶桂,桂发而子孙必应科目,复有桂坡之名,迄今称桂坡李云”(《东李宗谱·卷四·李侃世传》)。其宗祠在主簿塘北原农机厂所在。乡间分衍李宅、西河、梅树塔、石门、南上湖东村、西堆、梅丰、姜山头、双牌、上溪田、雅溪连、五马山、东里塘、虎路岭、后周等地。后裔最著者为李侃幼弟李侍次子李诚之,受业于吕祖谦,乡举、太学舍选皆第一,任蕲州守将,祖孙、父子、翁媳俱抗金殉国,朝廷追赠朝散大夫秘阁修撰,封正节侯,西门外原有褒忠祠奉祀,《宋史》有传。南宋时桂坡李氏有进士5人,其中李侃长子李大有太常博士,次子李大同工部尚书、宝谟阁学士、金华开国伯。桂坡李氏有桂坡坊,为十四世、明永乐十二年(1414)甲午科举人李叙立,坊上石碑刻录桂坡李氏科举中式者及职官,始建于上南巷,明万历年间迁至新安街。

西乔 吴宁乔氏始祖乔德彰(873~954)唐末自汴州迁东阳。后裔衍为孔山、峨豸东西两宅。或云西宅即西乔。孔山为城廓南弄南段西侧婺剧团宿舍一带的一小丘,旧名孔雀山,孔山为简称。与东门的里孔山相对,也称“外孔山”。南宋宰相乔行简在此建“乔宅园”。乔行简(1156~1241),城内孔山人,官至左丞相枢密使,爵封鲁国公,秉国政七年,是东阳籍官员中职位最高的历史人物,《宋史》有传。吴宁乔氏在南宋有10人中进士,孔山派进士除乔行简外,还有乔行简之子乔元龙,侄乔为龙、乔从龙,族弟乔嚞(1175~1245)系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傅行简榜进士第二人。峨豸派则有乔行简从父、赠太子少保乔嘉言,监察御史乔梦符,枢密使乔幼闻,两淮都总管乔宗亮,祖孙父子四代仕宦。后裔分衍沧江、乔宅等地。

南俞 监察御史任上退休的俞文杰(1055~1133),随高宗南渡,为访友来到东阳,见山川毓秀,民风淳朴,遂定居八面山下。其子俞伦迁金山水阁,其孙御医俞全始从水阁迁居城内崇德里,即今上梓城巷一带,后裔衍为南里俞氏。俞全之三弟俞献可为金山俞氏之祖,后裔分衍于北江、六石、怀鲁等地之康鹤山头、岢山、黄坭岗、下堰宅、金山、邓塘、水阁、乌竹岭厦、八字墙、石潭等处。南宋时有文武进士十余人,名人有三世敷文阁待制俞献可、七世兵部尚书俞惠、八世兵部尚书加都统大元帅俞伯旭、九世福州刺史俞玘,八世、九世更有叔侄武状元——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俞葵与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俞仲鳌,俞仲鳌为俞葵胞兄俞兰长子。

北杜 即岘北杜氏,也称“东街杜”、“北宫杜”或“后街杜”。北宋初年,杜晓之孙杜必达(940~985)为守父墓始迁东阳城北,后裔聚居龙井巷、学宫后、北正街等处,其宗祠原在介福巷和北正街之东北交角。北杜簪缨不绝,官宦众多。最著者为宋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武状元杜幼节(1206~1273),后街原有为其建造的状元坊,系一千三百年科举史上惟一中了武状元后经礼部科试又中文进士之人(经“锁厅试”成为文进士的武状元有蒋介、江伯虎、刘必成)。杜幼节以后,其兄弟、堂兄弟杜幼伟、杜幼丙、杜幼常、杜幼存、杜幼垕相继中文武进士,侄辈杜仕贤登咸淳乙丑(1265)武进士。四十余年间7人成进士,家族之显耀自不待言。岘北杜氏分衍于市内乡间者有柏塔、李宅、葛塘山、周官、环龙、林口等村。

六 族(www.daowen.com)

所谓六族,系明清民国时期近600年间城内最具声望的六大宗族。封建时代,“吃皇粮”的公职人员不多,除知县、县丞、教谕、训导、典史等数名额定职官,外加差役、兵弁数十人,要管理偌大一个县,得依靠具有地方自治性质的宗族势力。万余城内人口的管理,则仰仗分布于城内东南西北的六族。由于六族分衍于乡村者甚众,因此,其影响也辐射乡间。知县一到任,必拜访六族的要人。民间一旦发生较大纠纷,首先投六族处理,县署(老市府所在)大门左前方的如泉馆常常成为当事双方约请六族头面人物处理纠纷的场所。而走法律程序,乃是最后的抉择。

清末废科举后,六族为培养人才,纷纷在城内创办小学。南岑吴氏先后在南街天官第和棋盘街贞房小宗祠办广益小学,岘西杜氏在镇圣巷西端北侧之杜祠(今吴宁二校址)办南湖小学,东眷韦氏在十字街北端西侧之韦祠(原吴宁一校址)办宏道小学,木香李氏在东街中段南侧之李祠堂办宏猷小学,托塘张氏在大四宗祠(今东阳二中址)办新潮小学,双泉徐氏在百岁坊巷东端北侧办东白小学。除宏猷小学为初级小学外,其余均为完全小学。这些学校成为清末和民国时期东阳城区基础教育奠基者,新中国成立后合并发展为今日的吴宁一校和吴宁二校。

南岑吴氏 俗称“南街吴”。南宋绍兴末年,仙居吴全智八世孙、时任婺州知州的吴芾(1104~1183)到东阳巡视,爱东阳文献之邦,民风淳厚,山水秀丽,更为随侍身边的次子吴洪求学(于吕祖谦主师席的友成书院)所需,遂在恺悌坊边营建居室。南岑所指,为县衙和南山之间的区域。吴洪辞官后奉父命于乾道九年(1173)定居东阳。后裔分衍城内的房派有元房泮西、县前、腾蛟,亨房南街,利房县前、西岘门,贞房吴宅院、西岘门、节孝门,仁房西街,义房里仁坊,礼房登云门,智房玉池、仁德;聚居于南街为中心的城西、南门、和平,拥有东阳城最佳地段。后裔分衍白云、江北、六石、虎鹿、佐村、东江、湖溪、横店、南马等乡镇及磐安义乌嵊州、新昌等县市。南岑吴氏在科举时代曾出过4名进士、6名举人及540余名庠生、贡监生。明清两朝,出过九品以上官员140余名,较著者有明代翰林吴泽、吴希纯,宣威将军吴良瑞,抗倭名将吴良知,应天府都督佥事吴良植;清代平三藩之乱颇著勋劳的吴良森,义士吴良栻,学者吴国鸿、吴国濂,名医吴嘉熊。民国期间有火腿业先驱、实业家吴嘉芝,创办东阳中学、广益小学的教育家吴允让(吴一公),中共东阳县委第一任书记吴兆莘,禁烟特派员吴望伋中将,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吴允周中将等。

岘西杜氏 也称“西街杜”。始迁祖为黄岩人杜烨,南宋嘉定四年(1211)任东阳主簿。次子杜思诚(1206~1273)随任并赘于西门外马之纯家,始定居东阳西街峨豸坊(即红椿巷北口一带),以处岘峰之西而名族。《岘西杜氏宗谱》载,杜烨“卒于县之峨豸坊,子孙遂世为东阳之峨豸坊人”。后裔聚居于西街为中心的银台第、红椿巷、西殿巷、墨林里、香店弄、旗杆里、杜台门里、西街旧厅、太平里、西街新厅、竹涧弄、忠臣祠弄等处,乡间则分衍湖沿、甲后、杜店、后山店、杨塘、岩前、山朝、文南、桥头园、城头、夏源、秦塘、七秩塘、南溪、梧坞、湖沧、麻车埠、三板桥、白泥坎、洞口等村落。名人有明通政司参议杜其骄,学者杜惟熙,明末与朱大典同守金华壮烈殉国的杜学伸;清初有循吏杜时萼;近代有著名教育家杜佐周等。

东眷韦氏 也称“梓城韦”。以外纪十世远祖、西汉丞相韦贤九世孙韦穆之号“东眷”为族名。始祖韦履淳(710~766),唐开元十七年(729)己巳科进士。按《东眷韦氏家乘》,韦履淳任丞相府都事,杨国忠以其有时名却不为己用,天宝十一年(752)将其谪守岭南朱崖(今海南琼山县),李白、高适均有诗相赠。后量移(远谪官吏遇赦就近任职)古婺法曹参军,居城北龙泉坊(今龙井巷南端),举友谊、友直二男。厥后科甲蝉联,衣冠奕叶,宋代有7人中进士。十四世后,衍为东宅、世德、南宅、旧宅、新宅、溪南六房,后裔聚居城内梓城巷、北正街、新安街、老猪市、小东门、月门里等区域,乡间分衍茶山、康厦、银田畈、湖沧、士林下、学陶、甽干店、白火墙、荷花塘、奥里坑、上溪滩、下溪滩、秀溪、后头塘、石马、西光、樟村、桥头、鲤鱼墩、溪甘等地。清代有名进士韦崧杰(嵩寿),近代有名医韦雪林、韦文贵,地理学家韦润珊等。

木香李氏 即“东街李”,与“桂坡李”源同流分。始祖李光润(1249~1314)系李舍八世孙,南宋末年因痛心故国,恢复无望,以处州路总管都使退隐十字街之北大明堂,建木香亭,饮酒狂歌以明志,后以此名族。而按《陇西木香李氏宗谱》,其外纪六世祖李遴之(1169~1230,李光润之曾祖父)自南街里仁坊迁居万寿坊,即十字街。城内聚居于以东街中段、梓城巷、十字街及上市头为中心的区域,乡间分衍金盘、凤仪堂、三甲院、油麻塔、夏楼、樟树下、桑梓、竹园、沧浪、清潭、绕溪、下潘、麻车埠、五仓塘等地。后裔名人最著者为李品芳,清道光三年(182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会试分校,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澹翁文集》。此外有李品芳幼子、翰林李福简,学者李昂青、李梧岗。民国有绥远高等法院院长、南京最高法院推事兼民庭庭长李祖荪。

托塘张氏 俗称“托塘张”,始祖张潮(872~945),五代后唐河南开封祥符县炼金墩人,唐昭宗乾宁进士,当五季之乱出宰东阳。后晋开运二年(945),括苍“魔寇”发难,张潮率长子张天贤战于官清岭,父子同日殉难。次子张天宥匿城西莲塘内,啖莲实而托生,后遂命村为“托塘”。其后发族,聚居城西北里托、外托。乡间析居城东、白云、江北、湖溪、横店、东阳江、马宅、南马、千祥等乡镇街道及周边县市八十余处村庄。著名人物有明代学者张福显,四川布政使司左参政张大轮,福建按察司佥事张崇,抗清英烈辽阳副总兵张良寅、皮岛援剿副总兵张贵,明末兵部尚书、被鲁王封为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张国维。清初则有右赞善、翰林院编修张烈;清末有办学义士张振珂。民国时期有赈济委员会专员张红薇女士、内政部视察张乃恭、少将张光、浙江第八行署专员张宝琛等。

双泉徐氏 始祖徐伯川(1093~1186),南宋建炎二年(1128)由龙游灵山徙居县北思贤坊孝义里(今龙井巷南端东侧)。四世祖徐雝(字宗绍)于延福坊西创建祠宇,在下梓城巷北端开凿“双井”,其地遂被称为“双井头”,“双泉徐氏”族名由此而来。后裔聚居于城东北介福巷、百岁坊巷、北正街为中心的区域,乡间分衍燕山、石鼓岭、召庄、学士宅、枫树下、学研徐、八达、象螺、河头、水阁、青山头等地。后裔名人有明代福建按察司佥事徐隆、福建建宁知府徐子玉、弹劾权阉刘瑾的徐玘、奉旨出使安南(今越南)的徐珙,清代有被赐翰林院检讨的徐爱莲、文人徐大酉、名医徐朝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