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东阳开五府:悠悠古乡称荣

东阳开五府:悠悠古乡称荣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人习称督抚为开府。而开府者之衙署及家乡之宅第均得称“府”。东阳开五府,指的是五位宰相级别的高官。夏厉墅厉大宗祠的楹联可证:“开国溯侯封,偕马葛何乔,称荣五府;兴黉设庠序,与姚刘李贾,济美三唐。”“开国溯侯封”指的就是厉文翁爵至东阳郡开国侯。五府之称,始于宋末。

东阳开五府:悠悠古乡称荣

东阳民谚云:“东阳开五府,义乌三公。永康出了个胡相公,淳安出了个方腊败门风。”姑不论其思想倾向如何,但它点出了宋代这几个县最为出名的人物。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魏、晋放宽开府资格,晋诸州刺史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隋、唐、宋、金、元均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的官阶。清人习称督抚为开府。而开府者之衙署及家乡之宅第均得称“府”。

东阳开五府,指的是五位宰相级别的高官。道光《东阳县志》(石印本)载为厉刺史、何太师、乔平章、葛太师、马制使,即厉文才、何梦然、乔行简、葛洪、马光祖。但其中之“厉”,道光《东阳县志》系一家言,揆情度理,当为厉文翁。因宋度宗所言,当指同时代之五人。夏厉墅厉大宗祠的楹联可证:“开国溯侯封,偕马葛何乔,称荣五府;兴黉设庠序,与姚刘李贾,济美三唐。”“开国溯侯封”指的就是厉文翁爵至东阳郡开国侯。

五府之称,始于宋末。咸淳二年(1266)宋度宗给何梦然的敕旨中说:“特赐尔世世云仍,永称何府,盖殊恩也。夫乔也,厉也,马也,葛也,彼既累世称之,朕亦仿宠嘉焉。五府同称,百世罔斁,均沾一视之仁,宜分先后之序。”由于度宗的敕旨,遂有何、乔、厉、马、葛的顺序。这五人在理宗、度宗叔侄在位期间官至宰执,爵至公侯,自1224年至1269年的45年间当政。在近半个世纪时间内,来自同一县的五人位列枢要,秉衡国政,在南宋后期政坛举足轻重,殊属罕见。这五人,若按生年排列,为葛、乔、马、厉、何,进入宰执行列的先后也大体如此。“五府”之称,固然由于上述五人自身的功名地位,但他们的先世已巍科不断、簪缨络绎,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名望,不妨将“开府”看作是这些家族累世重视人才培养的质变。

本文按五人的生年先后逐一介绍。但岁月沧桑,五人之府第早成陈迹,甚或难觅踪影,仅有后人凭吊的诗作可供缅想。

葛洪(1152~1237),初名伯虎,字容父。师事吕祖谦,吕替其改名。南马葛府人,后居城内葛宅园。泮南(泮水之南)葛氏十世祖。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卫泾榜进士。授昆山尉,给搬家钱6万,葛洪以此修葺宣诏亭;倍支俸米,葛洪谢绝,退还公库。嘉定初年年近六十始得选调,召除藉田令、盱眙守,擢提点江东刑狱。任江淮督府僚佐时,上奏《条边十事》:“一择将帅,二擢偏裨,三公赏罚,四明谍报,五严教阅,六汰冗兵,七厚边储,八修城郭,九立民社,十据形势。”

后进直焕章阁,为枢密院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又奏请严饬将帅呈报军用器材装备以杜绝弊端,被嘉纳。历任权工部尚书兼侍读、国子祭酒兼侍读之职。嘉定十七年(1224)十一月,理宗初即位,即授葛洪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绍定元年(1228)十二月任参知政事,封东阳郡公。曾援引仁宗朝事例谏止理宗选嫔妃充后宫。端平二年(1235)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进大学士,任侍读。平生清正廉洁,守正尽公,不为苟合,常以“究心职业,无愧禄养”自勉;所在皆有建议,如边防当谨,李全当诛,储位当建,女口当却,世人多称道之。

致仕归里,即创设义塾,延师育人,教育后学。他认为,如果发现人才,将来被朝廷所用,也是身处乡野报效国家的一种表现。又造义仓赡养宗族姻戚以及乡里的老年人。他虽在桑梓,然忧国之念,无时或忘,临终尚问北边消息。卒,理宗为辍朝一日,赠太师、信国公,谥“端献”。著有《奏议杂著》及《蟠室老人文集》、《涉史随笔》等,《文献通考》有著录,收入《四库全书》。《宋史·卷四一五·列传一七四》有传。

葛洪府第在南马,葛府之名一直沿用至今。道光《东阳县志》“葛端献宅”云:“在县南五十七都,俗称‘葛府基’。其门石纹甃尚存。又有男台女台遗迹,云是当时男女歌舞处。”清代陈修儒《葛端献废第》诗云:“相国当年甲第宏,故山犹是旧穹窿。几曾舞社歌台壮,可奈书床墨沼空。绿野垣墙啼宿鸟,平泉草木咽秋虫。轸艰卷轴犹师疏,南渡持筹晤鞠躬。”城东南隅葛宅园,系葛洪别居。旁有“梅竹园”及读书的“蟠室”,葛洪因自号“蟠室老人”。因园得名的葛宅园巷,直至2009年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方消失。

乔行简(1156~1241),谱名宗夏,字寿朋,城内孔山人。东阳乔氏七世祖。初从吕祖谦学。南宋绍熙四年(1193)癸丑科陈亮榜进士。历官镇江知府、宗正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兼国子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兼侍讲。理宗颁《求贤》、《求言》二诏后,行简上疏言:“二诏之颁,果能确守初意,深求实益,则人才振而治本立,国威张而奸宄销。臣窃观近事,似或不然。”在列举若干时弊后,又说:“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治乱安危,莫不由此。”升侍读兼国子祭酒、吏部侍郎,先后权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绍定六年(1233),拜参知政事。端平元年(1234)六月,知枢密院事。时议收复三京,行简进言“自古英君必先治内而后治外,而今内未尽治也。欲用其民,必先得其心以为根本。而数十年来,上下皆怀利以相接。兼以将乏卒寡,财匮食竭,臣恐北方未可图而南方先骚动矣”,“民方憾于守令,缓急岂有效死勿去之人?卒不爱其将校,临阵岂有奋勇直前之士”?端平二年,进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九月,升左丞相。嘉熙三年(1239),拜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四年,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封鲁国公。卒于家,赠太师,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宋史·卷四一七·列传一七六》有传。

行简历练老成,学识深厚,为人宽宏,好直言,善荐才。称永康陈亮有“特出之才,卓绝之识”,陈亮去世后,为之上疏请谥,有《为永康陈亮请谥疏》存世。一生奖掖后学,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曾执教于南园书院。乔行简忠义自许,才器敏达,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又素有智略,善权谋应变,皇帝倚为心腹。其人丰神俊朗,须发齐整俱黑,年八十犹五十许,而岁月历练的威严庄穆气质,自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非凡气势。

乔行简府第即乔宅园,也作孔山圃。孔山在东阳老城东南,乾隆时知县李德举曾于其顶建巽峰阁,约婺剧团宿舍位置。隆庆《东阳县志》载:“山左有孔山堂,右有双岘楼,临溪有水馆钓台,皆理宗御书匾。圜阓环其北,溪山拱其南,为一邑登览之胜。”康熙《新修东阳县志》载:“又引流穿山,达于其堂右,为流觞之饮。今沿河水磡尚存。”清儒卢永章《过乔文惠故居》云:“清秋日暮古城隈,回首沧桑事可哀。故相园亭余断砌,南朝勋业已尘埃。鸦栖红树翻风去,雁咏黄芦带日来。空瘗钱塘千古恨,凤凰宫殿亦蒿莱。”

马光祖(1200~1273),字华父,又字实夫,号裕斋,城西人。东阳茂陵马氏十四世祖。其先祖马俦(马大同七世孙,字文达)北宋熙宁(1068~1077)末从松山(今东阳千祥一带)徙居东阳邑城西北隅,至马光祖仍居西北隅。从名臣真德秀学,登宝庆二年(1226)丙戌科王会龙榜进士。调新喻(今江西新余)主簿,历官直徽猷阁、江西转运副使。起直徽猷阁,知太平州,宝祐三年(1255)累迁户部尚书。乞严下海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继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兼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三郡屯田使,加焕章阁学士,寻加宝章阁学士。

至建康,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20万缗支犒军民;削减租税,养鳏寡孤疾之人;招兵置寨,给钱助诸军婚嫁;属县税折收丝绵绢帛,免除以数万计;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

宝祐六年二月,拜端明殿学士,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知江陵府,建康百姓怀念不已。理宗闻知,授以资政殿学士、沿江制置大使、江东安抚使。开庆元年(1259)予执政恩数,二月再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马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免除前政亏欠钱百余万缗,罢减渔利税课,让利于民。又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15万石,又为库贮籴本200余万缗,发粜常减于市价,以利于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边赖以安。

景定元年(1260)四月,升资政殿大学士兼淮西总领。召赴行在,任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时值岁饥,荣王府积粮不发。光祖一连三日往谒才得见,厉声对他说:“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粮推诿,光祖取怀中文书一一陈说某庄某仓贮粮若干,王语塞。得粮活民甚多。(www.daowen.com)

景定二年十二月,进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知临安府。次年五月差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五年三月,以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三知建康府。三次任建康知府,累计12年,威惠并行,百废修举。建康郡民为其建生祠6所。

咸淳三年(1267)六月,拜参知政事,五年三月,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封金华郡公。七月,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宋史·卷四一六·列传一七五》有传。

马府园在东阳老城西北隅,或称马府花园。址在西经泽巷之西,西街之北,20世纪80年代尚存“马府园塘”和“西花园塘”,该两塘在酒厂旁,原预制场东侧。街坊中尚存“西花园里”地名,与李品芳故居所在的“东花园里”相对。康熙《新修东阳县志》载:“在城西北隅思贤坊内。按《黄文献集》,‘元时尚有马制使祠堂,今无遗址可验,然旧载马公之纯(马光祖之祖父)所作’。”康熙志纂修赵衍《马府园》诗云:“春风拂拂几畦蔬,闻道思贤马氏居。人去罗浮空有梦,鲲飞神沼已无鱼。茂陵当日曾遗稿,学士他年此式庐。往事沧桑君莫问,勋名犹自两朝书。”

厉文翁(1202~1265),字圣锡,号小山,横店夏厉墅人。吴宁厉氏二十一世祖。从叶味道学,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为官四十载,立朝侃侃,善于谋划边事。宦迹遍及川蜀及苏浙皖赣,皆克尽职守;经军御敌,理狱治民,均颇有建树,为一代名臣。

厉文翁祖上累世簪缨,高官迭出。南宋绍定初年,其父厉模负责蜀地漕运,文翁随父辗转奔波。端平元年(1234),蒙古灭金后,铁骑南侵,由湖北入四川,文翁与父竭力捍御于成都。其间谋划战守,殚精竭虑,算无遗策。时任宰执的葛洪、乔行简对文翁赞赏有加。文翁深得宋理宗器重,被委以重任。上朝辞行时,呈上《进君子退小人疏》和《安辑淮民疏》。皇帝嘉其语言清朗,顺便问及其名“髯翁”的来历及含义。皇帝说:“朕替你将名字的第一字换一下,叫‘文翁’吧。”“文翁”原为西汉景帝末年蜀郡郡守,治水名臣。封建时代,皇帝赐名为极大荣耀,于是改名“文翁”。

文翁任淮泗郡牧,抵达任所的第二天,敌军即迫近城下。文翁激励将士开关杀敌,俘获甚众。宋元两军在都梁相持不下,文翁派勇士在夜里缒城而下,冲破敌阵进入泗州城,命令泗州守将出城夹攻。天蒙蒙亮,信号齐发,宋军四面合围,元军大败,泗州、都梁两城得以转危为安。

淳祐七年(1247),任大理寺丞,不久调任嘉禾(现嘉兴)太守。淳祐八年,擢太府丞,任无为知军兼淮西提刑。不久改任淮西运判,仍兼无为知军。任上立屯耕规式,核实田亩,减轻赋税,资助耕牛及种子。闲时,绘《三边形势图》及两千字的详文上奏。淳祐九年,任仓部郎官,升宝章阁待制,仍任淮西节挥(统帅)。次年,任浙西(辖境为钱塘江以西,包括浙北、苏南上海)宪台。文翁审理积案,将钟德杖毙于市,市民称快。沿江筑石堤,数世赖之。

厉文翁博学多才,虽多历戎行,身居高官,但以未中进士为憾。宝祐元年(1253),两次请求参加考试。与试,名列癸丑科姚勉榜,时已年过半百。理宗任命其为太府卿兼户部侍郎。十月,以集英殿修撰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谱载次年即为资政殿大学士。此后在庆元(今宁波)、江州、绍兴等地任职。开庆(1259)十二月,权户部尚书。景定元年(1260)二月,任端明殿学士、两浙制置使兼临安知府及浙西安抚使。次年五月,以执政恩数提领户部。七月,为资政殿学士、沿海制置使,再兼庆元知府。旋升大学士,封开国侯。《宋史·表·宰辅》有载。景定四年七月致仕。后人评厉文翁“历仕四十年,半游兵间,数守边垒,屡当阃寄,皆斩斩可观”。文翁立身端方,虽爵至东阳郡开国侯,食邑600户,却清廉自守,不营私产,“享有千钟,而家不贮担”。死后,家人告贷于外者累月。

厉文翁的府第,道光《东阳县志》载:“在四十五都洋溪。初,厉少保模,世居乘骢乡夏厉,于洋溪建别墅,读书养恬。逮开国侯文翁,因于其处加辟屏山书院,遂建府于此,今名洋溪厉府。有冰纹城、书院基、德楼基,公当时览德楼遗址,三知园、八角井、罗汉洞诸遗迹。康熙年间,土人掘地得金盌十余,亦建府时所遗故器。”洋溪厉府的旧址,或在横店七一村,即旧云之厉府后山。

何梦然(1207~1267),字子是,号月斋,南上湖西村人。东阳庐江何氏七世祖。其父何逵(1163~1216),南宋嘉泰二年(1202)进士,累赠太师、惠国公。梦然幼习明经,尤长于《周官》,为文雄深雅健,中南省试第一,登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留梦炎榜进士。初任南康军教授,秩满,札差临安府学教授,未赴任。宝祐元年(1253)春,任国子监书库官;冬,迁国子正;岁满,迁太学博士。又岁满,迁国子博士;冬,迁国子丞。五年春,除秘书丞,兼右曹郞官。夏,兼庄文府教授。秋,要求外放,任安吉知州。开庆元年(1259)秋,任国子司业。景定元年(1260)春,兼玉牒所检讨官,除军器监;该年夏,任秘书监,不久再任殿中侍御史兼侍讲;秋,升侍御史。景定二年春,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四月,任端明殿大学士、佥书枢密院事,旋兼太子宾客,兼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封东阳郡开国公,食邑400户,食实俸100户;十月,任同知枢密院事;十二月,兼参知政事。景定四年三月,兼知枢密院事;八月,明禋庆成,兼礼仪使;九月,授正奉大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食邑3600户,食实俸900户。景定五年五月,以资政殿大学士知建宁府,是年建府于南上湖。五年夏,告老还乡,上允所请,诏加资政殿大学士,东阳郡开国公。《宋史·理宗本纪》及《纲鉴易知录》有载。

梦然与兄梦申共同研究注释《周礼》。宋濂《题东阳二何君周礼义后》称:“东阳何氏,宋季多以科史发身。内舍生梦申与其弟参知政事梦然,所作《〈周礼〉义》各一首,皆近道之言。”所著《〈周礼〉义》,《续文献通考》有著录。文天祥有《谢何枢密启》,感谢何梦然的识拔。

何梦然府第在卢宅何府基(今树德路北段西侧)。按《东阳何府宗谱》,咸淳三年(1267)建,至正十七年(1357)毁。府基之名,当在府园废圮之后。康熙《新修东阳县志》载:“在县东一都,即何梦然宅。今为卢氏居,尝掘得柱础之类,皆异常制云。”梦然之子何贯道在为其父所撰《圹记》中说:“食邑过千户,负郭不逾顷,屋仅一区。前对岘峰,涧水泠泠;后植花竹围小轩,吟风嘲月自适,号‘月斋’。先皇焕以宸翰,宠嘉忠实平实,复赐以‘平实堂’三大字。云汉昭回,林泉辉映,可谓涵泳圣恩。”前述两匾均宋理宗在景定四年春亲书。《东阳何氏宗谱》载,咸淳二年(1266)十月,宋度宗有旨:“尔何梦然,朕亲臣也,又师臣也,则他日为国家世臣可知。特赐尔世世代代,永称何府。”梦然死后,加赠紫金光禄大夫、少傅、永国公,食邑4800户。

关于“五府”,康熙《新修东阳县志》认为是李大同而非厉文翁,宿儒王崇炳在雍正丁未(1727)冬月写了一篇《五府辨》,文章不长,全文照录如下。

东阳旧志以乔、何、厉、马、葛称五府,赵香沙先生新志以为厉是李之讹,当以乔、马、葛、李、何为五府,辨之甚力。按李公大同,为工部尚书、宝谟阁学士,封金华伯,诚已开府。厉公模,官大理正卿,封少保。文翁,官大学士,封东阳郡开国侯。厉与李,诚不容有所轩轾。然五府之为厉,则有灼然可据者。乔府,则今乔宅园是也;马府,则今马府园是也;葛府,则今之所称葛府是也;何府,即今卢宅何府基是也;厉府,即今洋溪厉府是也。无所云李府者也。按厉氏贵显时,不闻居洋溪,后因其别墅而开府于此,子孙居之,遂称厉府。康熙初年,土人掘地得金碗十余,争而讼诸官,此亦其可征者矣。名地相传,各有缘起,岂可诬乎?新志录唐朝人物,登滕珦、冯涓而不及厉侍御元,亦见其疏矣。

至乾隆甲申(1764),金华知府杨志道撰《厉文翁论(并序)》,从家世、科名、功业、宦绩、爵位、正史详略等角度将厉文翁与李大同对比分析,支持王崇炳的观点。因原文太长,此处不赘。欲考证者可参阅《吴宁厉氏宗谱》卷之二《前集·辨》。其实,在咸淳二年宋度宗给何梦然的敕旨中说得很明确,是“厉”而不是“李”。李大同的爵位低于厉文翁,且《东李宗谱》无一字提及李大同为五府,也可佐证。而何氏则颇以度宗的敕旨为荣,其宗祠楹联赫然书曰:“理学名宗,豫秦晋皖浙,几经迁移,德高望重,荣居五府之首;南渡世家,公孙姬韩何,数易姓氏,丁旺才宏,名列吴宁望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