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的佛菩萨
勉唐派
勉唐画派是15世纪以后西藏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标志着具有藏传佛教本土特色的绘画艺术的形成。至17世纪末发展成新勉唐派时,进入繁荣和鼎盛时期。
创始人
勉唐画派的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大约出生于15世纪20~30年代,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区)人。由于婚姻的不如意,他远游求学于后藏和萨迦地区的名画师朵巴·扎西杰布,后来成就卓越。他对唐卡绘画的革新,在于将汉地的青绿山水加进主尊身后的背景中,使以往红蓝、红绿两色对比为主的画面变成石绿色调。另外,其主尊的造型、着装也表现出明显的汉族化倾向。其作品多已散佚,仅存的亲绘作品只有扎什伦布寺措钦大殿的一组壁画。
勉唐大师在艺术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其重要的画论著作《如来造像量度品·如意宝珠》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批评了当时在佛像量度上的混乱和错误,阐述了藏画的量度法则、绘画技巧,成为后世勉唐传人的必修课。该派之所以能够超越一般画派而流芳百世,原因之一就是提出了佛像量度上的规范性。
画派风格特点
勉唐派的出现,标志着藏传佛教艺术中尼泊尔画风的彻底结束,以及本土特色绘画样式的形成。其影响之长久,波及之广前所未有,近及汉地,远至尼泊尔,甚至日本。其画派的风格特点主要有:
(1)用色
将汉地的青绿山水加进主尊身后的背景中,使原来红绿、红蓝为主的画面变为石绿色调。画面晕染充分,色调活泼变化而不失细腻,并大量使用金色,运用勾金、沥金以及贴金等手法,使画面金光烁烁,富丽堂皇。
(2)用线
在线条的运用上匀称精到,工整流畅,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富丽多姿,各种勾线法表现出不同的质感。人物造像法度精严,体态、骨相和肌肤都异常完美,并加强了主尊着装的汉族化,有汉唐遗风,给人以优美的感观。
(3)构图
打破了棋格式构图,布局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形象轻盈优美。诸神画于云端或风景当中,中尊与众小像皆融入和谐优雅的环境中。背光中的卷草图案变成了波浪式放射的金线。与其他画派相比,该画派尤其擅长表现和静类神像。
勉唐派绘画的风格特点
勉唐派的绘画风格既保留有尼泊尔的圆润,又有汉地绘画青绿山水的韵味,更突出了藏传佛教绘画的富丽堂皇和和谐大气,是尼泊尔画风的终结,也是藏地特色绘画的发端。
释迦牟尼佛 布本设色唐卡 18世纪(www.daowen.com)
画风转变的根源
勉唐画派与钦则画派一起,为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具有浓厚西域风情的尼泊尔画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藏族绘画逐渐向更具藏民族特色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的根源主要有本土化需求和藏汉关系亲密这两个方面。
●本土化需求
藏族绘画艺术在成长过程中,更趋向于契合本民族审美追求的绘画风格样式。表现为形式上由平面的圣像式构图转向三维布局,画面由神圣庄严变为亲切的俗艳。内容上则表现为本土的神、法王、上师与外来的佛、菩萨并存的局面。
●藏、汉空前亲密的关系
明清两代与藏地的政治关系稳固亲善,文化交流频繁,是藏地绘画风格转变的外部条件。藏区法王及地方势力称臣纳贡,明清皇帝诏请册封,政治关系的稳固、亲善,进而促进了文化、宗教上的往来交流、相互影响,使中原艺术在藏地得到广泛的接受和传播。
重要画师及传人
勉唐派是西藏唐卡史中最重要、规模最大的艺术流派,尤其是其追随者多出自藏传佛教格鲁派,受到格鲁派法王高僧的庇护和赞助,使勉唐派艺术得以大力发展,成为“标准样式”而统一画坛。
勉唐画派人才辈出,除了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的两个儿子勉唐·加央、勉唐·伦珠及侄子勉唐·希瓦沃外,还有16世纪的著名大师止美、陈嘎瓦·班丹罗追桑布活佛,以及17世纪中叶的洛札·丹增诺布、群青·珠古次仁、素钦·切央让追、那则达龙·白贡、丹玛·桑结拉旺、主钦·白玛嘎布等,都是极富成就的大师。其中,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和同时代的曲英嘉措活佛最为杰出。
曲英嘉措在继承旧勉唐画派精华、吸收汉地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开一代新风,创立了“新勉画派”,并同格鲁派建立联系,得到政治、宗教和经济上的支持,使勉唐派更加发展壮大。
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后来成为推动噶玛噶赤画派传播的一代法王画家,也是画史上的重要人物。
勉唐派的发展
勉唐派在后世人才辈出,更受到格鲁派的鼎力相助,使其成为画坛的主要流派,17世纪后的新勉画派更是鼎盛一时,成为唯一正宗的宫廷画派和画坛霸主。
萨迦班智达 布本设色唐卡 18世纪中叶
新勉画派是由曲英嘉措在继承勉唐派的传承,同时综合噶赤派、钦则派的部分特点,吸收汉地绘画的影响,而形成的新画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