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角色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实用运用

角色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实用运用

时间:2024-0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笔者就以经典的文学人物形象为例,谈谈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这种集于一身的众多角色叫做角色丛。以角色理论观照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们发现安娜在小说中扮演了众多的角色。“角色冲突是指由于不同地位对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引起个人在角色行为过程中的冲突”。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

角色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实用运用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8期  

  摘 要:在全球化历史语境下,怎样进行外国文学课程的教授并突出该学科的跨民族、跨文学、跨学科的特色成为教师亟待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在外国文学课堂上合理运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式已是众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而运用跨学科的理论,比如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阐释文学作品无疑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课堂教学,也能为外国文学教学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跨学科;角色理论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处在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各领域、各学科的通力合作。而自从高等院校文学院的外国文学课程调整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后,该学科就越来越来突出其跨民族、文化、跨学科的特色。怎样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教授外国文学课程就成为教师亟待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文学即人学”,这是高尔基提出的经典命题。他告诉我们,文学作品反映和描绘的无非是人心、人性与人情。因此,在外国文学的授课过程中,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单一地从社会历史学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早已经遭到学者和教师的诟病和厌弃,更多、更新的文学批评方式被带到外国文学的课堂上,并已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笔者认为,社会历史批评方式能长时间存在自有其合理之处,而且社会学领域中理论花样繁多,教师可以把一些原理适当地引入到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更好地体现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跨学科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以经典的文学人物形象为例,谈谈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角色冲突的悲剧——以安娜为例 

  “角色”一词源自于戏剧,但是社会学中的“角色”即“社会角色”指的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个体的特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期待以及个体所扮演的行为模式的综合表现。生活就像一个人生大舞台,一个人在其中经常同时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种集于一身的众多角色叫做角色丛。“角色丛,又称角色集或角色组。在社会上由于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有着多重社会地位,因此,每个人都要扮演许多角色,都是一个角色的综合体、复合体,也就是角色丛。”以角色理论观照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们发现安娜在小说中扮演了众多的角色。在家里,安娜是卡列宁的妻子,是谢辽查的母亲(后来也是小安娜的母亲);在婚外,安娜则是伏伦斯基的情人;在上流社会中,安娜是贵妇人。 

  但是假如在个人所具有的“角色丛”中各角色存在矛盾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将会被“角色冲突”所困扰,出现“角色失调”的现象。“角色冲突是指由于不同地位对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引起个人在角色行为过程中的冲突”。社会学家Kahn等将角色冲突划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一种叫“个体与角色的冲突”,它指的是外在的角色规范和期望与个人内在的动机、人格、价值观、需要及能力不一致所产生的不协调现象。安娜扮演的每个角色都有其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角色赋予者对角色接受者也有相应的角色期待。然而安娜本人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却与角色期待之间产生了冲突。 

  生活在19世纪中后期的安娜,在西欧人文主义思潮的强力冲击下,在交际圈中也接受了不少新的思想,耳闻目睹了新的作风。受此影响,本不太了解爱情为何物的安娜在内心深处有了对爱情和对生活的强烈渴望。 

  但是安娜已为人妻人母。在丈夫卡列宁眼中安娜应该是一个在家中料理家事、照顾丈夫和孩子的贤妻,是装点自己社会地位的装饰物。卡列宁给予了安娜富足的物质享受,却从不关心安娜内心的需求。在谢辽查面前,安娜的角色是母亲。但是安娜对自己儿子的母爱却没有办法与伏伦斯基的爱情相统一。安娜如果要拥有伏伦斯基的爱,那么就会失去儿子;想要与儿子在一起,就要放弃伏伦斯基。但安娜既希望光明正大地与伏伦斯基在一起,又不想因此失去儿子。 

  这种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安娜,即使她沉浸在与伏伦斯基炽热的爱情中也不曾感觉到完整的幸福,越到后面,抛家弃子的罪恶感越深重。这种罪恶感直接导致了她与伏伦斯基的情感危机。在上流社会中,作为贵妇的安娜光明正大地追求真挚的爱情,但却违背了贵族所谓的规范,遭到整个上流阶层的封杀,失去往昔在贵族圈中的地位。上流社会的集体封杀使伏伦斯基对安娜有了怨气,二人之间的情感产生了矛盾。当伏伦斯基忙于重回社交圈的同时,安娜正忙于修补她与伏伦斯基越来越大的感情裂缝。而所有的努力都适得其反,安娜终于绝望了。 

  安娜最终将自己投向了冰冷的铁轨,结束了自己有过幸福快乐、也充满矛盾痛苦的一生。她的死宛若一首千古绝唱,令人扼腕叹息、掩卷沉思。在后世的评论中,有的人认为安娜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时代悲剧,有的人认为是性格的悲剧,也有的人认为是西欧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相冲突的悲剧。如果把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作为一个视角去解读安娜的悲剧,我们发现安娜是在扮演众多角色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众角色的期待,个人的内在需要与众角色之间产生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最终导致安娜角色崩溃,不得不在人生舞台上过早谢幕。 

  二、角色转变的成功——以简·爱为例 

  人类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从人们获得社会角色的方式来看,社会角色的类型可以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所谓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所谓自致角色,也叫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从角色视野来看正是一个成功地从先赋角色挣脱,最后获得自致角色的例子。先赋角色多是由先天因素决定,比如贵族的儿子还是贵族,这非个人意愿可以决定。简·爱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血缘和出身。她的母亲因为执意嫁给了穷牧师而丧失了继承权,并且在简出生不久,双亲便死于斑疹伤寒。而收养她的里德舅舅又在简还是婴儿的时候去世了,临终把简·爱托付给舅妈照顾。简·爱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偏偏舅妈憎恶她,视她为异己。表兄弟约翰说她:“该去要饭的,不该在这儿跟我们这些绅士的孩子一起生活。”家庭聚会的时候,伊莉莎、约翰和乔治亚娜都在客厅里簇拥着他们的妈妈,安享天伦之乐。而简·爱却不得不退到阴冷的餐室里,独自蜷缩在窗台上看书。因为她不属于客厅,客厅是里德黑府主人聚集的地方,象征着身份和地位。而窗台是幽暗的去处,在房间的边缘,象征着简·爱孤女的边缘地位。

  一次为反抗表哥的虐待,与表哥对打之后,简·爱被里德舅妈关到红房子里晕过去了。但简·爱发现反抗的结果也并不全是没有效果。她的歇斯底里行为引起了药剂师劳埃德先生的介入,也第一回引起仆人贝茜的同情。此刻的简不再是过去那个委琐胆怯的人,她也不再屈从做一个受害者,反倒将里德舅妈逼得只有招架之力,巴不得立刻送她到罗伍德去上学。在小简·爱的面前,命运出现了一个契机,一个可以完成角色转换的契机。 (www.daowen.com)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是一个相对概念,这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追求,我们可以上升到更高的自致角色。 

  简·爱一到罗伍德学校便认真学习音乐、绘画和法文,表现出色。后来,简·爱在学校进一步接受良好的深造条件,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终于一跃成为第一班的第一名,被授予了教师的职位。后来在沼泽居的时候,简·爱也继续充实着自己的知识,让黛安娜教自己德语。从简的学习中我们看到,简偏重于技能性知识的获得,而非自然科学等学问。这是因为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让简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 

  在罗伍德学校长大的简·爱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获得了桑菲尔德庄园家庭教师的工作。在庄园里,简·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男主人罗切斯特,罗切斯特爱上了这个不美、矮小、贫穷的孤女,并向她求婚。这门亲事门不当、户不对,出乎大家的意料。尤其是女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她认为像罗切斯特先生那种地位的绅士通常是不大会娶他们的家庭教师。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她这个不起眼的灰姑娘将成为这大富人家的女主人,女管家大吃一惊,想冲那个幸福的未婚妻笑笑,可是却笑不出来,只会惶恐嚷道:“简让我难以理解”。 

  后来简·爱不告而别,跟罗切斯特先生各自经历了一番人生的磨难。命运之神赐给简·爱一笔意外的遗产,她继承了叔叔留给她的两万英镑遗产。此时的简·爱不需要依赖强者而生存,更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 

  简·爱的经济财富急剧上升,也带给她地位的变化。简·爱按照自己的意愿把财产一分为四,然后带着剩下的五千镑的财产充满自信地再次出现在罗切斯特面前。但是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昔日的主人不仅肉体上已经残废,变成瞎眼独臂,也丧失了经济能力。此刻的简·爱却向原来的主人宣布:“先生,我不但有钱,而且还是独立的人了……完全可以自己做主……要是你不让我同你一起生活,我可以紧靠你的门建造一栋房子。” 

  简·爱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付出巨大的努力终于成长蜕变成一个全新的女性,拥有了不凡的知识技能,继承了一笔丰厚的财产,最终与自己心爱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简·爱从窗台边的孤女到庄园的女主人的角色转换,也是从先赋角色到自致角色的成功转变。 

  三、结语 

  在高等学校,外国文学教学已经走过一段不短的历程。由于世界的全球化以及学科自身的开放性,外国文学的研究与教学也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在外国文学课堂上合理运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式已是众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而运用跨学科的理论阐释文学作品无疑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课堂教学,也为外国文学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31. 

  [2]李芹.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121. 

  [3]韩玉敏.新编社会学词典[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98:492. 

  [4]刘卫梅.工作家庭冲突与饭店员工满意度研究——基于角色理论的视角[D].济南:山东大学,2009:15. 

  [5]王丽英.社会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12. 

  [6]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