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著名战役之辽沈战役史诗般的第一战

中国著名战役之辽沈战役史诗般的第一战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大战略性决战的第一战—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集中主力在沈阳至锦州间歼灭“西进兵团”。至此,战役结束。辽沈战役期间,东北

三大战略性决战的第一战—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次战役连同全国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由长期数量上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使东北成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可靠后方,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进程。

战役背景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47年7-9月转入战略进攻后,经过一年的内、外线作战,使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减少为365万人,用于第一线作战的174万人被分割在以沈阳、北平(今北京)、西安、汉口徐州为中心的5个战场上,进行重点防御;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120余万人发展到280万人。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103万人,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人力物力充足。

总之,在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占优势,国民党军则处境孤立,陷入被动。整个形势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首先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辽沈战役形势图

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于1948年2月上任后,将东北国民党正规军48万余人整编为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分别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3个孤立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趁机打通北宁铁路(今北京至沈阳)的方针,企图保住现有的占领区,以支撑全国战局;一旦形势发展不利,再经北宁铁路从陆上或经营口、葫芦岛从海上撤退。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决定发起辽沈战役。

战役经过

战役经过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出击北宁铁路,攻克锦州。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南起河北省滦县,北至吉林省长春的广阔地区相继展开进攻,于10月1日包围锦州,完成了攻锦部署。蒋介石2日飞到沈阳,亲自组织增援锦州:从关内急调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在沈阳,调集11个师又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企图以该两兵团东西对进,夹击进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主力。

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www.daowen.com)

10日,国民党军东西两兵团开始进攻。“东进兵团”集中3-5个师的兵力,在海、空军火力支援下,以塔山为重点发起连续猛烈攻击。坚守塔山和濒海地区的我第4纵队,在开阔平坦的地形上,依托野战阵地,和以密集兵力连续冲击的国民党军反复争夺,击退了“东进兵团”的进攻,保障了攻锦部队的侧后安全,为夺取锦州争取了时间。此即著名的“塔山阻击战”。

“西进兵团”于11和13日,先后进占彰武、新立屯,企图调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回援。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在东西两翼阻援部队的保障下,于9日开始攻击锦州外围守军;14日11时开始向锦州城发起总攻。经31小时激战,于15日傍晚攻克锦州,全歼守军10万余人,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

蒋介石在锦州即将失守时,15日再次飞到沈阳,督促东西两兵团继续进攻。在锦州失守后,长春国民党守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郑洞国和新7军军长李鸿于19日率部投降。长春宣告解放。

第二阶段,辽西会战,“西进兵团”被歼。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集中主力在沈阳至锦州间歼灭“西进兵团”。我军部队向山海关方向佯动,制造主力入关的声势;同时,还摆出要进攻锦西的阵势,并集结在彰武以北和阜新附近地区,准备切断“西进兵团”向沈阳的退路,南下至四平地区,钳制沈阳守军。

蒋介石在锦州失陷、长春的第60军起义后,于10月18日第三次飞到沈阳,确定“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继续向锦州夹击,企图重新夺回锦州,以便把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经北宁铁路撤回关内。国民党“西进兵团”23日至黑山、大虎山附近地区时,遭到解放军的阻击。坚守黑山的第10纵队依托野战阵地,抗击了国民党军的连续进攻,激战3昼夜,守住了阵地。黑山阻击战的胜利,为主力从锦州东进争取了时间。

集结在锦州附近的东北野战军主力,分3路隐蔽东进;25日,到北镇以北地区时与“西进兵团”接触,迫使其改向沈阳撤退。我军切断了“西进兵团”向新民、沈阳的退路,于26日夜从四面对其发起攻击,进行分割围歼。激战至28日晨,全歼国民党军第9兵团部及5个军部、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俘廖耀湘等高级将领。

第三阶段:东北野战军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东北野战军为防止沈阳地区国民党军经营口从海上撤走,在部署围歼“西进兵团”的同时,于10月31日对沈阳构成了四面包围,并攻占辽阳鞍山,切断了沈阳至营口的通路;然后向营口挺进,于11月1日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守军大部投降,少部被歼。东北野战军于11月2日占领沈阳全城,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剿匪总司令部)及1个兵团部、2个军部、6个师、3个骑兵旅等13万余人;11月2日向营口市发起攻击,激战3小时,攻占营口,歼守军1.4万余人。营口第52军军部及第25师一部从海上撤走。至此,战役结束。

评价

此战,人民解放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个“剿总”、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这其中还包括号称“五大主力”的新编第1军和第6军。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人民解放军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相结合,先集中两倍半于敌的兵力,迅速攻克了战略枢纽锦州;攻锦州后迅速回师合围了廖耀湘兵团;在合围的同时,乘敌慌乱,猛烈进行穿插分割;同时把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密切结合起来,争取了一部分敌军起义,加速了战役胜利进程,实现了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各个歼灭的决策,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

辽沈战役期间,东北人民在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下,掀起支前热潮。支前民工达183万余人,出动担架13.7万副、大车12.9万余辆,筹集和运送粮食1.1亿斤,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对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