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莱芜战役:中国为大学生须知的战史突破

莱芜战役:中国为大学生须知的战史突破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创解放军战史记录的战役—莱芜战役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莱芜战役期间,华东各级支前机构和民工支前制度已趋于完善。实践证明,战区支前工作发动的充分和组织的严密,是保障战役,特别是大规模运动战役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创解放军战史记录的战役—莱芜战役

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此役历时3天,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打破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计划,为尔后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役背景

1947年1月中旬鲁南战役结束后,陇海路以南整个苏皖地区转入敌后游击战争环境。华东野战军主力北上转入山东。蒋介石错误地判断华东军区部队伤亡重大,不堪再战,遂急忙调集53个旅31万人组织“鲁南会战”。南线国民党军以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整编军相当于兵团),组成主要突击集团,自台儿庄、郯城、城头一线北犯临沂。北线国民党军以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3个军9个师(未整编),组成辅助突击集团,由明水、周村南犯莱芜、新泰,进行南北夹攻,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临沂地区与其决战。

战役经过

1947年1月下旬,我华东野战军主力集结在临沂地区,敌李仙洲集团的3个军由胶济线由北迅速南下,其先头部队于2月4日进占莱芜。8日,占领新泰。华东野战军决心以主力第1、第4、第6、第7、第8纵队于2月10日兼程隐蔽北上,同时令胶东地区的第9纵队和渤海地区的第10纵队迅即向莱芜地区开进,以求围歼李集团;以第2、第3纵队伪装野战军主力,在临沂以南实施宽正面防御,阻击、牵制南线敌军;并且布置地方武装进逼兖州,在运河上架桥,造成我将向运河以西撤退的假象,以迷惑敌人。

莱芜战役中正在行军的解放军

毛泽东为莱芜战役拟定的电文手迹

华东野战军认为与其待机过久,不如主动放弃华东军区首府临沂,于是决定迅速北上主动寻找机会歼灭李仙洲集团。2月15日,南线之敌进占临沂,并大肆吹嘘“胜利”。这时,敌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察觉我军北移。对于我军的隐蔽北移,国民党军在它的战史中是这样记述的:共军“主力作战略转移时,经由临沂、蒙阴、新泰、莱芜道东西山区小径,昼伏夜行,秘密前进,我空军既无法搜集,地面情报亦不易侦知,一时竟不知匪军主力所在。乃至判明其企图与行动时,我南进兵团南已被各别包围于古马陵道马中”。19日,我军对莱芜地区之敌完成战役包围后,敌人才判明我军的真实企图,急令进驻颜庄的第46军及进驻新泰的第73军主力向莱芜收缩;20日晚,我军对李仙洲集团发起全线进攻。(www.daowen.com)

敌军独守莱芜孤城后,慌乱异常。23日晨,李仙洲率第73、第46军并肩由莱芜北进。但因道路少,车辆、辎重、人员、马匹争相夺路,无法保持正常的行军队形。当敌先头部队进至吐丝口南芹村、高家洼一线时,即遭我第6纵队一部顽强阻击。中午,敌后尾撤离莱芜,我即以第4纵队一部抢占该城,断其归路。当敌军完全进入莱芜、吐丝口间我预设的袋形阵地时,我军立即从四面八方向敌猛烈冲击,采取穿插分割的战法,迅速楔入敌之行军纵列。国民党军调集大批飞机,进行猛烈的轰炸扫射,但仍未能阻止我军的进攻。经4小时激战,我军终于将敌大部歼灭于莱芜、吐丝口间的狭窄地域内,俘李仙洲。敌第73军军长韩浚率千余人,会同吐丝口守敌第12军的新编第36师残部向博山方向逃窜,被我预先部署于该地担任阻援任务的第9纵队歼灭于博山以南。李仙洲集团被歼后,驻胶济路之敌星夜向济南仓皇收缩,我军乘胜解放胶济路沿线县城10余座,控制铁路150余公里。使鲁中、渤海、胶东三区连成一片。

评价

莱芜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少见的奇迹。华东野战军以临沂一座空城,伤亡8800余人的代价,3天内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区前进指挥所、2个军(整编师)部、7个师(整编旅),计56800人,其中俘敌46800人,毙伤10000人(连同南线及胶济路东段的作战,共歼敌7万余人);并乘胜解放了博山、淄川等十三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严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打破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计划,为尔后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民党军遭此惨败后,在华东战场整整一个月都未敢出战。

这一战役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开创了解放军在敌人重兵集团包围下,大兵团机动作战,围歼敌人的范例;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个战役歼敌数字的新纪录(7万);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纪录(5.86万)。

莱芜战役也为我军实行大规模的运动战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主要是:一切作战行动均应从有利于歼灭敌人着眼,哪里便于歼敌就到哪里去打,不惜暂时放弃重要城市;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部队,持重待机,保持主动;诱敌深入,坚持在运动中求歼孤立突出之敌;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和矛盾,制造敌人的错觉;敌变我变,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

莱芜战役期间,华东各级支前机构和民工支前制度已趋于完善。中共中央华东局在战前还专门发出了加强战勤保障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最有威望、最有能力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支前工作。战役期间,在通向战区的漫长补给线上,50万民工日以继夜地前送粮弹,后送伤员。当我军改变作战方向后,广大民工也迅速调转方向,向莱芜地区紧急输送粮食弹药。实践证明,战区支前工作发动的充分和组织的严密,是保障战役,特别是大规模运动战役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莱芜战役中也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正如战后敌军的一些高级军官所说的:政治上的派系之争反映为作战指挥上的不统一,不少高级军官间离心离德,人人自危,宁愿在战后的战役检讨上推卸责任,而在战场上则各保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