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序幕的揭开—中原突围
发生于1946年的“中原突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它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军队长达十余个月的围困,中原军区克服了种种困难,李先念与王震以战略家的眼光和革命家的宽广胸怀,率军区6万余人坚持战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牵制了敌人对陕北、东北、华北解放区的进攻,完成了人民解放力量的重大战略转移,并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战役背景
1946年6月底,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以围攻中原解放军为起点,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从7月开始,陆续发动了对其他解放区的进攻,总兵力达193个旅,160余万多人,约占其正规军总兵力的80%,企图一举消灭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当时,敌我兵力对比悬殊,解放区还处于被分割状态,人民解放军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在各个战场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中原解放区,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我新四军第5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前,我军积极发展根据地,缩小沦陷区,使中原根据地扩展到60余县,形成了对战略要地武汉三镇的包围态势。抗战胜利后,武汉三镇成为国民党自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东北的战略枢纽。因此,国民党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首先消灭中原我军,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进军的通道。到1946年的6月,中原解放区仅剩下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之间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面积不及原先的1/10。蒋介石认为彻底消灭中原我军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令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在驻马店设指挥所,分路向宣化店、武汉三镇合击,还调集了西安、武汉的空军配合作战。自26日拂晓起,国民党军即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我军阵地大举进攻,并侵占我邓店、虎湾等地。
毛泽东接见中原突围后返回延安的359旅干部
中央军委鉴于中原我军处于敌人重兵包围之下,势孤力薄,难于长期坚持,在1946年5月初,就指示中原军区,在情况紧急时准备以一部兵力坚持原地区斗争,一部兵力向东突围,主力向西突围,转移到豫西、鄂西、陕南、川东地区活动。当敌对中原我军的大举围攻迫在眉睫时,中共中央于6月23日又指示中原局:“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战役经过
中原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主力分左右两路于26日开始向西突围。(www.daowen.com)
右路突围部队为第2纵队之第13旅、第15旅1个团、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约1.5万人,由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26日晚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移动。29日晚越过平汉路。国民党军尾追、堵截,先后在天河口、苍苔地区,南阳以西、丹江以东地区,荆紫关及滔河以南的白桑关、南化塘地区,郧西西北的梁家坟、漫川关地区,组织多次大规模的截击、合围。突围部队或以昼夜兼程的急行军先机冲出敌人的合围圈;或以小部阻击追敌,掩护主力加速开进;或以殊死的反复冲击,突破敌人严密布防的阻击阵地。历经艰险,终于冲破敌人的重重追堵合围,胜利地进至陕南的商南县境,与在当地坚持斗争的陕南游击队会合。8月3日,成立鄂豫陕军区。第359旅则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继续北进,沿途冲破优势敌军的多次追击、堵截,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一部接应下,于8月底进入陕甘宁解放区。河南军区部队2000余人在掩护主力突围后,随右路突围部队前进,于8月初进至豫陕边的卢氏、灵宝、雒南(今洛南)等地开展游击战。
李先念
左路突围部队共1万余人,由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率领,于26日晚由光山县的泼陂河向西移动;7月1日越过平汉路,冲破敌整编第66、第75师等部在宜城东南的流水沟等地的堵截;7月26日进入武当山区;8月上旬,与江汉军区部队在房县西南地区会合,成立鄂西北军区。
担任迷惑与牵制敌人任务的第一纵队第1旅,于6月26日开始行动,克服了高山、峻岭、暴雨、洪水等重重险阻,冲破了敌人的多次拦截,连续行军、作战20余天,终于在7月20日进入苏皖解放区,改归华中野战军序列。
评价
中原军区部队在突围中,以无比顽强的毅力,多次打破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主力,创建了两块游击根据地,并留置小部分兵力坚持鄂东和鄂中地区的游击斗争。同时钳制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地区解放军的作战。此次突围共歼敌5090人,其中俘敌1500人,毙伤3590人。中共中央在1947年5月28日致中原部队的慰问电中指出:我中原各部“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中原突围的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围歼计划的破产。
中原我军突围获得成功,主要是由于:正确地选定了敌人兵力较为薄弱的平汉路信阳以南段及便于机动回旋的豫陕地区和鄂西地区为突围方向;以小部迷惑敌人,隐蔽了我主力突围的企图和部署;突围部队行动坚决迅速。国民党军在检讨中原“围剿”失败的教训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共部队打得主动灵活,“自由选择时间地点突围”,“一遇抵抗即折换方向”,“行动轻捷”;而国民党军则“欠机动,常不能适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致匪常得乘隙流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