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关键一战。清军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又有便于马队纵横驰骋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惨败,彻底动摇了清政府继续抵抗的决心。
战役背景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侵略者并不满意已取得的侵略“成果”,多次向清政府提出要修改条约,都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英、法、美三国再次提出修约要求,又遭拒绝。于是英、法制造了“亚罗船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23口,英国悍然派出三艘军舰,在英国侵华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西马靡各里指挥下,进犯广州附近各炮台,并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7年12月,在美俄支持配合下,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几天就占领了广州城。英、法侵略者占领广州后,指派英人巴夏礼、哈罗威和法国的修莱组成所谓“联军委员会”,对广州实行“军事管制”。清政府的巡抚柏贵在“联军委员会”的严密控制下,照旧担任原职,为殖民者维持秩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在华制造的第一个傀儡政权。从此,英、法在广州开始历时四年的殖民军事统治。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的军舰炮轰大沽炮台,大沽炮台失陷。6月,清政府分别同俄、美、英、法订立《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侵略者仍不满足,准备再次扩大侵略战争,向中国勒索更多的特权。
圆明园遗址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借口到北京与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条约的批准书,约定1年后在北京互换)各率一支舰队北上大沽口。他们拒绝按清政府指定的路线,从塘沽登陆经天津去北京,蛮横地炮轰大沽炮台,强行登陆。守卫炮台的爱国将士坚决发炮还击,击沉击伤敌舰十多艘,打死打伤敌人近五百人,英国舰队司令何伯重伤,副司令毙命。(www.daowen.com)
1860年8月1日,英、法军舰三十多艘,占据北塘;8月12日,侵略军一万多人分两路进攻新河和军粮城。大沽炮台的清军在侧背受敌的不利条件下,顽强地坚持了十天,由于没有援兵,大沽失守,直隶提督乐善等阵亡。随后,侵略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天津。
联军占领天津后,清政府立即派大学士桂良为钦差大臣赶赴天津议和。从9月2日开始,双方谈判,由于英法方面所提条件极为苛刻,清政府无法接受,谈判破裂。9月10日,咸丰帝获悉联军已由天津向通州开进,便急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再次与联军议和,并告诫僧格林沁不可轻率用兵。9月14日,英法方面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其中包括要求清军撤离张家湾,要向皇帝亲递国书等清政府无法接受的条件,以致谈判再次破裂。9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张家湾和通州城,随后向通往北京的咽喉要地八里桥推进。进攻的联军兵分3路,兵力共6000人。
战役经过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驻守八里桥一带的清军总兵力约3万人,其中马队近万人,由僧格林沁统一指挥。9月20日,联军马队数百人进攻八里桥附近的咸户庄(今咸宁侯庄),试探清军,被僧格林沁所部击退。21日,3路联军对八里桥清军阵地发起攻击,僧格林沁命步队隐蔽,用马队向联军的宽大正面实施反冲击。联军据壕作战,用密集火力封锁马队,并用霰弹进行轰炸,造成马队大量伤亡,被迫后撤。联军乘势进击。防守八里桥的胜保部,也与南路敌军展开浴血奋战。守桥清军全部壮烈牺牲,胜保也身负重伤,只得率部撤退。与此同时,抗击西路之敌的瑞麟部和僧格林沁部也与敌展开激战,双方伤亡都很大。清军不支,僧格林沁十分恐慌,于酣战之际,“自乘驴车,撤队而逃”;军心随之动摇,纷纷后撤至齐化门以东的皇木厂。八里桥失守。
评价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关键一战。清军在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又有便于马队纵横驰骋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惨败,彻底动摇了清政府继续抵抗的决心。
战役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僧格林沁持有片面认识,认为侵略军专恃坚船利炮,陆上作战非其所长,因而沿袭冷兵器时代的战法,将马队用于正面进攻,以为只要马队勇往直前,将敌军阵形冲散,步队再上前砍杀就可胜利。正如一个侵略分子所说:“法国和英国的炮兵压倒了他们的箭、矛、迟钝的刀和很不像样的炮。尽管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复地冲杀,还是一开始就遭到了惨败。”因为沿用旧战法而导致惨败,这一教训十分深刻。其次,清政府忽战忽和,没有相对统一稳定的战略方针,影响了前线守军的士气。其三,僧格林沁自张家湾作战失利后,即已丧失信心。他在给载垣等人的信中说:“经此挫失之后,恐难复振,能否扼截,实无把握。”充满悲观情绪。所以在八里桥战斗中,一听说敌军将抄其后路,便弃军先逃,使军心动摇,迅速溃败。
张家湾、八里桥之战失败后,咸丰帝令其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负责求和事宜,自己则从圆明园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稍作休整后,于10月6日进攻北京,同时,闯入圆明园,在大肆抢劫之后,将其烧毁。接着,侵略军还抢劫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许多处著名建筑中所藏的大量文物珍宝,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遭到一次空前的浩劫。10月13日,北京城内王公大臣屈服于联军要求,交出安定门。联军兵不血刃,进入北京外城。在侵略者的胁迫下,10月24日,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同时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北京条约》规定,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割让九龙给英国,增辟天津为商埠,允许法国传教士在各省建教堂,准许华工出国,鸦片贸易合法化。英法侵略者的要求完全得到满足。11月间,联军先后撤出京津地区。历时4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