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之战——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李自成大顺军(亦称农民军)在山海关内外与清军和吴三桂率领的辽东明军进行的一次决战。从此,大顺军由鼎盛转向衰败,而清王朝则因此战获胜,而得以长驱入关,问鼎中原,并最终夺取全中国的统治权。
战役背景
山海关
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新顺王,建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随后,即率大顺军渡河东进。二月七日攻克太原后,李自成兵分南北两路进取北京。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明朝灭亡。
还在李自成进军北京之前,雄踞关东的清军多次对明展开进攻,先后夺取明中后所、前卫屯、中前所三城,日益迫近山海关。不久,李自成占据陕西的消息传到清廷。清摄政王多尔衮看出明王朝即将土崩瓦解,便以清帝名义主动致书大顺军领袖,提出要与大顺军协谋同力,并取中原,但李自成未予理睬。多尔衮于是把大顺军当作争夺明朝天下的主要敌人来对待,从而将作战目标由攻明转为与李自成争夺对全国的统治权。
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原率兵4万驻守宁远(今辽宁兴城),阻挡清军入关之路;大顺军进逼京畿后,他奉命率部入卫京师。三月二十日,吴三桂率军行至丰润时,得知大顺军已攻破北京,于是便返回山海关。李自成派降将唐通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经反复思量,决意归顺,并同意立即入京朝见闯王。但当他领兵西行至滦州时,遇见从北京逃出的一名家人,得知其父吴襄在京遭大顺军拘执拷问,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掠走,于是一怒之下又改变了主意,断然拒降李自成,并打着为君父报仇的旗号,击败大顺军唐通部,返回山海关。
李自成闻变后,于四月十三日亲率大军约10万(一说6万),带上吴三桂父亲吴襄,向山海关进发。吴三桂急忙向清军乞师求救,并许诺打垮大顺军后,对清将割地相酬。四月二十日,多尔衮率8万劲骑疾驰山海关。李自成不知道吴三桂已向清军求救,又被吴三桂所派出的“谈判”的亲信所拖延,四月二十一日才抵达山海关,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这期间,吴三桂已完成了兵力集结的部署,清军也于当晚抵达关外。
山海关以关城为中心据点,北接长城,南临大海,四面有东西两罗城和南北两翼城,构成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城西有石河,河西地势开阔,便于用兵,是山海关之战的主战场。
战役经过
四月二十一日晨,李自成一面派部将唐通率一部兵力,从山海关北20里的九门口迂回出关,从吴三桂的侧背实施夹击;一面指挥大顺军由西、北、东三面攻城。负责攻打西罗城的大顺军首先与在石河西布阵的吴三桂部数万辽东兵和乡勇展开激战。打到中午,吴军西北阵脚发生动摇,大顺军数千骑兵乘势冲破对方防线,直逼西罗城下,并准备攻城。吴三桂见形势不妙,急忙派代表假意投降。当大顺军攻城将领准备入城受降时,突然遭到城上守军的猛烈炮击,大顺军毫无戒备,伤亡很多。吴三桂乘势派出骑兵从侧面进行突袭,这一路大顺军无力抵挡,被迫败退。(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大顺军用重兵猛攻北翼城。城上守军拼死堵御,战况极为激烈。战到第二天清晨,城上守军死伤近半,力渐不支,不少大顺军战士乘势攀城而上,城上一部分守军投降,这时吴三桂率援兵及时赶到,才打退大顺军,保住了关城。
二十一日晚,驰援的清军前锋与大顺军唐通部在九门口外相遇。清军击败唐通部,并将其逐回关内,使李自成从关内外夹击山海关的企图受挫。随后,清军在关城东两里的欢喜岭的威武台附近扎营。
次日清晨,吴三桂见战势危急,率数百亲兵冒险出城,至威武台清营拜见多尔衮,剃发称臣,归降清军,并开门请多尔衮率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进入关内。这时,李自成因攻城未遂,已改令全军在石河以西,从北山至海边,摆开一字长蛇阵,等待决战。多尔衮见状,命8万清军于海滨李自成阵尾薄弱处列阵,吴三桂军以白布系肩为标志,列于清军右翼之末。吴三桂自恃有清军坐镇,首先发起攻击,而清军则按兵不动。李自成在没有弄清楚清军意图的情况下,以主力应战吴军。两军步骑兵反复冲杀,吴军终于力不能支,陷入大顺军的包围之中;吴三桂指挥部下左突右冲,包围圈几次被冲开又再度合拢。战至中午,李自成为尽早歼灭吴军,将机动兵力全部投入战斗。正当吴军阵脚已乱,大顺军胜利在望之时,一直在旁观战的多尔衮突然令阿济格、多铎率2万骑兵,从右翼驰入战阵,直冲大顺军中坚。大顺军正全力围歼吴军,猝遇清军自侧背突击,不及防备,阵脚渐乱。多尔衮指挥清军全面出击,吴军也乘机反扑。在内外夹击之下,大顺军终于支撑不住,全军溃败。清军乘胜追杀40里,大顺军伤亡惨重,李自成仅率数千骑兵且战且退。为保存实力,大顺军于三十日分两路出京撤往山西。
评价
山海关之战,是事关李自成大顺朝事业成败的决定性一战。从此,大顺军由鼎盛转向衰败,而清王朝则因此战获胜,而得以长驱入关,问鼎中原,并最终夺取全中国的统治权。大顺军以数十万之师,从关中至北京,一路所向披靡,而山海关一战竟一败塗地,这是有其客观和主观方面原因的。
一是在胜利的形势下头脑膨胀。大顺军顺利地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统治,使该军不少将领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以为大顺朝天下已经坐定。大顺军建都西京时,曾以推翻明王朝腐朽统治的口号,深得全军将士和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全军上下士气高昂,所向披靡,很快就打进北京城,但这一战略目标实现后,大顺军未能及时明确下一步战略目标,将领们忙于分封和追赃索银,大肆拷掠城中官商,致使军纪涣散。
二是对如何解决宁远总兵吴三桂所率数万明军未能给予充分重视。起初以为重金犒师和拘留吴三桂之父的软硬两手,就可以迫吴三桂归降。当招降不成,需以武力解决时,对山海关一战的严重性,以及清朝的战略企图估计不足,仅以约10万(一说6万)兵力出征,在参战人数上未占优势,当清军出兵后反而处于明显劣势。
三是在处理与清军的关系上失策。大顺军进军北京前,多尔衮曾致信要求联合攻明,但大顺军未能从战略高度加以考虑,放弃了一次利用清军牵制明军的好机会。吴三桂拒降后,大顺军忽略了吴与清军联合的可能性,未派人主动与清军联系,破坏他们联合的企图或迟滞清军赴关的速度。使吴三桂和清军得以联合,也使大顺军在与对方力量对比上处于不利的态势。二十二日会战中,李自成对清军参战的可能性又判断失误,轻易将全军投入战场,结果在清军突然发起的攻势面前,猝不及防,终致全线崩溃。
而多尔衮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利用矛盾,正确掌握出击的时、空,一举获胜,为清军定鼎中原奠定了基础。
山海关之战是大顺军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农民军从反明转向抗清的开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