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年分裂局面的结束—隋灭陈建康之战
自西晋末年以后,我国南北长期陷于分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统一成为时代的需要。杨坚建立隋朝之后,注意争取人心,奖励生产,在政治上较为巩固,经济上较为富裕,军事上较为强大,因而具备了统一南北的条件,并最终完成了统一。
战役背景
隋文帝杨坚
南北朝末期,北周、突厥和陈朝三个主要政权并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他就是隋文帝。当时隋疆域大体为长江以北,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拥有1100余县、2900余万人口,封建经济、文化较发达。杨坚为统一中国,革除弊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并陆续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国力、军力。
长江以南的陈朝辖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至沿海的400多个县,200多万人口,政治腐败,经济凋敝,阶级矛盾尖锐。陈后主过着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不理朝政,面对隋军的大举进攻,陈后主还在大造宫室和佛寺,根本不作军事上的迎敌准备。他认为依靠长江天险就可以高枕无忧。当时陈军10多万人分布在长江一线数千里防线上,由于兵力分散,士卒毫无斗志,因此,守备松懈、形同虚设。并且,陈叔宝为准备元会(一种节日的名称),竟然下令让九江、京口等军事要地的舰船都集中到都城,来显示威仪,点缀节日气氛,使得江防更加薄弱。
战役经过
588年10月,在巩固了北方的防务之后,隋帝杨坚部署了南下攻陈,统一中国的军事计划。杨坚拜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元帅,统率水陆军52万人,南下攻陈。11月,杨坚在定城(今陕西潼关西)誓师出发。12月,隋的各路大军集结于长江北岸,“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浩大的渡江作战。杨俊率领三路大军在汉口以西段长江沿线对陈展开进攻,牵制长江上段陈军,不让他们向下游机动,以保障下段隋军夺取建康。(www.daowen.com)
589年正月初一,陈都建康周围的军民正欢度元会佳节,杨广乘机率领五路大军发起渡江作战。韩擒虎率轻骑500人,从横江浦(令安徽和县沿江处)乘夜偷渡长江,袭击陈军江防重镇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陈的守将喝醉了酒,毫无防备,韩擒虎轻而易举地攻克了这个战略要地。贺若弼也在广陵引军突进,大举渡江,攻占南徐州(今镇江市)。宇文述引兵3万,由桃叶山渡江,攻占石头山(今江苏江宁县西北)。
突破长江天堑后,隋军立即向建康进逼。到7日,近6万先头部队已进至白下(今江苏南京城北)、钟山、新林(今南京西南),形成对建康的包围之势。建康地势险要,“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时,建康周围陈军不下10万,但陈叔宝弃险不守,把全部军队控制在都城内外。接着,君臣将相整天商讨战事,却又议而不决,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以致坐失战机。
当隋军云集建康时,陈叔宝贸然命令各军孤注一掷,在钟山南20里战线上摆下一字长蛇阵,但又缺乏背城一战的决心。杨广立即命韩擒虎率军出西路,贺若弼率军出东路,相向并进,直攻建康。韩擒虎进军石子岗(今南京雨花台),陈将任忠投降。韩擒虎决定由任忠引导,率500名轻骑,直入朱雀门,接着兵不血刃地进入内城,在景阳殿后的枯井中俘获了瑟瑟发抖的后主陈叔宝。城内陈军将士见后主被俘,纷纷投降。当日傍晚,贺若弼在钟山激战后也从北掖门入城。至此,历时1个多月的灭陈战争结束。
评价
隋灭陈王朝的作战,是继晋灭吴之后,中国战争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隋仅经2月之余,便将立国30多年的陈国一举灭亡。至此,结束了古代中国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这是历史上存在短暂的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隋的战争准备非常充分。为了灭陈,从开皇元年起即遣将派兵经营江北要地,数次讨论平陈之策,拟制战略计划;根据渡江作战需要,大造舰船,训练水军,保证了渡江作战的顺利进行;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水陆两军密切配合,全线出击,重点进攻,穿插分割,各个击破,使陈军兵力分散,难以相应,进退失据,被动挨打。在两个月之内,便以小的代价,取得攻灭陈朝的重大胜利。
反观陈,政治上腐败不堪,军事上麻痹松懈;战前无准备,战中无定策,在强大而又准备充分的隋军突然打击下土崩瓦解,兵败国亡也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