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是东晋王朝同北方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大决战。东晋大获全胜,奠定了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基础,使南方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局面,有利于社会和生产的发展。这次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战役背景
苻坚墓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中原。
战役经过
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军(指皇家卫队)3万,兵分3路大举南下。据史书记载,前秦近百万的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声势非常壮观。
东晋得知秦军主力逼近淮南,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统率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广陵太守刘牢之等8万人,奔赴淮河一线,扼守战略要点,阻止秦军渡河南进;同时命龙骧将军胡彬率领5000水军,从洛口(今安徽寿县东北)沿淮河向西而上,来加强寿阳(今安徽寿县)地区的防卫。
淝水之战要图
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玄恭恭敬敬地向谢安请示应敌之策,谢安却若无其事地回答说:“朝廷已有命令。”说完就不再理会谢玄。谢玄不敢再问,便让自己的部将张玄再去请示谢安,谢安这次不但不作回答,反而带着亲朋好友出去游玩,深夜才返回家中,真可称得上是举重若轻。
10月,秦前锋苻融部在淮河方向发动了进攻;10月18日,攻占了战略重镇寿阳,打通了颍水和汝水两条河,既有利于秦军的水路补给,又可直入淮河,进抵长江北岸的广陵,再经淝水、巢湖进至历阳(今安徽和县)。这对秦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东晋的龙骧将军胡彬,听到寿阳失守的消息反应很快,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硖石是淮河中游的重要隘口,淮河穿越硖石山而过,两岸地势险峻,是阻止秦军沿淮水推进的重要孔道。苻融进占寿阳后,马上向硖石进攻,同时命卫将军梁成等率军5万,占据洛涧(今安徽怀远以南之洛水)。
东晋江淮方向的统帅征讨大都督谢石、前锋都督谢玄率军前进到离洛涧25里的地方。东晋大将胡彬的部队眼看粮食就快吃完了,又没有援兵来救,面对苻融重兵的进攻,处境十分困难。但秦军20多万先锋部队也因为无法沿淮水进军,而滞留于淝水寿阳地区,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胡彬被围困得没办法,派使者向谢石求救,但他所派出的使者,被秦军抓住了。前秦军统帅苻融看了胡彬的求救密信,知道胡彬的部队已经兵疲粮尽,军心动摇,于是派使者火速报告苻坚说,敌人兵少势弱,易于歼灭,为防其逃跑,应该加速进攻。苻坚得此报告,非常高兴,把主力留在项城,亲自统率8000轻装骑兵驰往寿阳。(www.daowen.com)
苻坚为达成在寿阳地区一举歼灭晋军主力,再乘胜直趋建康的战略企图,在发动进攻之前,先施展政治劝降。为此,他命尚书朱序出使晋营劝降。谁知这个朱序本来就是晋将,被秦军于襄阳之战中生俘后投降,被留任尚书。因此,朱序来到晋营,就背叛了自己的使命,把秦军的详细情况向谢石做了报告,并向谢石等建议说,秦军主力正在行进途中,如果等到其百万大军到达之后再和它决战,晋军肯定难以战胜秦军,应该乘其各路军队还没有到齐,迅速向其进攻,先把它的前锋挫败,打击他的锐气,就可以趁机击败秦的全军。
11月,谢石命广陵相刘牢之率精锐之士5000人驰往洛涧,秦卫军将军梁成闻讯,沿着洛涧排兵布阵。刘牢之进至洛涧,连夜渡水,袭击秦军。刘牢之的5000“北府兵”,一举将梁成军击败,斩梁成、王等10将。刘牢之马上派兵占据渡口,切断秦军归路。秦军争相四散逃命,被杀和因为争渡被淹死的达1.5万人。晋军生俘前秦扬州刺史王显及梁他、梁悌、慕容屈氏等,缴获全部梁成军的军资器械,取得了首战的巨大胜利。这一胜利既鼓舞了晋军的斗志,又冲破了秦军对淮河的封锁。
此时,谢石等诸军乘洛涧的胜利,开始沿淮河水陆并进,直抵寿阳东北淝水岸边。苻坚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军威严整,将士精锐,又望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的草和树木,以为也是晋兵,心中顿生惧意,对苻融说:“这明明是强敌,你怎么说他们弱不堪一击呢?”
前秦军洛涧之战失利后,沿着淝水西岸布阵,企图从容与晋军交战。谢玄知道自己兵力较弱,利于速决而不利于打持久战,于是便派遣使者去刺激苻融说:“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晋地,却沿着淝水布阵,这是想打持久战,不是速战速决的方法。如果您能让前秦兵稍稍后撤,空出一块地方,使晋军能够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这不是很好吗?”前秦军诸将都认为这是晋军的诡计,劝苻融不可上当。但是苻融却说:“只引兵略微后退,等他们一半渡河,一半未渡之际,再用精锐骑兵冲杀,便可以取得胜利。”于是苻融便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
前秦军人数虽然多,但都是各方势力拼凑起来的,军心不齐,士气低落,内部不稳,阵势混乱,指挥不灵,这一撤更造成阵脚大乱。朱序乘机在前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听了信以为真,于是纷纷狂跑,争相逃命。东晋军队在谢玄等人指挥下,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的攻击。苻融眼见大势不妙,骑马飞驰巡视阵地,想整顿稳定退却的士兵,结果马被绊倒了,被追上的晋军手起刀落,一命呜呼。前秦军全线崩溃,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至洛阳时部队仅剩下10余万人。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指木制底的鞋子)的齿(防滑用的)也碰断了。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秦晋淝水之战,历经4个月便告结束。
评价
淝水之战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政权和苻坚本人来说,则是导致了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慕容垂、姚苌等氐族贵族重新崛起,乘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很快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所谓“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前秦发动的旨在击灭东晋的淝水决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役。前秦王苻坚率90余万大军,欲一举灭亡东晋,但却败在晋8万之军的手下。前秦的主力大军损失十之六七,失败之惨,也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所罕见。
此次战役中前秦的惨败,有多方面的原因。
苻坚怀着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发起淝水决战,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但前秦是一个多部族组合而成的国家,部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复杂,虽表面上统一了北方地区,但是,统一的时间还短,基础极不稳固;秦在统一北方的进程中,连年征战,耗费巨大,兵疲民困;对伐晋之战,朝中意见严重分歧,难以形成统一意志合力作战。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了前秦在伐晋战争的当时非常不利的战略形势,但苻坚却缺乏清醒的估计和认识,在战略形势尚未完全具备取胜条件的情况下,急于“混六合以一家”,出动倾国大军伐晋,这不能不是前秦失败的基本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