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进行的一场争夺中原的决定性大战。这次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在这次战役中,曹操知人善任,而袁绍则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他们的性格特点得到充分体现,也导致了战役后果。
战役背景
袁曹官渡之战战役经过及夜袭乌巢示意图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东汉各地的州郡大官们趁机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进行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袁绍父祖四代有五人官至三公,属于名门大族,是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拥有黄河以北的青、冀、并、幽四州之地,地广人众,兵多粮足。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他的父亲是宦官的干儿子),社会地位很卑微,根本无法与袁绍相比,但他通过镇压黄巾起义收编了青州的黄巾军30多万人,并听从谋士建议,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并且在许昌屯田(让士兵种田)积蓄军粮,加强了军事、政治和经济建设,成为当时可以和袁绍抗衡的唯一力量。
公元197年春,袁绍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马上以“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是奉皇帝的命令征讨不忠的臣子)为名,讨伐袁术,并很快将他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取得了河内郡。从此,曹操的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战役经过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在打败了公孙瓒以后,率军南下,决心消灭曹操。
公元200年,曹操降服了南阳的张绣,赶跑了盘踞徐州的刘备,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屯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迎击袁军。
袁绍进军到黎阳,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4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他的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袁军兵力,先引兵到延津,伪装渡河,趁机攻袁军的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派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于是乘机率领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奔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颜良仓促应战被斩杀,袁军溃败。(www.daowen.com)
官渡之战要图
曹操在解了白马之围后,命令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派大将文丑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还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装出溃不成军的样子,解鞍放马,故意将辎重丢弃在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顾不上追击敌人了。这时曹操突然发起攻击,击败袁军,杀了文丑,顺利退回官渡。
袁绍依仗兵多势众,不顾首战失利,继续前进。8月,两军主力在官渡相遇。当时,袁绍有步、骑兵10万人,曹军只有1万多人。9月,曹操—度出击失利,于是改变战术,挖了很深的大沟,筑起高高的堡垒,闭守阵地,不和袁军交战。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然后站在山上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于是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挖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挖长沟相抵抗。
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处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于是写信给他最信任的留守许昌的谋士荀彧,说自己打算退守许昌。顺便说一句,曹操非常欣赏、看重荀彧这个谋士。曹操得到荀彧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吾之子房也”,就是曹操是把荀彧看做是自己的张良,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克敌制胜。荀彧回信认为不能后退,他分析当时的形势说,袁强曹弱,一旦曹操退兵,袁绍就会乘势掩杀过来,曹操必败无疑。这个时候是“先迟者势屈”,意思是在相持阶段谁先退后谁失败。他劝告曹操应坚守阵地,抓住战机,这样,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曹操接受了这一建议,决心坚持危局,寻找机会击败袁军。不久他派徐晃、史涣截击、烧毁了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困难。
同年10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囤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鉴于上次粮车被烧的教训,谋士沮授特别提醒袁绍,要他另派一员战将率一部分军队驻防在淳于琼的外侧,以防曹军的偷袭。但一向刚愎自用的袁绍没有采纳。袁绍的另一个谋士许攸认为曹操兵少,而且主力集中在官渡,许昌后方必定空虚,因此建议袁绍派一支轻骑从小道星夜袭击许昌,如果占领许昌,得到汉献帝,那时就可生擒曹操;如果攻不下许昌,也可使曹操疲于奔命,破曹之日屈指可数。但盲目自大的袁绍根本听不进去,这使许攸非常失望,他感到袁绍如此不懂战术,最后肯定会被曹操打败,自己跟着他没有什么前途;这时恰巧许攸老家的家人犯法被扣押了,许攸一听,觉得太没面子,一怒之下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顾不上穿鞋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许攸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粮草。曹操立即付诸实行,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的旗号,人衔枚马缚口(以防发出声音),各带柴草一束,在夜里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袁绍得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他的反应不是去救乌巢,而是想利用曹操的精兵外出,去攻下官渡的曹军大本营。校尉张郃力主先救乌巢,但袁绍不听,派张郃连夜率主力进攻曹操的官渡大营,只派少数骑兵去救乌巢。由于曹营坚固,袁军久攻不下,等到了中午,曹操已在乌巢大败淳于琼,并烧了袁军全部粮食,凯旋回师官渡。袁绍军中的兵士知道乌巢失陷,粮草尽焚,顿时乱成一团,张邰见战局已定,自己又一直受到袁绍的疑忌,回去无法交差,干脆向曹操投降了。曹操乘势挥军出击袁营,袁军这时是未战先乱,袁绍仓皇率长子袁谭和800亲骑弃营而逃。袁军失去主帅,纷纷逃亡,溃不成军。曹操缴获了袁军丢下的全部军用物资,并坑杀了投降过来的袁军士兵7万多人,袁绍的主力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曹操抗衡,不久袁绍病死。
评价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当时,汉献帝虽说已变成曹操手中的傀儡,但他毕竟还是封建王朝最高权威的象征,因此,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占了相当有利的地位。他打着征讨叛逆、统一天下的旗号,不仅在道义上名正而言顺,在客观上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这是曹操取胜最根本的因素。此外,曹操打击为世人所痛恨的豪强和贪官污吏,重用地主阶级的优秀人才,一些方针政策也保护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推行的军民两种屯田制有效地支持了战争的需要,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减轻了民众的一部分负担,赢得了民心,因而受到中小地主阶层和百姓拥护,这是曹操战胜袁绍的另一根本原因。
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也是曹操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了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反观袁绍,政治上纵容豪强,兼并土地,任意搜刮,因而遭到人民反对;军事上骄傲轻敌,不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任人唯亲,刚愎自用,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