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5日夜晚,紫禁城内戒备森严,一只驮着有近两万口木箱的板车队,匆匆忙忙地从神武门赶出来,绵延之势犹如一条夜袭的蟒蛇。是夜清风洗面,漆黑得要命,硕大的沉重的箱子上贴着封条,封条参差错落,模糊得根本看不清。拉车的人两人一组,黑衣袭身,头戴礼帽,板车队的两边有荷枪实弹的军警,这些人行色匆匆,却又显得小心谨慎,夜极静,不闻一丝杂音,只有车轮磕着砖头的辘辘声向四方弥漫而去。
2月6日清晨,两列火车从北平西站出发,在军队的护卫下经过平汉铁路、陇海铁路、津浦铁路一路向南……
从这两辆火车鸣笛启程的那一刻起,谁也没曾想到一批故宫人和19816箱文物,从此关山万里,海天相隔,至今再也没能回到故地。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出兵中国东北,企图占领整个中国,东三省形势岌岌可危,作为与之毗邻的文化古城北平,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有识之士,第一时间意识到,一旦东三省沦陷战火必将烧至北平,到时生灵涂炭,千年的文化古城毁于一旦,紫禁城内众多文物也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故宫文物押运员庄严之子庄灵回忆说:“九一八之后明显的就是有武力的冲突或者武力的侵略,就是有战争的危险。当时的国民政府就想到这个问题,那就是文物的安全问题。故宫博物院已经成立了,那么文物的管理也都制度化,一切也走上轨道。但是万一北京沦陷了以后,那这一批文物将来会不会受到影响。”(www.daowen.com)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国民政府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周密的部署,决定转移部分珍贵文物,以避战火。在这一批南迁的文物当中有这么几件最为惹人注目:一件三希堂之一的《快雪时晴帖》,出自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之手;一件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造型生动活泼可爱。这些稀世珍宝就是在2月5日这一天晚上被秘密运出故宫的。它们先后经历了南迁、西上、东去,现在这些宝贝就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文物珍品大约70万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华夏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的珍贵文物,有关统计表明在这些珍宝中有92%来自于北京的紫禁城。在历时10余年,堪称文物史上之最的长征里,那些终生陪伴着国宝的故宫人,不畏艰辛呕心沥血地呵护这些国宝。历经了万里漂泊,人与物都有着曲折而不平凡的经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