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应如何选择降尿酸药?现在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可分为以下三类。
1.第一类为抑制尿酸合成药 其代表药是别嘌醇。人体内的尿酸是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XO)的催化下生成的,黄嘌呤又是由次黄嘌呤和鸟嘌呤合成,前者合成黄嘌呤也必须有XO的催化作用,所以降低XO的活性是降低血尿酸浓度的重要环节。别嘌醇与XO的亲合力远大于XO与黄嘌呤、次黄嘌呤的亲和力,所以服别嘌醇后,该药很快与XO结合,使XO失去活性或活性降低,进一步使次黄嘌呤合成黄嘌呤和黄嘌呤合成尿酸速度下降;另外,别嘌醇在人体内除直接与XO结合外,还可以氧化成氧化嘌呤醇,这种物质和别嘌醇一样与XO有强大的亲和力,而且作用时间是别嘌醇的数10倍,也就是说别嘌醇和代谢产物氧化嘌呤醇都能使XO失去或降低活性,阻止或减少黄嘌呤合成尿酸,使血尿酸水平降低(图5-3)。目前,别嘌醇是惟一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它可用于各年龄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患者,不受肾脏功能的限制,故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及尿酸生成和排出均过多的患者应首选此药。因药源充足、廉价,是较理想的降尿酸药之一。关于别嘌醇的用量,为每天服300~600mg。作者医院曾用该药和中成药正肾丸同服,治疗数千例痛风患者,早晚各服100mg和正肾丸9g有80%~90%患者血尿酸控制正常水平,部分患者隔日用200mg也能把血尿酸水平维持正常范围,少数体重超标者,需每天服300mg,但是每天服别嘌醇不得超过600mg,本药用量过大,副作用明显增加,详见本书“别嘌醇治痛风,小心副作用”文。
图5-3 别嘌(呤)醇降尿酸的机制
2.第二类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药这类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加速尿酸从尿中排出,降低血尿酸水平。这些药主要用于血尿酸升高,肾脏排尿酸量下降,无明显肾功能损害者;年龄60岁以下,尤其是痛风结节较多的患者应首选。用药后尿液中尿酸浓度增高,pH迅速下降,此时患者要大量饮水并同服碱性药,以减少尿酸盐在肾脏沉积,防止损害肾脏和结石形成。促进肾脏排尿酸药有苯溴马隆(立加利仙)、丙磺舒(羟苯磺胺,属磺胺类药,对磺胺过敏者禁用;长期应用者,要定期检查血细胞,防止骨髓抑制现象发生)、苯磺唑酮(磺吡酮,可作为磺胺过敏者丙磺舒的替代品)。促进尿酸排泄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增加肾脏负荷,肾功能损害稍重者慎用,详见本书“巧用苯溴马隆治痛风”文。
3.第三类是促进肠道排泄尿酸药 代表药为爱西特它是一种极微粒化药用炭,口服后在肠道吸附尿酸、肌酐等物质,增加肠道有害物的排出。单独使用爱西特降尿酸作用较弱,和别嘌醇合用效果更佳。本药多用于肾功能不全较重、肌酐升高的痛风患者,肾脏功能严重下降时,肠道是尿酸和含氮物质的主要排泄途径,用促肠道排泄药是有益的。爱西特不被肠道吸收,所以几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与口服抗生素同用时,能降低抗生素的作用。(www.daowen.com)
用降尿酸药应注意以下两点:
(1)降尿酸药要从小量用起:无论使用哪种降尿酸药,都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以防用药量过大,血尿酸下降过快,关节液中尿酸不能及时向血中转移,关节内尿酸浓度很高,尿酸析出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及软骨表面等部位,引起关节炎联级扩增反应,形成转移性关节炎。临床发现,如患者血尿酸过高,用降尿酸药量过大,有20%~30%会发生转移性关节炎;此时即使用较小剂量的降尿酸药,也偶尔可见到急性关节炎发病,这是因为有的患者对降尿酸药过于敏感,用药后血尿酸下降过快造成的。待血液和关节液中尿酸浓度基本平衡后,就不会再发生关节炎,这种关节炎约70%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一般不超过3个月。为了避免这种“转移性关节炎”的发生,在用降尿酸药最初阶段,可合用少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以抑制炎症发生,后者能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
但值得提出的是,因为有的患者用降尿酸药量稍大,血尿酸下降过快,急性关节炎频繁发作,而误以为降尿酸药无效,甚至怀疑或否定痛风病的诊断而终止治疗,以致延误病情。
(2)规范化用药:有的患者用降尿酸药不规范,把降尿酸药物当作消炎镇痛药使用,急性发作时用药,关节炎发作过后停药,这种作法常适得其反。因为当关节炎急性发作时,由于剧烈的关节疼痛,反射地引起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素骤然增加,进而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肾上腺皮质素一方面能抑制关节炎发展,另一方面可促使肾脏排尿酸量增多,血尿酸下降,此时再用降尿酸药,血尿酸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转移性关节炎随之发生。正确的作法是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尽量不用降尿酸药,等关节炎康复后再用降尿酸药。另一种不规范用药方法是,不经医师同意擅自停降尿酸药。必须指出,到目前为止,原发性痛风尚无根治的办法,必须坚持长期不间断地服降尿酸药,有些患者可能要终生服药。如果吃吃停停,不但无益,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作者随访降尿酸药和中药正肾丸同时服用2~5年的痛风患者,约有近50%的人3~21年血尿酸正常,痛风关节炎也未再发作,治愈的病例大部分不是原发型痛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