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及治疗探讨

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及治疗探讨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厌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均较正常。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小儿进食,有时小儿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可误认为厌食。详细询问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厌食之病位在脾、胃。小儿厌食症,现代医学认为与缺锌有关。适用于小儿厌食属气阴两虚型。适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用于小儿厌食属脾虚津亏者。临床观察到,小儿厌食症,大多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

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及治疗探讨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厌食患儿,一般精神状态均较正常。病程长者,虽然也可出现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状,但与疳证的脾气急躁或精神萎靡有所区别。

厌食是儿科经常遇到的主诉。临证必须弄清是否确系厌食。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小儿进食,有时小儿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可误认为厌食。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细询问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中医理论看,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引起厌食的直接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而饮食停止,脾湿及脾胃虚弱都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食欲减退。总的可分为虚证、实证两类。

1.乳食积滞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小儿哺乳进食应该有时有节,如果饮食不节制,或父母缺乏喂养知识,片面追求营养价值,忽略小儿的消化能力,当乳食超过消化能力时,就会造成乳食积滞,导致厌食。

2.脾虚湿滞 暑天多见。暑多夹湿,小儿感受暑湿之邪,湿邪困阻中焦,影响脾胃运化,故可发生厌食。

3.脾胃虚弱 由于久病久泻损伤脾胃,或由于喂养不当,过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功能所致。

厌食之病位在脾、胃。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故饮食失调,必伤脾胃,胃阴伤则不思进食,脾阳伤则运化失职。

小儿厌食症,现代医学认为与缺锌有关。中医则认为由于脾胃不和所致,故多采用“健脾”、“养胃”等法分别论治,但在临床上亦有少数顽固厌食患儿应用此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治疗小儿厌食须在传统辨证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治法。——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儿科专家·刘弼臣

[证治述要]

厌食症的治疗以调脾助运为基本治疗原则,分别采取运脾、养胃和健脾的方法。

1.乳食积滞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乳块或食物,烦躁哭闹,腹部胀满,手、脚心热,舌苔厚腻,脉滑等。治宜消食导滞,和胃畅中。方用保和丸加减:木香5~10克,陈皮5~10克,鸡内金4~6克,焦三仙10~15克,连翘5~10克,六神曲4~6克,炒枳壳3~6克,知母3~6克。水煎服,每天1剂。

加减:食滞热偏盛者,如口渴喜欢喝水,尿色发黄,大便干燥等,可酌加胡黄连3克、生地黄10克、石斛10克、竹叶5克。

2.脾虚湿滞 夏季多见。脸色黄白,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不利或尿色浑浊,舌苔白腻,脉缓。治宜健脾燥湿,芳香醒脾。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10克,白扁豆10克,生薏苡仁10克,白蔻仁10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茯苓10克,厚朴6克。水煎温服,每天1剂。

3.胃阴不足 口干多饮而不欲进食,皮肤干燥,缺乏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多见光剥,亦有光红少津者,舌质偏红,脉细。治宜养胃育阴。方用养胃增液汤加减:石斛10克,乌梅6克,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山药12克,麦芽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

4.脾胃气虚 面色萎黄,消瘦,肌肉松软,好卧懒动,精神发呆,经常腹泻,舌质淡、少苔,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莲子肉10克,陈皮10克,神曲6克,炒谷、麦芽各6克,桔梗6克,甘草6克。水煎温服,每天1剂。

[常用成药](www.daowen.com)

1.健儿消食口服液 3岁以内每服5~10毫升,3~6岁每服10~20毫升,日服2次。具有健脾益气,理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属气阴两虚型。

2.小儿消积丸 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岁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

3.小儿喜食片 1~3岁每服2~3片,3~5岁每服3~5片,5岁以上者酌量增加,日服3次。健脾益胃,消食化积。适于小儿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

4.健脾糕片 嚼服,1~3岁每服6~8片,3~6岁每服8~12片,日服2次。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用于厌食属脾胃虚弱者。

5.大山楂冲剂 1~3岁每服3克,3~6岁每服6克,6~9岁每服9克,日服2~3次。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用于各种原因之食欲不振。

6.健儿散 3~6岁每服2~3克,6~9岁每服3~5克,日服2次,需连续服药1~2个月。具有开胃健脾,生津消导的功效。用于小儿厌食属脾虚津亏者。

[精方选议]

1.加味桂枝汤 桂枝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清甘草3克。本方量少味不苦,每剂煎1次,约小半碗,分2次温服,患儿喜饮。

[按] 此为近代儿科泰斗董廷瑶临床经验方。临床观察到,小儿厌食症,大多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凡此种种,都因食养不当,营养过剩之故。此病既无积可消,又胃不受补。董氏从中医“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的理论考虑,分析此病是由脾胃不和而影响营卫失调,需采用鼓舞营卫的方法来振奋胃气,屡以桂枝汤加味治疗,数剂后营卫和,胃纳开,疗效满意。长期临床观察表明,此方实为一个体质改善剂、强壮剂、神经安定剂,或里虚里寒、中焦化源不足、潜在虚质的一副调节剂。尤在泾说:“此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此方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使之思食,故称此为“倒治法”。

2.山豆三仙汤 山药、扁豆各15克,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鸡内金各12克,佛手10克。随症加减:脾胃有热加黄连、龙胆草各3克;湿重加砂仁、苍术各6克;脾胃气虚加太子参、白术各6克;呕吐腹胀加陈皮、半夏、木香各6克;胃阴不足加石斛、玉竹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按] 山豆三仙汤中,以山药、扁豆为君药,性味甘、平,补脾益气;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鸡内金共为臣药,性味甘、平,消食、健脾开胃;佛手为佐使药,性味辛、苦而温,理气和中、除胀运脾。再根据病因病机随症加减应用,奏效甚奇。全方合用,共奏健脾益胃,补中有健,健中有消,行消结合,运脾开胃之功。

[康复指导]

对患儿用药要注意顾护脾胃,发现食欲不振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调理治疗。禁止采取强迫手段使患儿进食,避免惊吓和过度紧张,防止加重厌食;从色、香、味和食物的品种上调整好小儿食谱,以增强食欲;餐前避免大量饮水,吃零食,防止胃酸稀释和产生饱胀感,而影响食欲和食量。由于小儿较长时间的厌食,营养及免疫功能均较差,应积极做好预防接种、防病和治疗工作。

此外,缺锌可导致孩子食欲减退,于100克食盐中掺入1克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毫克),食欲可以增加。也可让孩子多吃海产品、坚果等富含锌的食品,也可适当给孩子服用补锌保健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