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治类风关:标本兼顾,快速成效!

治类风关:标本兼顾,快速成效!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壮年女性多见。病久邪留伤正,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候,并可因之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或痰阻或成瘀,故治疗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2.本病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并防止关节畸形的形成及脏器受损。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患者应适当活动,以保持关节功能。

治类风关:标本兼顾,快速成效!

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以青壮年女性多见。其关节症状特点为关节腔滑膜发生炎症、渗液、细胞增生、血管翳(肉芽肿)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破坏,最后关节强直,关节功能丧失,属中医学“历节病”、“痹证”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寒冷、潮湿、疲劳、创伤及精神刺激、营养不良均可成为本病诱因。正气不足,复受风寒潮湿是本病的主要因素。

1.正气亏虚 禀赋素亏,荣血虚耗,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或病后产后,机体防御能力低下,再若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冷水沐浴等,外邪乘虚而入发为本病。

2.外邪侵袭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居住潮湿、冒雨涉水、气候骤变、冷热交错等,以致邪侵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痹阻气血而发病。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素体本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若久痹不已,可内舍于脏腑,而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本病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

[证治述要]

本病初起,外邪侵袭,多以邪实为主,治疗应以祛邪为先。病久邪留伤正,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候,并可因之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或痰阻或成瘀,故治疗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本病的临床分期(如活动期、缓解期等)为纲辨证分型治疗。

(一)活动期

1.卫阳不固,外邪阻络 发热恶寒,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疼痛剧烈甚则屈伸不利,遇冷则痛甚,得热敷则可安,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防己12克,防风12克,黄芪18克,白术12克,秦艽12克,羌活9克,独活12克,桂枝9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2.邪郁而壅,湿热痹阻 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则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手不能握摄,足难以履步,骨骱灼热、肿胀疼痛,局部有重着感,晨僵,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或不实,舌红,苔腻或黄腻,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方用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防己12克,蚕沙12克,薏苡仁30克,连翘15克,苍术12克,赤小豆15克,滑石12克,焦山栀12克,黄柏9克,怀牛膝12克,忍冬藤12克,桑枝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缓解期

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 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肌肉刺痛,痛处不移,皮肤失去弹性,按之稍硬,肌肤暗紫,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眼睑水肿,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2克,秦艽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地龙30克,地鳖虫12克,五灵脂9克,乳香9克,没药9克,羌活9克,川芎9克,牛膝9克,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烦痛,僵硬活动受限,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无力,眩晕、心悸、气短,唇甲淡白,舌淡苔薄,脉细或沉细无力。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18克,独活12克,桑寄生12克,秦艽12克,防风9克,川芎9克,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芍药12克,桂枝9克,茯苓12克,杜仲9克,牛膝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常用成药]

1.舒筋活血丸 每次6~9克,每日2次。用于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累及多处关节,伴有恶寒发热者。

2.小活络丹 每次3片,每日2~3次。适用于痛有定处,痛势较剧,遇寒加剧,关节屈伸不利。(www.daowen.com)

3.豨莶丸 每次6~9克,每日2次。适用于关节酸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

4.雷公藤片 每次2~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5.尪痹冲剂 每次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精方选议]

1.吴圣农医案 祝某,女,54岁。1985年5月7日入院。患者近5年来四肢小关节肿胀且痛,手指关节呈梭形,僵硬,活动困难。手指关节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血沉65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抗“O”500单位以下。经用泼尼松、吡罗昔康(炎痛喜康)、抗生素中药等治疗效果欠佳,近3周来有低热,痛势较前加重。先投疏风化湿之剂,症状未见改善。诊其脉沉而涩,舌质淡紫,苔薄白,舌下静脉暗。辨证为正虚血瘀,久而化热。治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合小活络丹加减。

[处方] 黄芪15克,桂枝、赤芍、归尾各9克,鸡血藤30克,细辛3克,姜黄9克,寻骨风12克,生、熟薏苡仁各12克,小活络丹10克(分吞)。

药服7剂,痛减热退。连服37剂,手指活动自如。复因寒热不节,又感外邪,上症又发。仍以上方加麻黄6克散寒通络,再服21剂,痛止肿消。复查血沉25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弱阳性,黏蛋白4.1毫升,双链DNA 20%,临床痊愈出院。

[按] 本例属阳气虚弱而寒凝血瘀证。血瘀的关键为气滞,气滞的主因是阳虚。故用活血温阳益气,阳气旺盛则邪浊自化,脉络通利则肿痛自除。方中黄芪、桂枝、细辛、麻黄温阳益气,散寒化瘀;归尾、赤芍、鸡血藤活血化瘀;防己利湿;小活络丹通络散寒止痛,使瘀血蠲除,经脉流畅。

2.“痹痛定”外涂法 生川乌20克,洋金花24克,闹羊花16克,陆英20克,紫肉桂20克,花椒6克,樟脑3克,共研粗末。上药用75%酒精浸泡5~7天,过滤去渣。用脱脂棉蘸药液涂患处,每日2次。

[按] 本方为当代名医焦树德临床经验方。方中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洋金花、闹羊花止痛镇痉;肉桂、花椒温阳散寒,全方共奏驱寒活络止痛之功,适用于痹病关节疼痛甚者。

[康复指导]

1.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对预防本病发作有积极意义。炎热之际,慎防汗出当风,或睡于风口,或卧于地上,或露宿达旦,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截其来路乃是预防之良策。

2.本病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并防止关节畸形的形成及脏器受损。因此,既要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又要注意关节功能的锻炼,及时矫正不正确的姿势。

3.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患者应适当活动,以保持关节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