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由于尿液中有大量细菌(多数为大肠杆菌)繁殖引起的尿路炎症,且多以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为临床特点。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可见于《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也就是把这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称为淋证。因此,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的范畴。
然而,尿路感染与淋证又不完全相同。尿路感染有的无临床表现,或不以尿路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则不属于淋证。如急性肾炎,若以水肿为主要症状则属于中医水气病范畴。而除尿路感染以外,如肾结核、泌尿系结石、膀胱癌、前列腺炎、乳糜尿等,凡有尿路刺激征者亦属淋证范畴。
另外,西医的淋病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与中医淋证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切不可混为一谈。
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范畴。关于淋证的病因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认识。《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认为是“热在下焦”,《丹溪心法·淋》篇亦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进一步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后世医家认为本病多由于热积膀胱,但亦有因气郁及肾虚而发。
1.膀胱湿热 多为下阴不洁,湿热秽浊之邪由下窍而入侵膀胱。或由他脏他腑转化而来,如嗜食肥甘辛辣之品,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失常,积湿蕴热,湿热蕴阻中焦,下注膀胱。湿热邪气蕴结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
2.肝郁气滞 恼怒伤肝,气滞不畅,气郁化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的气化,发而为淋证。
3.脾肾亏虚 久淋不愈,正气受损,易被外邪侵袭而遇劳即发。
4.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虚火灼络,络伤血溢,发而为淋证。
综上所述,本病的病因以湿热为主,病位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等有关。其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壅塞气机,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若病延日久,湿热亦可熏蒸于肾,耗伤肾之气阴,故临床上既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湿热标实之候,又有腰酸、腰痛、乏力等肾虚本虚之证。病初多邪实之证,久病则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已伤,则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尿路感染初起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多邪实之证,治宜清热利湿通淋。病久正气方虚,湿热留恋,证候由实转虚,并出现虚实夹杂,治宜标本兼顾,补泻兼施,健脾补肾,或滋补肝肾,或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证治述要]
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中的热淋。在辨证时,除辨明不同类型的特征外,还要审察证候的虚实。初起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多邪实之证,治宜清热利湿通淋。病久正气方虚,湿热留恋,证候由实转虚,并出现虚实夹杂,治宜标本兼顾,补泻兼施,健脾补肾,或滋补肝肾,或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1.膀胱湿热 此型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尿路感染的2/3。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利湿通淋。方用八正散加味:木通6克,瞿麦10克,车前草15克,萹蓄10克,滑石3克,山栀10克,大黄6克(后下),灯心草10克,生甘草6克,石韦30克,蒲公英30克。
2.肝郁气滞 小便涩滞,淋沥不畅,尿有余沥不尽之感,少腹坠痛,口苦心烦,不思饮食,舌红苔微黄或腻,脉弦数。治宜疏肝解郁,利气疏导。方用沉香散加减:沉香6克(后下),石韦15克,滑石12克,当归12克,冬葵子12克,王不留行12克,青皮12克,川牛膝9克,甘草6克。
3.脾肾气虚 尿频淋沥不已,遇劳即发,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痛,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但不甚显著,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补肾,佐以利湿。方用清泉饮(经验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薏苡仁30克,车前子15克(布包),石韦30克,甘草3克。(www.daowen.com)
4.肾阴亏虚 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涩而黄,或尿频、尿急、尿痛,亦可见尿血,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利湿。方用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知母10克,黄柏9克,熟地黄12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牡丹皮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车前子15克(布包),益母草18克。
[按] 本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配合选用一些经药理证明确有抗菌抑菌作用的中药。如柴胡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对尿路感染发热者有较好的解热功效;泽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芩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花地丁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药还有:穿心莲、四季青、大黄、金银花、鸭跖草、马齿苋、夏枯草、苦参、黄连、车前草、知母、杜仲、黄精、生甘草等,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选用。
[常用成药]
1.三金胶囊 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尿频、尿急、尿赤而浑,小腹坠胀,腰痛,或伴往来寒热者。
2.尿感宁冲剂 每次1袋,每日3次。功能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3.知柏地黄丸 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伴有腰酸乏力者。
[精方选议]
1.清热通淋汤 金银花15克,鱼腥草15克,蒲公英15克,瞿麦15克,车前草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冬葵子12克,猪苓15克,木通10克,山栀10克,萹蓄15克。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药渣浸水睡前外洗。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忌房事,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肥腻食物。
[按] 尿路感染急性期多以实证为主,本方取清热解毒三味药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为主药,辅以木通、车前草、瞿麦、冬葵子、萹蓄诸药利水通淋,猪苓、茯苓利水渗湿,佐以山栀清泻三焦湿热。全方以苦寒之品为主,但均无败胃之弊。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尿中带血加白茅根、小蓟;腰痛加牛膝、延胡索。
2.山药通淋汤(经验方) 山药3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麦冬30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白茅根30克,车前子15克(布包),石韦30克,益母草15克,甘草6克。
[按] 本方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慢性尿路感染,症见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漓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者。方中山药甘平,入脾、肺、肾经,既能补气,又能养阴,补气而不滞,养阴而不腻。张锡纯治淋四方,三方以山药为君药,谓“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妙品”。党参、黄芪益气固表;茯苓健脾渗湿;麦冬益气养阴;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养阴血;白茅根、车前子、石韦、益母草清利下焦余邪,活络逐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之功。本方具有扶正不留邪、驱邪不伤正的特点。纳呆便溏者加焦三仙,寐时多汗者加酸枣仁、五味子。
[康复指导]
尿路感染患者应力求根治。患者平素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与不洁之物的接触,特别要注意妊娠及产后卫生。对于邻近器官的疾病应给予及时、彻底的治疗,在医护方面应减少不必要的尿道刺激与损伤。饮食调养应注意清淡饮食,多食蔬菜,多饮开水,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亦是预防本病复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