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或结肠炎性病变。一般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以免疫机制为根本,以遗传因素为背景,感染和精神因素是诱因。
本病属中医“泄泻”、“痢疾”、“肠风”的范畴。患者以20~40岁居多。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易反复,很多患者病程较长,重型患者可出现发热、身痛、消瘦、贫血、衰弱等症。有上述症状的患者通过详细检查,在排除了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克罗恩病、结肠癌、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湿邪。这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难经》亦指出:“湿多成五泄。”
湿之所生,或因外感,内客于脾;或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水反为湿;或情志失调,肝木乘脾,运化失常。湿性重浊黏滞,故发病多缓慢,病程长,反复难愈。湿为阴邪,其性趋下,故病位始于大肠。初病正气较强,湿邪从阳化热,或因嗜食肥甘,湿热内生,以致形成大肠湿热证。大肠者传导之官,湿热留恋肠腑,气机受阻,日久形成气滞血瘀证。
大肠与胃统属阳明,脾与胃表里相关,病久湿邪循经犯脾,由腑及脏,病情由实转虚。病程中或耗伤津血,穷必及肾,则脾胃虚弱证转化为脾肾两虚证,加之湿热缠绵未去,胶结不解,形成虚实夹杂的局面也属多见。初病在气,久病入络,反复出血,瘀血留着,腹痛固定,腹部痞块的络阻血瘀证也可并见于病程后期。
[证治述要]
溃疡性结肠炎病初或发作时多属湿热证,以祛邪为急;病久或缓解期多见脾胃虚弱证或脾肾阳虚证,治以扶正为先。
1.大肠湿热 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泻而不爽,小便黄赤,或伴发热、口渴,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导滞,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2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寒湿凝滞 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里急后重,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或濡。治宜温化寒湿。方用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成药可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3.脾胃虚弱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兼有黏液,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4.肾阳虚衰 晨起腹泻、腹痛、肠鸣、便急、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口淡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肾固肠。方用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5克,赤石脂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诃子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溃疡性结肠炎病初或发作时多属湿热证,以祛邪为急;病久或缓解期多见脾胃虚弱证或脾肾阳虚证,治以扶正为先。
[常用成药]
1.香连丸 每次3~6克(浓缩丸每次6~12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大肠湿热型患者。
2.枳实导滞丸 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宜于大肠湿热型患者。(www.daowen.com)
3.补脾益肠丸 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功能益气健脾,和胃化湿,涩肠止泻。主治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持续型患者。
4.结肠炎丸 每次4克,每日3次。本品酸苦泻热,燥湿涩肠。主治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
5.加味香连丸 每次6克,每日3次。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初发或活动期。
6.四神丸 每次6克,每日2次。用于肾阳虚衰型溃疡性结肠炎。
[精方选议]
1.仙桔汤 仙鹤草30克,桔梗8克,乌梅炭4.5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法:见肝郁脾滞、湿热蕴结之候,加柴胡5克以疏肝解郁;大便失禁不固者,加诃子肉12克,或石榴皮10克;腹痛甚者倍白芍;气虚甚者酌加党参、黄芪、升麻。
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丸或四神丸治之。
[按] 本方出自《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著。凡慢性肠炎,久治不愈,缠绵难解者,往往既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稽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之象。因此,在治疗立法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需清化湿热,方能奏效。仙桔汤即据此而拟订。方中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滇南本草》载“仙鹤草治赤白痢下”,因此,本品不但可治痢下赤白,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对慢性泄泻亦有效。桔梗《别录》载: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载:桔梗“养血排脓”;《本草备要》载:桔梗治“下痢腹痛”。因此,本方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之功,而是取其排脓治痢之效,凡泄痢大便夹杂黏冻者,取桔梗甚效。白术、木香健脾而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疗泻痢而缓解腹痛;白槿花味甘性平无毒,能清热利湿凉血,常用于肠风泻血、血痢、带下,用治痢疾,有一定疗效,其不仅能迅速控制症状,且长于退热;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物,若用小剂量则善于行气消胀,故对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诸药合之,共奏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之功。
2.生肌玉红膏加减方 当归20克,白芷20克,白及20克,血竭12克,紫草18克,甘草12克。加水800毫升,煎成200毫升,冷却至40℃以下时加入氢化可的松100毫克,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30天为1个疗程。
[按] 生肌玉红膏是中医外科常用方剂,为陈实功《外科正宗》所创,具有生肌敛疮、活血解毒作用,过去多应用于皮肤病之慢性溃疡。经验证,用本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康复指导]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要注意自我调护,轻者可适当休息,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饮食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宜少食多餐,避免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急性发作期患者,嘱其每次大便后用软纸轻擦拭肛门并用温水清洗,以免肛门发生感染,黏膜溃破。腹泻频繁者,应注意及时补充液体,防止津液亏损。对于反复发作或持续腹泻的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避免劳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