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达盆腔,或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正常情况下,幽门位于剑突和脐连线中点或脐水平附近,胃及十二指肠两端是固定的,主要靠食管的贲门部韧带(胃膈韧带、胃肝韧带及胃结肠韧带)的固定,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弯在后腹壁固定。除胃的两端外,其他部位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左右或前后方向移动。当膈肌悬吊力不足,胃膈、肝胃韧带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影响时,才易出现胃下垂,使胃呈鱼钩状,无张力型。本病常常与体型及体质因素有关,常见于女性、瘦长无力体型者。此外,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者,以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卧床少动者,亦易见有胃下垂。
胃下垂可使胃蠕动减弱,胃内食物滞留,胃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厌食、恶心、呕吐、打嗝和便秘等症状,餐后或久站时加重,卧床后减轻。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站立性晕厥、全身乏力、心悸和直立性低血压等表现。
本病属中医“胃缓”范畴,病位在胃。多由禀赋薄弱,瘦削之体质,或长期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而致形体瘦弱。病本在于肌肉不坚,脾虚气陷。但也常见兼有标实者,可见气滞、血瘀、痰饮等兼症。病久多伴有虚寒,或胃阴不足,或脾肾两虚的证候。
胃下垂的病性,应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标实为食滞、饮阻、气滞等,治疗宜标本兼顾。治本以健脾升阳为要,治标以消食导滞、疏肝和胃为主。
[证治述要]
胃下垂的病性,应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标实为食滞、饮阻、气滞等,治疗宜标本兼顾。治本以健脾升阳为要,治标以消食导滞、疏肝和胃为主。
1.中气下陷 食纳差,食后脘腹痞满或胀满,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头晕,或见嗳气,食后嗜卧,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沉弱或缓弱。治宜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加减:党参15克,黄芪24克,白术12克,当归9克,炙甘草9克,升麻9克,柴胡9克,枳实9克,陈皮9克,大枣12克,葛根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少食纳呆加鸡内金、麦芽以消食健胃;恶心、呕者加半夏、竹茹和胃降逆;心烦,舌质红苔薄黄,为气虚生热,可加少量栀子、豆豉以清热除烦;若见腹泻,可去枳实,加诃子肉、炒扁豆以健脾止泻;脾胃虚弱、湿浊内阻者,合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理气燥湿;脾胃虚寒者,加附子、干姜温运脾阳。
2.肝郁脾虚 胃脘痞闷,时有腹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情志抑郁,精神不振,或心烦易怒,纳差,腹泻或便秘,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2克,白芍12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云苓12克,生姜5克,薄荷9克,黄芪24克,佛手12克,鸡内金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肝郁化火,见心烦易躁、口苦、舌红者,去生姜,加栀子、牡丹皮清热;若嗳气频作不休,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降胃气。
3.脾肾两虚 脘腹坠胀,食后尤甚,活动后加重,头晕耳鸣,腰酸乏力,便溏,精神不振,或见头面四肢浮肿,或伴有脱肛、子宫下垂,舌质淡、体胖,脉沉细弱。治宜健脾补肾。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味:党参15克,黄芪24克,熟地黄12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云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葛根9克,升麻9克,砂仁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食纳极差,熟地黄、党参、黄芪用量宜小,以防虚不受补,并加炒莱菔子、焦山楂、鸡内金以消导;若腰膝冷痛,畏痛肢冷,属脾肾阳虚,可去泽泻、牡丹皮,加附子、干姜温补脾肾。
[常用成药](www.daowen.com)
1.补中益气丸 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中气下陷之胃下垂。
2.养胃冲剂 每次1包,每日3次。适用于脘腹胀满或时有隐痛,倦怠乏力,胃纳不佳者。
3.逍遥丸 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郁脾虚型胃下垂患者。
[精方选议]
1.升胃丸 人参30克,黄芪100克,炒枳壳60克,鸡内金40克,升麻60克,防风20克,炙甘草18克。共研细末,蜂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按] 本方具有益气补胃,升举清阳功效。适用于胃下垂属中气下陷所致者。症见脘腹胀满,隐隐作痛,体倦乏力,饮食乏味,或大便坠胀,消瘦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枳麻汤 升麻15克,枳壳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胃下垂伴腹胀明显者。脾胃虚寒者加理中汤;气虚明显者加四君子汤;气滞明显者加香附、陈皮;阴虚津少者加玉竹、石斛;胃有郁热者加左金丸;纳谷不旺者加焦楂曲;湿阻脾运者加苍术、川厚朴;大便秘结者加瓜蒌、麻子仁;大便溏薄者加白术、煨葛根等。
[按] 本方有升清提肠,清胀除满之功。现代药理证明枳壳对动物胃肠有兴奋作用,能使胃肠蠕动加强而有节律。升麻与枳壳相伍,一升脾之清阳,清升则利于浊降;一降胃之浊气,浊降则利于清升。主治胃下垂。
3.升胃饼 组成与制法:蓖麻子仁10克,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2克,制成直径2厘米、厚1厘米的圆形药饼。操作方法:治疗时患者正坐,找到百会穴(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如下图),将百会穴周围的头发剃掉,把“升胃饼”置于百会穴,用绷带固定。然后令患者俯卧,用灌有80℃热水的瓶子熨烫升胃饼30分钟,每日3次。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天,连用10天为1个疗程。饭后2小时左右治疗较为适宜。
[按] 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外敷并加热熨,可加强药性的升浮功能,通过经络的通达,对胃起牵引上提的作用,并使胃蠕动加快。使用本疗法时,提醒注意两点:①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呕吐、咯血者以及孕妇忌用。②蓖麻子仁具有一定刺激性,患者用药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一些刺激反应,如发红、肿胀、疼痛等,能忍受者可以继续使用,倘若反应较重,则需停止用药。
[康复指导]
本病预防的关键是降低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故凡生育过多的产妇及无力型体质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又久卧少动者,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和腹肌锻炼;增加营养并适当给予助消化药;纠正不良的习惯性体位,积极治疗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对预防胃下垂的发生有益。目前尚无根治胃下垂的药物和方法,只能依靠加强腹部肌肉锻炼、增加腹腔压力、少食多餐、食后平卧、放置胃托等保健措施来改善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