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慢性胃炎辨治抓住四要点

慢性胃炎辨治抓住四要点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损伤。慢性胃炎系指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症,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辨治抓住四要点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损伤。本病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且男性多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表现,但在临床上,患者常常以胃脘胀闷、疼痛、嗳气、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而求治,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所见和病理活检来确诊。

慢性胃炎系指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症,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范畴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

如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致使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而疼痛;或过食辛辣,饮酒无度,伤脾碍胃,内生湿热,气机壅滞,则脘闷胀痛;七情内伤,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或肝失疏泄,气滞日久,血行瘀滞,瘀伤胃络,亦可发为胃痛。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均可引起脾胃虚弱;若中焦虚寒,则胃失温养而作痛。或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耗胃阴,或久服香燥、理气之品,耗伤胃阴,胃失濡养,亦可发生本病。

本病之生乃由胃及脾,脾胃一阴一阳,喜恶相反,脾胃同病,易见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另一方面,则因脾胃乃易虚易实之脏腑,每为饮食所伤,或为六淫所感,亦可为情志所累,故气滞、血瘀、热蕴、湿阻、痰凝等邪实之证常与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正虚之证兼见。

[证治述要]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多见虚实相兼或虚多实少之证。初病在气,久病见阴虚络瘀或虚寒兼瘀者为多。在治疗上,一要补虚扶正,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释放,调整胃肠功能;二要活血和络,改善胃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三要清热解毒,防止癌变,对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者,可适当选用白花蛇舌草、莪术、半枝莲、龙葵等;四要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因人而治。

1.肝胃不和 胃脘胀痛或痛串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延胡索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紫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脾胃虚弱 胃脘隐痛,胃痛喜按喜暖,食后胀闷痞满,纳呆少食,便清腹泻,乏力,四肢酸软。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脉沉细。治法:益气、温中、健脾。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炙黄芪30克,杭芍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脾胃湿热 胃脘灼热胀痛,脘腹痞闷,渴不欲饮,口苦口臭,尿黄。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或紧。治宜清化畅中,通降胃气。方用温胆汤加减: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石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胃阴不足 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或弦细。治宜养阴益胃。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参、玉竹、白芍、全瓜蒌各15克,麦冬、天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延胡索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5.胃络瘀血 胃脘痛有定处,不喜按,胃痛日久不愈,大便潜血阳性或黑血便。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丹参、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延胡索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常用成药]

1.三九胃泰冲剂或胶囊 每次1包或2~3粒,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

2.养胃冲剂 每次1包,每日3次,空腹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www.daowen.com)

3.温胃舒胶囊 每次1包,每日3次,空腹服用。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疼痛、胀气、嗳气,食欲不振等。

4.舒肝和胃丸 每次6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

[精方选议]

1.舒肝和胃汤 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

[按] 此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周仲瑛之临床经验方。功能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2.化瘀理胃汤 丹参20克,当归、郁金、赤芍、红花、延胡索、制香附各10克,蒲黄6克,白檀香三七末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按] 本方为安徽名医巴坤杰教授之经验方。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或刺痛、锐痛,痛处固定,舌质暗红或暗紫瘀斑,舌底络脉多粗乱而长色青,脉涩滞不畅。胃镜多见腺体萎缩或伴肠腺化生、异型增生。中医辨证属肝脾气滞血瘀。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云胃痛“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胃痛日久必致血行不畅,久瘀入络,故治疗胃痛当明其在气在血,而施以理气活血化瘀之法。该方重选丹参为君活血祛瘀;辅当归、赤芍、红花养血活血、消瘀止痛;佐郁金、延胡索、制香附等理气畅中止痛、疏散胸中郁闷以助化瘀;蒲黄行血祛瘀止痛;选用小量檀香,取其芳香入络、温中理气以助止痛之效;更用三七研末吞服,既可养血扶正,又可止血消瘀。全方药物配伍,意在养血活血以化瘀,行气解郁以理胃,血行郁解即痛止。运用时可灵活化裁,如若夹郁热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若兼气虚加党参、白术;呕血加乌贼骨、白及;便血加地榆炭、仙鹤草;寒加炮姜;热加大黄炭。消瘀则血止痛止,络不留瘀,胃复和泰。

[康复指导]

1.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郁怒、紧张可导致胃肌收缩,微小血管痉挛,胃自身保护修复功能减退,胃酸分泌亢进等情况。故思想达观、精神松弛、心情愉快,均有益于预防本病的发生。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2.饮食调养强调“五宜”。宜嚼,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宜节,饮食应有节律,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宜洁,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黏膜的侵害;宜细,尽量做到进食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

3.因本病往往有反复发作,迁延数日,病程较长之特点,应劝告患者治疗要持之以恒。即使治愈后,每年也要定期复查,以减少该病复发。

4.避免药物损伤胃黏膜,如退热止痛药(APC、克感敏、安乃近、去痛片之类)、红霉素、四环素、利血平(复降片)、吲哚美辛、磺胺类(SMZ等)、激素类(泼尼松、可的松等)均有刺激损伤胃黏膜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