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医外治学:科学发展、现代化、市场化

中医外治学:科学发展、现代化、市场化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内病外治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中医外治学”的定名既涵盖传统亦昭示未来。本文仅就中医外治的科学发展发表个人浅见。而进一步就是中医外治学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化、市场化,实现其伟大的嬗变。这要靠中医外治学的志士仁人共同创建和完成。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可以使中医外治法上升到一个新的诊治水平,顺应时代要求科学地向前发展。具备正确的中医外治认识论,才能促进外治优势更加突出和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中医外治是一门广受群众欢迎的医疗技术,也是业内人士勇于实践的学科。其中的中医内病外治从传统的针灸、推拿、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外科等专门学科区分开来,又从纷繁复杂的非药物外治法,诸如拔火罐、割治、刮痧、放血、咂吸、结扎、埋藏、冰敷、水疗、蜡疗、指压、捏脊、接骨、牵引等等诊疗技术中脱颖而出,年届80高龄的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吴震西先生功不可没。他告诉笔者,1989年10月在南通市召开了全国首届中医内病外治学术交流会。1991年《中医外治杂志》面向国内外试刊发行。其后又分别在南京、黄山泰安、桂林、大连共召开了6届外治学术交流会。还在无锡举行海峡两岸外治学术交流会。中医内病外治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吴震西先生认为“2002年全国外治专业委员会升格为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至此,标志着中医外治学科已正式形成”[1]。鄙以为,①中医外治学科具有宽泛的包容性和拓展性;②中医外治学科有外病外治、内病外治和外内兼治,有广义和狭义,既区分又融合;③自古以来的中医外治学为大小方脉甚至妇科所掌握,且效验良好而得心应手。“中医外治学”的定名既涵盖传统亦昭示未来。

本文仅就中医外治的科学发展发表个人浅见。草野之言还望诸位方家教正。

一、中医外治有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奠底,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实现伟大的嬗变

中医外治学更有悠久的历史,但许多方法都散见于医药典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外治学的地位。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较为完善地总结了中医外治法。而当代吴震西先生以《中医内病外治》巨著问世,所展示的主要成就是他从长期医疗实践中广泛而深入地对中医外治学加以总结,并且就现代中医外治疗法作了许多大胆的探索。而进一步就是中医外治学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化、市场化,实现其伟大的嬗变。这要靠中医外治学的志士仁人共同创建和完成。

二、中医外治法有其优势,但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并与之紧密结合

谈到优势,当代中医药学泰斗、90高寿的朱良春先生说:“中医的特色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诊疗手段,二是临床技巧。”[2]。中医外治也具备这样的两项优势。无论是清代的吴师机还是当代的吴震西,他们的外治法有“临症活变”的诊疗手段,以及取法“逢原之妙”的临床技巧,这就是中医外治的特色优势。当今就中医外治的认识论上有一些误区:①外治简单易学,无须追根穷源,探讨理论;②“简”字当头,什么“脉因证治”“四诊八纲”也可以抛之脑后;③以“便”而蔽之,可以不讲究药物调剂和药理分析;④喜“套”别人的验方,致使验方变了味;⑤以贪图“效益”为主,不顾患者利益和社会效益等。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可以使中医外治法上升到一个新的诊治水平,顺应时代要求科学地向前发展。

具备正确的中医外治认识论,才能促进外治优势更加突出和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人们一致公认外治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除此以外,鄙以为如今时代要求和形势所迫,则以“理、药、创、科”四个字更进一步。所谓“理”即医理、药理、法则;“药”即药剂、药效、新制剂(包括其剂型)上药典,以低毒或无毒的药物和配剂获取可靠的疗效,为发达国家和社会所认可;“创”即开创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等;“科”即以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发现代化、科技化的外治法,既全面继承传统又大胆探索和突破,建立现代化新型的外治法。

三、中医外治必须深研其科学性,才能体现其学科的优越性

如《黄帝内经》所言“治病必求其本”。弄清外治机理,探索用药效如桴鼓的奥秘,典型病案和临床试验项目相结合,及时加以总结,促进普及和提高。朱良春老先生以中药配合灌肠治疗肾衰竭,几十年来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经验。朱老先是认为“肾衰与‘毒’有关,而毒夹瘀,因此,紧紧把握‘毒’与‘瘀’这两个关键,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剂保留灌肠治疗,从而增加其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肾损害的修复”。[3]而后,朱老又进一步认识到“慢性肾衰竭,肾虚为本,湿热、水毒、浊瘀为标……因此时血尿素氮和肌酐指标明显升高,这是观察尿毒症轻重的重要标志,所以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也可以说是‘中药肠道透析法’”。[2]由此可见,朱老的医技水平不断提高,始终贯穿了他的老师章次公教诲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8个大字。

四、回归自然,保护资源,中医外治法必须突出“原始创新”

朱良春老先生十分赞同“原始创新”这一命题。这是针对中医药现代化提出的,他说:“当前全世界医药领域的有识之士,鉴于化学药的毒副作用,都在呼吁‘回归自然’,积极研究中医中药,出现了全世界的‘中医药热’。”他又说:“中医药科研过去缺乏原始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支持中医药科研的原始创新工作,突出‘原始创新’精神,中医药才能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才能屹立于世界医学殿堂。”[2]这一席话很有前瞻性,值得重视。(www.daowen.com)

中医外治法恰完全符合这样的精神。《理瀹骈文》所述制膏选材的“生(鲜)、香、猛”,是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验证才获得可贵的认识。如以科学发展观来开展中医外治诊疗,必须遵循“回归自然,保护资源”这样的“原始创新”法则,从运用科技现代化手段伊始就行动起来,发掘先贤和当今医家的宝贵经验,尤其是鲜药(包括生药)制剂,是中医外治法比较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五、中医外治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用科学发展观走产、学、研之路

中医药学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也是中医外治法的必由之路。但就目前中医外治的产、学、研,很明显存在“两头小,中间大”,如不改变现状,中医外治谈何发展。中医外治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有较为可靠的临床疗效,随着中医药(包括外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有的医疗、药物配剂等管理体制已明显与现实脱节。而现行的有关法规,非但未能有效遏制非法制剂及促进医药学(包括外治)发展,而且如药剂的管理层次、申办手续和相关经费等环节的运作政出多门,诸多不利。于是,介于保健与外治的用具器具,如按摩椅、按摩床,还有药枕、兜肚、磁疗用品充斥市场,混淆视听,对外治法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作为正经的科研项目,成功的科研产品进入市场运作又谈何容易,实验研究、药品制剂,在资金和人力等方面得不到支撑,作坊式的产业又形成许多浪费。如此种种,反映了产、学、研三方面确有一些管理上的弊端,如能解决好,中医外治进展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更快些。

吴震西先生提出“传统的外治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快节奏的要求,剂型改革是外治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建议:“组织科研协作攻关,以尽快取得成果,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充分发挥全国外治组织知识密集的优势和学术权威的功能,为外治产品进行咨询、评审、鉴定及推荐工作。如此行政、组织、专业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医外治工作迅速、健康地向前发展,为世界各国人民防治疾病作出贡献。”[1]

如今,在中医外治学中,中医内病外治为主导方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只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其学术和相关产业的进展,雄踞于世界医学之林完全指日可待。(本文原载《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0月11日第5版,此次稍作补充和修改)

参考文献

[1]吴震西,吴自强.中医内病外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7.

[2]朱良春.朱良春医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9,170,91.

[3]蒋熙,朱琬华.朱良春老中医运用中药配合灌肠治疗肾功能衰竭[A].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苏省中医学会,资料汇编[C].全国中医外治法学术经验交流会,南通,1989:第61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