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医外治治未病:学医随笔成果

中医外治治未病:学医随笔成果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外治在“治未病”的地位不容忽视。以上仅是个人浅见,不可能将中医外治的“治未病”概括地加以说明。中医外治循名责实同属此理,发挥其优势,立足于“治未病”并有所建树,不断创新,且有理论的支持使之完善。中医外治的“治未病”极具纷繁复杂的社会性,道路相当宽广。

中医外治治未病:学医随笔成果

楔子:遍及城乡的脚部按摩

江苏海门,濒江临海,是一个新兴的、开放的沿海县级城市。“海纳百川,强毅力行”,各项事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早在1980年就有人运用脚部按摩法替人治病,于是很快传播并推广到乡镇,并发展足浴、脚部按摩。1988年海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脚部按摩研究会。由朱佐才、顾培德编写的《实用脚部(反射区)按摩法》初稿成,原卫生部中医管理局局长、民间中医协会名誉理事长吕炳奎于1991年为该书题词:“脚部按摩法是简便易行的有效保健方法,加以推广为民造福。”至目前为止,该书已13次印刷,发行量十余万册。在海门市的行政中心海门镇,足浴和足部按摩已发展近50家,其他21个乡镇有近百家,从业人员近3 000人。

10年前,我采访了朱佐才老中医,他对这种现象感到诧异,说是以“保健”为名的生意反而比他们正当的医疗来得红火。他的诊所在三厂镇西市梢。对此,我以“上工治未病”来解释,一语点破,他不仅承认眼前的事实,也得承认《难经•七十七难》“治未病”这一说法。当时他认为脚部按摩就是为了治病,不懂医而靠足浴和按摩“做生意”不地道,偏偏就生意来得红火,这是为什么?

悖论:源自魏文侯扁鹊的对话

《鹖冠子》中记载魏文侯问名医扁鹊关于兄弟仨的故事。为什么战国时期世人只知扁鹊的名声呢?原文照录如下。

(魏文侯)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1]

然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与前述同理,“下医”易得名声,为何“治未病”的足浴、脚部按摩的保健风靡于市呢?固然与时代倾向、社会环境、医疗状况诸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外治”方法有密切的关系。足浴和脚部按摩正迎合了相当数量人群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医外治的“治未病”。

敷贴:咳嗽哮喘等易感人群的“冬病夏治”

作为“正宗”的中医外治——药物穴位敷贴,在海门市风行30余年,起初是中医院针对冬天易发的哮喘和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自创膏药在三伏天敷贴。至现在不仅已有多家医院开展此项业务,而且扩大了“冬病夏治”所适应的病种和病状,如过敏性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和痢疾、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冻疮,甚至还有男子阳痿、早泄和女子宫冷不孕等病症。方法有穴位敷贴、艾灸、拔火罐、穴位注射等,其中又以穴位敷贴应用最为广泛,受到数万名病员的青睐。而且病员相当熟悉并选择时机。无论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接受治未病的范围都令人惊讶。这给人一个有益的启示:“治未病”对医患双方并不陌生,尤其是中医外治的介入,展现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理念:中医外治以“治未病”首当其冲

去年1月中旬,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这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的一次会议。中医外治在“治未病”的地位不容忽视。“治未病——把握健康”成为这次论坛的主题。当我们谈到中医外治与“治未病”的关系时,外部条件和内涵的深化应密切结合起来,围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简、便、廉、验”的特点做足文章,不断创新,努力深研,使之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例如使足浴和脚部按摩在普及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最终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中医外治的理念并不复杂,好比人人懂得“勤洗手、多喝开水、晒太阳”可以预防疾病一样,乃是中医外治的“治未病”理想境界,也是中医外治对人类的最大贡献。(www.daowen.com)

拓展:方法和途径与从易到难

打个比方或者做个设想,譬如预防感冒,搞一个图钉大小的膏药贴在迎香穴,或者设计一种口罩(采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例如板蓝根抗病毒提取物)结合其他有效措施(如环境消毒等),将病毒有效拒之“门”外。又如一些虚寒体质的中老年人,针对某些疾病采取温灸的方法,防止其复发,也为医生驾轻就熟地掌握。再如中老年人常见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能否在早期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径控制起来,先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或者有遗传性的高血脂、高血糖病例进行“治未病”,并加以总结,然后普及。以上仅是个人浅见,不可能将中医外治的“治未病”概括地加以说明。只是说,中医外治是“治未病”整个中医学术战略上总体的需要,在战术上必须将方法和途径作为攻关的具体内容,也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认识:优势中的中医外治更应注重理论和创新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临床治验中用灌肠法治疗尿毒症、胰腺炎、盆腔炎癌症等有显效。[2]笔者认为这是诊疗手段及临床技巧充分结合运用中医理论的结果。中医外治循名责实同属此理,发挥其优势,立足于“治未病”并有所建树,不断创新,且有理论的支持使之完善。因为中医外治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药物的也有非药物的,既有浅表的也有深入脏器或骨质的,既有靠人工手法的也有靠机械物理的,呈现一派生机蓬勃繁荣兴旺的景象,然而必须回到理论加以总结提高。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过:“夫绝症可以外治法救,未绝者更易救也,倘医家能以其法推之,而体察于人情物理,于无法中别生妙法,则诸症莫不可起死回生……前贤相传之法,吾固可遵而行之;前人不传之法,吾亦可变而通之也。”[3]这种创新理念正是他成功的精华所在。

结语:大善无形与大爱无边

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她在接待旅客上下车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关照,对孕幼老残总要搀扶一把,她总是默默无闻地进行工作。因此,几十年来在她负责的班次从未出过事故,这就是“大善无形”。热爱职业,关爱服务对象,也可以称为“大爱无边”。联系到中医外治的“治未病”,十年八年甚至数十年以预防为主的功力才可以见到真正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往往呈“隐性”状态存在着,急功近利当与“治未病”的结果无缘。中医外治的“治未病”极具纷繁复杂的社会性,道路相当宽广。要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眼光更远,脚步更扎实,使之通向胜利的彼岸。(2009年9月修改稿)

参考文献

[1]黄怀信.鹖冠子汇校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335-337.

[2]朱良春.朱良春医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6-7.

[3]吴师机.理瀹骈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