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名医邱竹君先生评传:学医随笔,深得伤寒要旨的八个字!

名医邱竹君先生评传:学医随笔,深得伤寒要旨的八个字!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仲景伤寒论的学研,邱竹君先生总结为八个字:求源、求全、求真、求用。说明邱竹君先生深得伤寒要旨,细微处见功夫也。所谓“求用”,邱竹君先生认为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治学之宗旨就是治病救人。邱竹君先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积累,其中许多是仲景方相当得心应手。新中国成立后,邱竹君先生曾加入联合诊断,当选为1—6届县人大代表和1—4届县政协委员。

邱竹君(1901—1975年),江苏海门市三阳镇人。出身中医世家,其父邱恩沐,字翰臣,行医名闻乡里。竹君自幼聪颖好学,饱读诗书,精研周易及孔孟老庄等,既秉承家传,也曾长期在启东黄丹时老中医处侍诊,所以对岐黄之学研读日深。他的治学溯自灵素,继则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还有唐宋金元诸家,喜读清代诸家医著,如柯琴《伤寒来苏集》、陆懋修《世补斋医案》、王士雄《王氏医案》,同时对日本汤本求真所著《皇汉医学》也有研究,这些中医典籍他都反复学习和钻研,有的甚至能通篇背诵。所有这些都成为他成就精湛医术的基础。

邱竹君先生十分推崇仲景伤寒理论,《伤寒杂病论》全书13 094字,397条113方,转而运用于临诊施治,善于详细了解和分析病情,通权达变,灵活化裁,处方严谨,一般用药在七八味,其效如桴鼓。实为难得的经方理论所指导的临床医家。对于仲景伤寒论的学研,邱竹君先生总结为八个字:求源、求全、求真、求用。

所谓“求源”,当时张仲景在建安(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219年)以来未及10年,张氏宗族200余人竟陆续死亡2/3,其中“伤寒十居其七”,在这种情况下,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参考汉以前的医学典籍,著成《伤寒杂病论》16卷。所以也引发了邱竹君学术上探本求源,并对仲景以后一系列伤寒注家学者医著的考研。他认为,《灵枢》《素问》是仲景六经理法之源,《难经》出“伤寒有五”之说,从立论弄清学术之本源。又《伤寒论》制方用桂枝、生姜、米粉、大枣、饴糖、蜂蜜、猪肤、蛋清、蛋黄等均取自食物和佐料,《甲乙经》序有“仲景论广伊尹汤液”句,乃制方取自民间之源。邱老精研细读之中,方见根基扎实。参阅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对仲景著作采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则用《内经》理法加以注解;而南宋•郭雍《伤寒补亡论》20卷,汇集诸家之论补仲景阙略。邱先生认为这3种学术观点颇具典型性,他深得张仲景“见病知源,思过半矣”之旨,他的认识论别具一格,给后学深研《伤寒论》指明了一条捷径。

所谓“求全”,邱竹君先生博览群书,勤笔勉思,所以他特关注于《伤寒杂病论》的全面阅读,他采取“原著合参,考遗补佚,泛览掇英”的方法,力求详尽,力避偏颇。他认为,《伤寒论》以病机为纲领,六经辨证,审因求治,据证列方,取法合度,配伍严谨。王焘《外台秘要》提示:“诸论伤寒,凡有八家”,所以,历代相沿,仲景三因学说为陈无择发挥;仲景理法为金元四大家所开拓;即温病学派实乃为仲景理法方法之渊薮。众多医家诊法用方各有精粹独到之处,他说:“凡有一长可取皆我师也。”他虽擅于伤寒,也对清代江南名医风行的温病学说兼收并蓄。如新感伏气之说,时邪疫疠之分,三焦营卫气血之论,逆传心包邪伏募原之风,脉色斑疹舌齿便溺之辨,轻宣芳化开达滋潜之法,均能圆机活法,辅翼经论,应用于临床,且每能见效。偏隅小镇能有这样的医道大家实属罕见。

所谓“求真”,亦是医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发挥,他将推敲理法与验证实践两者相结合。从事中医临床能够结合理论,尤其是诸家与典籍对照,然后再回到临床的,以此循环往复,求得真知。对照经文,其中一些关键字词诸家论辩纷纭,邱先生以版本、注家、训诂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详加辨别,剔伪补阙。读书明理,反复阅读和长期推敲占用了大半业余时间。如他读《伤寒论》第30条方论,原文“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参研程应旄(字郊倩)《伤寒论后条辨》谓此条即29条注脚;舒诏(字驰远)《再重订伤寒集注》认为此条费解,语多无益;柯琴(字韵伯)则认为伪文可删。邱老认为本条确属层次凌乱,语欠精要,徒令费解,不妨删之。又如张仲景古方吴茱萸汤,一医家(程应旄)说“可予”,两家(张志聪和《医宗金鉴》)说不宜,一家(魏荔彤)说应改易。他认为这张方子治呕吐,如非中寒浊逆则不相应宜,必须“重在辨证,始可论治”。说明邱竹君先生深得伤寒要旨,细微处见功夫也。(www.daowen.com)

所谓“求用”,邱竹君先生认为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治学之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常用陆游的这首诗来勉励门人认真研习学问之道。他倡导精读熟读,揆常衡变,举一反三,条分缕析,广搜博采,运用自如。所以,他对仲景伤寒的钻研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邱竹君先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积累,其中许多是仲景方相当得心应手。新中国成立前,启东有一妇女患伤寒,寒热起伏,一日数次,迭经医治,病情日重,以致大汗淋漓且有便血,因失血过多,面如纸灰,奄奄一息,此时医者束手无策,遂告准备后事。翌日,邱竹君应邀诊治,投仲景黄土汤加西洋参,以救阴回阳兼清积热,昼夜频服两剂,汗敛血止,神清气展,次日可轻声说话。其方黄土汤由甘草、生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及灶心黄土组成,具有平调以实中,温煦以启下,兼补兼涩,亦清亦温,加西洋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所以能调脾肾以摄血。黄土汤是《金匮》名方,专为便血而设,邱氏配以大剂西洋参针对汗出亡阳,切中病理,能力挽狂澜,医者高明全靠成竹在胸,而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令人叹服。

邱竹君先生有许多经方典型治验和临床心得体会,但几经抄劫,散佚无存,部分遗稿在身后,由其子及门生编印成《邱竹君临床经验》,只能是一鳞半爪,亦诚为珍贵。其中自创方剂10余种,均是经验应手之作,如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可以组成调理脾胃和治眩晕两种方剂,读后便知,欲探其中奥妙少不了伤寒理论功底;有治肺结核咯血用生川军攻伐,祛瘀救肺,须知配方组成标本协同之功;至于治冠心病拟出3张方剂,乃是针对不同病因、病症而设,中医所谓真心痛、厥心痛、胸痹 、心胃痛等,应通过细心诊断方能驾驭自如。还有医治肝病早期硬化、妇科白带、小儿流涎诸方,不一一介绍。也有采用信面治癞痢头,似与经方大家医术相悖。至于返照汤可能为应患者家属要求所拟,方中野山参、别直参等确有救脱返照之功。此两方一是毒性太大,一是浪费药材资源,如今看来不宜提倡。区区一二方,瑕不掩瑜,也符合处于农村集镇的医疗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邱竹君先生曾加入联合诊断,当选为1—6届县人大代表和1—4届县政协委员。于1975年因病去世,当时曾有悼者题赠一副挽联:“大病仍从容,总怀着劳动人民千般病;清流伴遗体,空悬了远近群众万条心”,说明邱先生的医道医德深得人们缅怀。(2008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