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17日《中医报》(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已停刊)第2版,刊载余一篇医史短文,题目是《“陈木扇”及其围产医学观》,全文照录如下。
陈沂,字素庵,南宋高宗时名医,原籍开封人。沂尝治高宗妃吴氏危疾,有奇效,得赐御前罗扇,因而可随时出入禁中,仕至翰林金紫良医。建炎中(1127—1130年)随宋室南渡,遂为钱塘人(后迁居嘉兴)。《杭州府志》载:子孙标木扇像之,人称“陈木扇”。著有《秘兰妇科》五卷,《素庵医要》十五卷。陈氏阐述妇科分调经、安胎、胎前杂症、临产、产后众疾五门,共212方论,其中胎前及产后有145方论,占了大部分。陈氏认为,“妊娠五六月后,胎气已成”,如果发生疾病,“迁延不愈,胎必受损”。产后因为“气血两虚,周身筋骨动摇,外感内伤,易于侵犯,……玉门未闭,产创未愈”,所以“七日内致病最易”,必须“另立产后众疾门”。早在850年前的“陈木扇”已树立了围产医学观,这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陈氏认为“催生者,使气血调和而易产”,因而用滑润开宫之剂,“因其势而利导之”,创制催生如意散及兔脑催生丹,立方和用药有独到之处。
当时本人阅读《陈素庵妇科补解》一书,此书由上海中医妇科学会整理,198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读到有关“陈木扇”事迹和有关胎前产后的论述,并自购《围生期医学》专著(惜在一次搬家中丢失),了解到“围生医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医学。围产期,又称“围生期”,主要研究的范围是“围生期的母婴,重点对高危妊娠、胎儿的发育和成长及危重新生儿的监护和预测”,针对妊娠并发症,降低在围生期的母婴死亡率,减少病残儿及智障的发生率等开展的一项专门医学,是优生学中关键的分支。所谓“围生期”是“怀孕28周(胎儿体重约1 000克)至出生后一周”这一新兴医学概念,与陈沂所论“妊娠五六个月后,胎气已成”乃至产后“七日内致病最易”竟是惊人的一致。再说,宋代尤其是南宋,兔脑催生法已经流行,这是脑垂体素的作用,古人虽无这一新名词,但只需行之有效而且必须懂得炮制药丸的方法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就现代医学而言,人类能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优生有许许多多艰巨的工作要做,而就围产(或说“围生”)也不能简单地就孕期至产后这几十天时间,当然加上基因、遗传还有特异体质就更复杂了。不过,南宋时期陈沂的“十月安胎法”是很值得我们重新以现代的科技和研究方法审视一番,陈沂所讲“十二经血”的理论,属“家传秘法”,十月养胎并自拟一经为主的10种方剂,也不无道理。况其创制的安胎主方,用当归身、川芎、白芍、熟地黄、杜仲、川断、白术、黄芩、砂仁等九味,皆平和安胎顺气之品,这些妇科安胎主药,至今仍在沿用不衰。从当代高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考虑,如能研制适合于孕育妇女的保胎制剂,则是优生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医学的整体观在陈沂妇科得到充分体现,他以调经——却疾——孕子——却疾——安胎——保产——母婴平安为循行链式的防治结合整体思路,调经为先导,孕子为核心,却疾为手段,最终达到安胎、保产的目的。却疾作为其中重要的手段,就胎前杂症举78方论,其中有治妊娠风痉(即“子痫”。此处理解为妊娠期间风伤太阳经脉,复遇寒湿所致的痉证)的葛根汤方,用葛根、防风、当归、川芎、甘草、独活、茯神、杏仁、白术、人参、陈皮、黄芩、竹沥、防己、麻黄、天虫、升麻、白芍等随症加减。还有治妊娠心悸的大圣茯苓散方,用茯苓、麦冬、香附、陈皮、厚朴、紫苏、黄芩、黄连、当归、川芎、生地黄、人参、白术、木香、甘草等标本兼治。
古代的妇产科没有剖宫助产的手术,而当今又作为一种“常规引产”,有专家学者证明,这是一种非常不合婴儿生长发育的手术,从而竭力主张适龄妇女顺产,惟高龄产妇及其他不适宜自然分娩的足月孕妇不得已而为之。南宋陈沂催生如意散,笔者认为可供临床医学及研究参酌的。此方在妇女怀孕9个月后可予服数剂,方用当归、川芎(两味量人酌用),冬葵子3克,车前子3克,肉桂(夏天不用)2克,丁香1.5克,滑石6克,红花3克,乌药3克,生芝麻6克,黄杨头7个,枳壳4.5克(虚者减半)。如有“孕期利产剂”问世,完全可以从医学法规上禁止可以顺产的剖宫术,笔者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的。(www.daowen.com)
据史载,陈沂为五代南唐医学家陈士良的后裔。士良,一作“仕良”,汴州(今河南开封)人。据班固《艺文志•艺文略》载:曾任陪戎副尉、剑州(今四川剑阁)医学助教。以为“古有食医之官,以食养治百病,故取《神农本草经》、还精选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苏敬《新修本草》、孟诜《食疗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等书的有关食疗的药物分类编写,附以己说,又载食医的方剂及四时调养脏腑之术,由集贤殿学士徐锴作序,撰写《食性本草》10卷。
陈沂其后有裔孙陈谏(明代医家,生活于16世纪),字直之,号荩斋,浙江嘉兴人。根据陈沂医案及著述,撰《素庵医要》15卷,自著《荩斋医要》15卷。其后还有妇科医家陈谢,生活于万历(1573—1620年)年间,字左山,居浙江石门(今桐乡),其妇科闻名郡县,宗法东垣,注重调治奇经,颇多实践经验,著《女科秘要》,为家传秘本。陈沂19世孙陈文昭,著《陈素庵妇科补解》(又名《陈氏秘兰全书妇科补解》),是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刊刻的本子,上海中医妇科学会也就是根据这个本子进行整理的。《秘兰全书》的宋代初刻本很可能佚失,不能找到了。当代妇科名医陈韶舞(1899—1976年),名善,以字行。浙江桐乡人。为陈木扇第22代裔孙,撰有《陈氏妇科十问》。可谓陈氏中医妇科祖传经久不衰。
关于陈氏的木扇一事,据史料记载,宋高宗赵构和其父徽宗一样好色,吴妃可能是他的宠妃,也是由于产期的危急之症得到陈沂的救治。陈谏的《荩斋医要》由韩廉作的序中写道:“宋高宗时,以医获效,有宫扇之赐,后敝,易之以木。杭人以木扇称呼之。”宫扇即团扇,宋高宗赐给他凭此可以自由出入内宫,但不久便损坏,所以用木头刻成宫扇的形状,照样自由进出。而其后人行医将木扇的形状画成图形,悬挂医室内,辗转再三,这件宝物也可能失传了。
综观妇科发展史,尤以宋代注重胎产。第一、宋代的生活习俗与环境。例如宋代女子内衣:罗地绣花抹胸,多有观音送子之类吉祥图案;浴盆雕有莲花,自宋代始,延续到近代; 还有一种瓷枕,活泼可爱的婴儿托举荷叶,寓意多子多福,是专供已婚女子或怀孕妇女用的,凡此种种,宋代的社会氛围,对子孙繁育都相当重视,于是医学方面也相适应。第二、宋代妇科医学进入全盛期,这与中医学全面发展密不可分。这里单说妇科中的胎产范畴,一些妇科胎产学术著作应运而生。如杨子健(名康侯,号退修,四川青神人)的《十产论》(刊刻于元符元年,即1098年)。郭稽中曾任国医博士,他将家藏方附于《产论》,后由李师圣编撰为《产科经验宝庆集》(刊刻于大观三年,即1109年)。其后朱端章(福建长乐人)又将《宝庆集》和陆子正《胎产经验方》等编入《卫生家宝产科方》8卷(刊刻于淳熙十一年,即1184年)。对这本书有人评价为“产科之汇萃,医家之指南”。陈自明,字良甫(一作良父),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在前人的妇科医学基础上,总结提高并附家传验方,分八门,门数十余体,总260余论,著成《妇人大全良方》(刊刻于嘉熙元年,即1237年)。另外还有郑春敷的《女科济阴要语万金方》(刊刻于1165年)、齐仲甫的《女科百问》两卷(刊刻于1220年)、薛辛的妇科书籍3种(《女科万全方》《薛氏济阴万全方》《玉峰郑氏女科秘传》)等。所有这些,有关胎产方面的著作,占尽了妇科学术的风头。将宋代的有关妇科胎产医学命名为“广义的围产医学”也尚无不可。
然而,岂独陈素庵有围生医学观,上述著作有如拙文开头所述明晰的概念吗?笔者不敢妄加断语,尚须进一步考证,能有相同或相似,则更可证明宋代妇科的学术水平和普及程度。当今中医妇科应该就有关优生学的课题和科研项目大胆革新,勇于突破,形成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中国独特的围生医学,以超越数倍于祖先,因为就当代妇科诊断技术已达到宋代医家不可企及的高级程度,用中医优生学为人类生殖健康作出新的贡献。(2009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