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医妇科方药手册:补肾剂及其临床应用

中医妇科方药手册:补肾剂及其临床应用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补肾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补肾之阴阳以调经、种子、固胎等作用的方剂,称为补肾剂。根据肾虚的临床表现,针对阴阳不足的病理变化,补肾方剂分为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双补三类。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辨证属肝肾阴虚者。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藏精系胞,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主宰着妇女经孕产乳等生理功能。肾气盛则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月经按期来潮,摄精受孕。反之,肾气衰、冲任脉虚、天癸竭则经绝,从而丧失孕育能力。肾虚妇科疾病的重要病因,所以补肾法在妇科具有特殊的地位,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治疗月经病、妊娠病、不孕症等。

以补肾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补肾之阴阳以调经、种子、固胎等作用的方剂,称为补肾剂。根据肾虚的临床表现,针对阴阳不足的病理变化,补肾方剂分为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双补三类。

1.六味地黄

【组成】 熟地黄24g,山茱萸、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阴补肾。

【主治】 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析】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则变生诸证。腰为肾府,肾主骨生髓,齿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脑为髓之海,肾阳亏损不能生髓充脑,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阳不足,精不上承,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阳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小儿囟门不合,亦为肾虚生骨迟缓所致。治宜滋阴补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之品。亦即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加减】 阴虚而火旺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有脾虚气滞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碍气滞脾。

【应用】 本方是治疗肾阴虚证的基本方。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证治要点。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血压、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辨证属肝肾阴虚者。

(1)六味地黄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方用山茱萸15g、熟地黄15g、茯苓20g、山药20g、泽泻10g、牡丹皮10g,虚热甚者用知柏地黄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15d为1个疗程。妇女49岁左右,肾气渐衰,冲任亏损,天癸将绝,精气不足,阴阳失去平衡,故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各种病证。临床上以肝肾阴虚证多见,六味地黄汤主治肾阴不足诸证,方中以山茱萸、熟地黄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此三味相配,滋补肝、脾、肾三脏而以补肾阴为主。泽泻泄肾利湿,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健脾渗湿,助山药之健运;牡丹皮泻火凉血,制山茱萸之温涩。六味合用,滋阴潜阳,补而不腻,阴平阳秘而百病不侵也。

(2)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尿血:药用生地、山药、茯苓、金银花各20g,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连翘、车前子、小蓟、威灵仙各10g,白茅根30g,藕节3~5节。小儿用量酌减,妊娠期禁用,月经期去牡丹皮、减少生地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平均15天为1个疗程。尿血的本质为肾阴虚,标为湿热,故治疗应以滋补肾阴、清热利湿为主。六味地黄汤是滋补肾阴的代表方,笔者在方中加威灵仙,重在补肾;车前子清热利湿;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小蓟、藕节专于止血;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3)六味地黄汤治疗排卵期出血:山茱萸15g,淫羊藿15g,牡丹皮10g,墨旱莲15g,枸杞子10g,生地黄15g,女贞子15g,白芍20g,仙鹤草30g。自月经周期第9日开始,每日1剂,连服3~5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本病为多虚多瘀,虚实夹杂之症,与现代医学的排卵前期雌激素不足,或排卵期雌激素高峰急速下降,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导致子宫内膜脱落而出血的理论相符。因此治疗本病的时间选在排卵期前3~5日用山茱萸、生地黄、淫羊藿、枸杞子、女贞子、白芍滋阴补肾养血填精,以补冲任之不足,抑制偏亢之阳气而血止。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生长。辅以牡丹皮活血化瘀则瘀血去,新血生而血停;佐以墨旱莲、仙鹤草清热凉血,使阴虚血热之症除。

【宜忌】 脾虚泄泻者慎用。

2.左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g,山药12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川牛膝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 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方析】 本方治证为真阴不足,精髓亏损所致。肾藏精,主骨生髓,肾阴亏损,精髓不充,封藏失职,故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治宜壮水之主,以培肾之真阴。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肾益精,养肝明目;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意,均为臣药。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

【加减】 若真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冬以养阴清热;火烁肺金,干咳少痰者,加百合以润肺止咳;夜热骨蒸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小便不利、不清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大便燥结者,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气虚者,加人参补气

【应用】 本方峻补真阴,是治真阴不足证的常用方。临证以头目眩晕,腰酸腿软,舌光少苔,脉细为证治要点。

【宜忌】 方中组成药物以阴柔滋润为主,久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若脾虚泄泻者慎用。

3.右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g,炒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方析】 肾为水火脏,元气所聚,为元阳之根本。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甚则火不生土,影响脾胃的受纳与运化,故气衰疲,畏寒肢,腰膝软弱,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肾藏精,阳虚火衰,封藏失职,精关不固,或肾虚不能固摄,故不育或小便自遗。肾精亏虚,失于温煦,治宜填补肾精,化生肾阳,复其温煦气化之职。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之元阳,温里祛寒,为君药。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为臣药。佐以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活血,与补肾之品相配,以补养精血。诸药合用,肝脾肾阴阳兼顾,仍以温肾阳为主,妙在阴中求阳,使元阳得以归原,故名“右归丸”。

【加减】 若阳衰气虚,加人参以补之;阳虚精滑或滞浊,便溏,加补骨脂以补肾固精止泻;肾泄不止,加五味子、豆蔻以涩肠止泻;饮食减少或不易消化,或呕恶吞酸,加干姜以温中散寒;腹痛不止,加吴茱萸(炒)以散寒止痛;腰膝酸痛者,加胡桃肉以补肾助阳,强腰膝。

【应用】 本方为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常用方。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迟为证要点。

(1)右归丸治疗经行泄泻:每次月经过后15日开始服药。熟地黄24g,山药、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各12g,山茱萸、当归各9g,肉桂、制附子各6g。可酌加党参、五味子、白芍、茯苓、薏苡仁、白术等以益气养血;若肝郁明显者去肉桂、制附子,加白芍15g、柴胡9g、陈皮12g以柔肝解郁;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赤石脂15g、干姜6g、粳米12g以固涩止泻。每日1剂,水煎分服。本病病机为脾肾阳虚,精血不足。方中肉桂、附子加血肉有情之鹿角胶均为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品,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杜仲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而设,更加当归养肝。诸药配伍,共成温阳补肾、填精补血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用其辨证治疗经行泄泻(脾肾阳虚型)属药证合拍,既温补脾肾之阳虚,又滋经行之精血受损。

(2)右归丸治疗少女崩漏:药用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鹿角胶10g(烊化),菟丝子15g,当归15g,杜仲15g,肉桂6g(后下),制黑附子3g(先煎),血余炭6g(包煎),升麻6g,炙甘草10g。肾阳虚型原方治疗;肾阴虚型减黑附子、肉桂,加西洋参6g;脾虚型加人参12g,白术15g,砂仁12g(后下);血瘀型减熟地黄、山茱萸,加乌贼骨15g,三七参6g,茜草炭15g;血热型减肉桂、黑附子、熟地黄,加生地黄炭15g,黄芩15g,栀子炭15g,地榆炭15g。在大出血时肉桂、黑附子要慎用。药量随年龄、体重而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少年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宜受病邪侵袭,造成藏泻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形成崩漏。治疗方面,在助肾的同时,不可忘记扶脾、养肝。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健脾生血,调经止血之功能。

【宜忌】 由于本方纯补无泻,故对肾虚而有湿浊者,不宜应用。

4.肾气丸

【组成】 熟地黄24g,山药、山茱萸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附子各4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舌淡而胖,脉虚,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析】 本方治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腰为肾府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命门真阳即肾间动气。本方所治为肾阳不足,温煦气化失常所治。治宜补肾助阳为法。亦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阳翳”之意。方中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君药。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加以附子、桂枝之辛热,助命门以温阳化气。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乃阴中求阳之治。从用量分析,补肾药居多,温阳药较轻,其立方之旨,又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而非峻补。柯琴谓:“此茯苓利水渗湿泄浊,牡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阳药之腻滞。诸证自除。”本方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滋阴之中配入少量桂、附以温阳,目的在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故方名“肾气”。

【加减】 方中地黄,现多用熟地黄;桂枝,改用肉桂,如此效果则更好。

【应用】 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临床常用于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

肾气丸治疗女性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药用熟地黄、山药各30g,山茱萸10g,茯苓、牡丹皮、泽泻各12g,肉桂3g,淡附子10g,柴胡、白芍、白术各12g,当归20g,黄芪30g,甘草3g。小腹坠胀甚者,加槟榔15g;小便失禁者,加芡实15g,金樱子20g;畏寒肢冷者,加淡附子至15g;腰酸背痛者,加续断15g,杜仲15g;失眠者加远志10g,柏子仁15g。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14日为1个疗程。本病病机为肾阳不足,肝气瘀滞。肾阳虚则膀胱气化不利,故尿频尿急,或排尿不净;肝厥阴经循络阴器,肝气瘀滞,肝失疏泄,则小腹坠胀。每遇劳累或心情不畅则病情加重,病势缠绵,反复发作。方中肾气丸主治肾阳不足,温煦膀胱,使膀胱得以化气行水,小便自利;逍遥散则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使肝气条达,经脉和畅,小便自利。

【宜忌】 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阳不足,虚火上火者,不宜应用。

5.大营煎

【组成】 熟地黄10g,当归10g,枸杞子6g,杜仲6g,牛膝5g,肉桂3g,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养肝肾,温经调冲。

【主治】 经迟、经少、痛经、经闭,症见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腰膝酸软无力,小腹隐痛,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方析】 本方所治为肾阳不足、精血虚亏、冲任失养所致诸证。药用肉桂温阳散寒;熟地黄、当归、枸杞子温补精血;杜仲、牛膝强腰壮骨。阳气复、精血充、冲任通盛则诸证自愈。(www.daowen.com)

【加减】 寒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虚甚者加人参。

6.二仙汤

【组成】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各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肾阳,坚肾阴,调冲任。

【主治】 绝经前后,冲任失调,经来频频或崩漏下血,血压升高,头晕耳鸣,烘热汗出,肢体麻木,烦躁不寐,阴中干涩,舌红少苔,脉沉细。

【方析】 本方所方之证由肾气衰、冲任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药用二仙、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当归养血,知柏苦寒泻火保阴。方中阴阳并调,补泻兼施,壮阳、滋阴、泻火三者并投,共奏温肾阳、补肾精、泻虚火、调冲任之功。

【加减】 血崩者加女贞子、墨旱莲。

7.寿胎丸

【组成】 菟丝子12g,桑寄生,续断、阿胶各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肾气,固冲任。

【主治】 胎漏,胎动不安。症见腰酸,小腹下坠,困倦乏力,夜尿频,或曾多次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方析】 本方所主之证由肾后虚衰,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而致。方中以菟丝子补肾气、固冲任,桑寄生、续断强腰固肾安胎,配阿胶养血止血。诸药相合使肾气足、冲任固则胎自安。

【加减】 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固胎;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温肾固涩。

8.一贯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阴疏肝。

【主治】 肝肾阳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方析】 肝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肝肾失所养,则疏泄失常,气郁而滞,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肝气不舒,肝脉瘀滞,久则结为疝气瘕聚。本证治证系(阴)血燥气郁证,血虚不荣是本,气郁是标。治宜滋养肝肾之阴为主,兼以疏肝行气之品。方中重用生地黄、枸杞子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使肾阴充足,则肝阴肝血充盛,是为滋水以涵木。北沙参、麦冬为臣,滋补阴液,养肝柔肝,且能养阴润肺,滋润胃燥,使肺金强盛而能克制肝木,胃气强盛而不为肝木所侮,是为清金制木、培土抑木之法,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佐以当归养肝血而荣肝体,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阳之弊。本方以五行生克制化原理为指导,滋水以涵木、清金以制木、培土以抑木。实以滋养肺、胃、肾三脏之阴而达到补肝阴养肝血之目的,使肝阴肝血充足,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则胸脘胁痛等症可解。滋阴养肝之中兼以疏肝行气,照顾到肝体阴用阳的特性。其次在大队滋养肝肾阴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阳血。

【加减】 若大便秘结,加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枣仁;口苦燥,少加黄连

【应用】 本方主治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为滋阴疏肝的代表方。临证运用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证治要点。

(1)一贯煎治疗产后发热:药用黄芪30g,当归20g,生地黄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沙参15g,枸杞子15g,茯苓15g,甘草10g。发热38℃以上,腹痛明显,恶露或多或少,色紫暗,气臭秽,便秘不畅等热毒盛者,上方加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15g,全瓜蒌20g,火麻仁20g以养阴润下、清热解毒;若大便不通,恶露不下,腹痛拒按,为实热内结,重症加酒大黄10g,芒硝6g以清热下瘀通便,治以泻下为度,中病即止,不宜过量剂,一般便秘勿用。产后阴血亏损,正气不足,治疗重点当补益气血、扶助正气。一贯煎有急培阴津之功,颇为适宜。原方川楝子,其药性过于苦寒,恐伤脾胃,与症情不合,故去之。加用黄芪、茯苓、甘草、五味子等。黄芪为补气之要药,既能益气固表、扶正托毒驱邪,又能益气生津、生血,为君药;配当归能益气养血;配沙参、麦冬、枸杞子能益气生津;配五味子能益气敛阴固表;再用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全方共奏益气养血敛阴、扶正达邪除热之功,符合中医甘温除大热之意。

(2)一贯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各30g,沙参、麦冬、枸杞子、五味子各20g,当归、女贞子各15g,蒺藜、川楝子各10g,野菊花、酸枣仁各5g。水煎2次,早晚各200ml温服,隔天1剂,1月为1个疗程。一贯煎方中补血药与补阴药相须为用,增强滋肾补阴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滋养肾阴、填精补血、平降肝阳、调理冲任、养心安神,延缓卵巢的衰老、增强体质之功。

【宜忌】 由于方中滋腻之药较多,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9.内补丸

【组成】 鹿茸、菟丝子、沙苑子、黄芪、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蒺藜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g,每日2次。

【功效】 补肾气,固任带。

【主治】 白带清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痛如折,腹冷便溏,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析】 本方所主之证由于肾气衰微,失于温煦,任带不固所致。药用鹿茸壮元阳、益精血,振衰起废为主药;配菟丝子、沙苑子、肉苁蓉补肾精;配附子、肉桂温阳;配黄芪升阳;配桑螵蛸收涩固精;佐蒺藜疏泄肝风。本方以温肾固精为主,对肾气虚、任带不固之带下重症尤宜。

【加减】 便溏者去肉苁蓉加补骨脂、肉豆蔻;腹胀加木香

10.毓麟珠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各6g,川芎、甘草各3g,当归、熟地黄、菟丝子各12g,杜仲、鹿角霜、花椒各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气血,益肝肾,滋冲任,育生机。

【主治】 久不孕育。症见经迟,经少,面色暗,腰膝酸软,性欲淡漠,大便不实,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析】 本方所主之证皆为后天不足,先天不足,生机衰微之不孕。方中用四君子补气,四物汤养血。菟丝子、鹿角霜补肾气、滋冲任,花椒温运督脉,杜仲强腰。待气血旺盛、肾精充足、冲任通利、生机发生,则胎孕自成。

【加减】 腰痛如折、小腹冷甚者,斟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等。

11.七宝美髯丹

【组成】 制首乌18g,茯苓18g,牛膝9g,当归9g,枸杞子9g,菟丝子9g,补骨脂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主治】 肝肾不足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肾虚不育等。

【方析】 白发、脱发与齿牙动摇,和肝肾密切相关。因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若肝肾亏损,则不能上荣于须发、齿龈,故须发早白、脱发及牙齿松动。方中何首乌,且量较重,功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为君药。枸杞子、菟丝子均入肝肾,能补肾益精,养肝补血,共为臣药。佐以当归补血养肝;牛膝补肝肾,坚筋骨,活血脉;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秘精关;茯苓补脾虚,渗湿浊。诸药合用,以滋阴益精养血为主,兼顾补阳,有阴阳并补,精血互生之妙。对于肾虚精少不育之证,亦甚适宜。

【加减】 若腰膝酸软,畏寒甚者,加巴戟天、仙茅、淫羊藿等以加强桑螵桑三温肾壮阳之力;面白无华,头晕目眩者,加熟地黄、芍药等以助滋阴补血之功。

【应用】 本方为平补肝肾之剂。临床应用以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为证治要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