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而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药物还能助阳、回阳。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主治里寒证。包括: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遗尿等;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水肿等;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1.附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主治】 ①补火助阳: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②散寒止痛:本品辛散温通、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通经络,逐经络中之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用于寒痹证。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注意事项】 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2.肉桂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等。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主治】 ①补火助阳: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用于肾阳衰弱的宫冷、虚喘心悸等。②散寒止痛: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用于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又本品辛散温通,能通行气血经脉、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腰痛、胸痹、阴疽等。③温经通脉:本品辛行温通力强,温经通脉功胜,用于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可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
【用法用量】 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3.干姜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均系栽培。冬季采收。纯净后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主治】 ①温中散寒: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多与党参、白术同用,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等。②回阳通脉: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用于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③温肺化饮: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注意事项】 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4.吴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①散寒止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瘀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②降逆止呕:本品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用于胃寒呕吐证。③助阳止泻: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用于虚寒泄泻证。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
【用法用量】 煎服,1.5~4.5g。外用适量。(www.daowen.com)
【注意事项】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
5.花椒
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但以四川产者为佳,故称川椒、蜀椒。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温中止痛:本品辛散温燥,长于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常与豆蔻、生姜等配伍,用于中寒腹痛,寒湿吐泻。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6.丁香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通常于9月至次年3月,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主治】 ①温中降逆: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效,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配伍,用于胃寒呕吐、呃逆。②散寒止痛:用于胃寒脘腹冷痛,可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③温肾助阳:本品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用于肾虚宫冷,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3g。畏郁金。
【注意事项】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7.高良姜
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夏末秋初采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①散寒止痛:本品辛散温通,善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用于胃寒冷痛。如二姜丸。若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则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②温中止呕:本品有温散寒邪、和胃止呕之功,用于胃寒呕吐证。可与半夏、生姜等同用。若治虚寒呕吐,则可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8.小茴香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主治】 ①散寒止痛:本品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常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用于痛经。可与当归、川芎、肉桂等同用。②理气和胃:本品能温中散寒止痛,并善理脾胃之气而和胃止呕。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证。可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此外,茴香油能增强胃肠运动,在腹气胀时,促进气体排出,减轻疼痛,可作驱风剂。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