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医妇科方药手册:解表药的作用与应用

中医妇科方药手册:解表药的作用与应用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由于解表药用之不当会耗气伤阴,因此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另外,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损,影响疗效。

中医妇科方药手册:解表药的作用与应用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本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等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主要用于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之差异,其主要分为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和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两类。使用解表药时,首先应针对风寒风热之不同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发散风热的解表药;对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应注意把握用量,以免量大发汗太过,耗伤气津,招致“亡阳”、“亡阴”之变。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之不同,外感之证常有兼湿、兼暑、兼燥之不同,又应配伍化湿、祛暑、润燥等药。由于解表药用之不当会耗气伤阴,因此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另外,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损,影响疗效。

1.桂枝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春、夏二季割取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①发汗解肌: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感风寒,表虚汗出而表证不解。②温通经脉:本品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之效。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③助阳化气:适用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湿内停引起的痰饮眩悸、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

【注意事项】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月经过多者慎用。

2.生姜

为姜科植物的新鲜根茎。各地均产。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①解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本品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②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生姜善于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用于治疗多种呕吐。为了增强某些止呕药的止呕效用,常采用姜汁制过,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捣汁服。

【注意事项】 本品伤阴助火,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3.防风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主治】 ①祛风解表: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本品虽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但性质甘缓,微温不烈,称“风药中之润剂”,故对风寒、风热、风湿等表证均可配伍使用。又本品能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因其药性平和,无论风寒、风热所致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尤宜于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②胜湿止痛:可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挛急。常与羌活、独活、桂枝等配伍。③止痉: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适于破伤风角弓反张、抽搐痉挛。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配伍使用。④止泻:用于肝郁侮脾、腹痛泄泻。此外本品炒用,尚可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血虚发痉、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4.香薷

本品为唇形植物石香薷的干燥的地上部分。前者称青香薷,后者称江香薷。青香薷产于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系野生,多自产自销;石香薷产于江西分宜县,为栽培品,产量大而质量佳,行销全国。春、夏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后割取,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①发汗解表,化湿和中:本品素有“夏月麻黄”之称。常用于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的阴暑证。②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其治水肿,偏于发越阳气,和中化湿以利水消肿,多用于水肿兼表证及脾虚湿盛之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水肿可单用或与白术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3~9g。

【注意事项】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退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当忌用。

5.白芷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①解表散风。本品性质温和,而以通窍止痛见长,宜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之证。②通窍止痛。本品芳香上达、辛散温通,善散阳明经的风湿之邪而止头额疼痛见长,用于阳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之证又本品善通鼻窍而止疼痛,用于鼻渊、鼻塞不通、浊涕不止、前额疼痛等证常与苍耳子、辛夷等配伍使用。③燥湿止带。本品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用于带下过多。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阴虚血热者忌服。

6.薄荷

为唇形科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产于江苏的太仓以及浙江,湖南等省。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天晴,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①疏散风热: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②清利头目,利咽: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常与桑叶菊花、桔梗、僵蚕等配伍使用。③疏肝行气: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常与柴胡、白芍、当归等药配伍。(www.daowen.com)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解表,梗偏于理气和中。

【注意事项】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7.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 ①解表退热:本品味辛苦、气微寒、芳香疏泄,尤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用于伤寒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证。常与黄芩同用。又本品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用于感冒发热,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使用。②疏肝解郁:本品能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据证常配伍香附、白芍、当归、川芎等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和解退热宜生用,疏散肝郁宜醋炙,骨蒸劳热当用鳖血拌炒。

【注意事项】 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8.菊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由于产地、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白菊花、黄菊花、杭菊花、滁菊花。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花期采收,阴干或焙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①疏散风热:本品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于疏散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证。②清热解毒:本品甘寒益阴、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于疔疮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9.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后的蜕壳。主产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夏、秋二季采收,去净泥土,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①疏风散热,利咽开音:本品甘寒清热、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宣肺疗哑。故可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症见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②熄风止痉:本品甘寒,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凉肝熄风止痉。故可用于小儿急慢惊风及破伤风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注意事项】 《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当慎用。

10.桑叶

为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燥叶。我国各地大都有野生或栽培。经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①疏散风热: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②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清肝明目之效。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涩痛。此外,本品甘寒,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证,可单用,或配其他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11.葛根

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野葛根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等省。甘葛藤多为栽培,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四川、云南地区亦产。秋、冬两季采挖。叶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断或再纵切两半,干燥。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①解肌退热:本品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入脾胃经,而有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且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用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②生津止渴:本品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等。③升阳止泻:本品既能清透邪热,又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止痢之效。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 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12.升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北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四川及山西等地。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片。生用或蜜制用。

【性味归经】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①清热解毒:本品甘寒,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尤善清解阳明热毒。用于齿痛口疮、咽喉肿痛。可用于多种热毒证。②升举阳气:本品入脾胃经,善引清阳之气,而为升阳举陷之要药。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常与党参黄芪、白术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

【注意事项】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固脱宜炙用。本品麻疹已透,以及阴虚火旺,肝阳上亢,上盛下虚者,均当忌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