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的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五脏之中,尤其重视肾、肝、脾在妇产科的生理、病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故调和肾肝脾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法则。
1.滋养肾阴
凡肾阴不足或肾精亏损者,则天癸不充,冲任不通盛,不能化生经水而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肾精匮乏不能生血养胎,可致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肾精不足,冲任匮乏,导致不孕或早衰。治宜滋养肾阴,填精益髓,补益冲任。常用药物有地黄、肉苁蓉、女贞子、墨旱莲、龟甲、桑椹、枸杞子、鱼鳔、鲍鱼、甲鱼。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左归丸(饮)、两地汤、加减一阴煎、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等。
若肾阴虚,阴不潜阳或肾水不足以涵养肝木,则出现阴虚阳亢,可发生经行头痛、子晕、子痫。治宜滋阴潜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前方加入珍珠母、龙骨、牡蛎、龟甲、鳖甲之属;若肾水虚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亢盛,发生崩漏、经间期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子烦等。治宜滋阴清热,交通心肾。前方加百合、莲子、灯心草麦冬、五味子、夜交藤;或选用黄连阿胶汤、上下相资汤、育阴止崩汤。若阴虚生内热,热迫血行,冲任不固,可致月经先期、崩漏、胎漏等。治宜滋阴清热固冲,前方加地骨皮、麦冬、生地黄、玄参、龟甲、知母等。
2.温补肾阳
肾阳虚,命门火衰,上不能温暖脾土,下不能暖宫,温养冲任,可发生经行泄泻、经行水肿、子肿、月经后期、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带下病、不孕症等。治宜温补肾阳,补益冲任,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常用药物如菟丝子、肉苁蓉、熟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杜仲、巴戟天、鹿茸、紫石英、蛇床子、补骨脂、锁阳等。常用方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饮)、内补丸、艾附暖宫丸、附子汤、真武汤、温胞饮。
3.补益肾气
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若肾阳虚不能温煦肾精化生肾气,则导致肾-天癸-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发生月经迟发、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不孕、早衰等。治宜平调肾阴阳为主,上二类药兼用,尤以能阴阳并补的菟丝子、肉苁蓉、巴戟、枸杞子,并加入人参、黄芪等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肾气自旺。代表方如肾气丸、寿胎丸、滋肾育胎丸、补肾固冲丸、归肾丸、大补元煎、毓麟珠、二仙汤、苁蓉菟丝子丸、固阴煎等。
4.疏肝解郁
多由素性忧郁或七情内伤使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发生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经行乳房胀痛、高催乳素血症、经行头痛、经行情志异常、不孕、吊阴痛等。治宜疏肝解郁,常用药物如柴胡、郁金、川楝子、合欢皮、预知子、素馨花、玫瑰花、香附、青皮、橘叶、枳壳等。代表方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若郁久不解则化火,出现肝郁化火证候,治宜疏肝解郁泻火,如丹栀逍遥散。(www.daowen.com)
5.养血柔肝
肝体阴而用阳。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肝血不足,足以导致妇产科疾病,如月经后期、过少、闭经、绝经前后诸证、子晕、子痫、产后痉证。治宜辛以理其用、甘酸苦以养其体的原则。常用药物如白芍、枸杞子、桑椹、女贞子、何首乌、当归、地黄、桑寄生。代表方如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四物汤。若阴虚阳亢,则宜育阴潜阳,上方加入石决明、羚羊角、钩藤之类。代表方如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三甲复脉汤等。
6.健脾养血
凡脾虚化源匮乏,气血虚弱,冲任血海空虚,则发生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胎萎不长、产后缺乳等。治宜健脾以益气血生化之源。常用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大枣、炙甘草、黄芪等。代表方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等。
7.健脾益气
脾主中气,其气宜升。若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则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发生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产后血晕、产后恶露不绝等妇产科血证。血证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病证,止血方法多端,补气摄血是最重要的止血法。临床上务必分清阴阳,古人指出“宜审脏气,宜察阴阳”。一般临床上脾阴虚亦常并见。治宜益气养阴止血。常用药物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怀山药、白芍、龟甲、知母、山茱萸、炙甘草等。代表方如生脉散、生脉注射液、二至丸。若脾阳虚、下焦虚寒,摄纳无权者,治宜温阳益气摄血。常用药物如高丽参、吉林参、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骨脂、炮姜、艾叶、肉桂、熟附子、鹿角霜。代表方如举元煎、六味回阳饮、固本止崩汤、独参汤、参附汤等。
8.健脾化湿
脾主运化,若脾阳不振,水湿内停,下注任、带,可发生带下病、阴痒;孕后水停胞宫,泛溢肌肤,发生子满、子肿;若湿聚成痰,痰湿下注,壅滞冲任,闭塞子宫,可发生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治宜健脾化湿或化痰。常用药物如苍术、白术、茯苓、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白扁豆、莲子、法半夏、白芥子、石菖蒲、胆南星、青礞石、蛤壳、海藻、浙贝母等。代表方:完带汤、全生白术散、丹溪痰湿方、苍附导痰丸、二陈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