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大刀客
俗 名 刀螂 大刀螂
生活环境 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
分布区域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生存绝技 胫节镰刀状 常向腿节折叠 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螳螂亦称刀螂,是无脊椎动物,是一种体型从中至大都包括在内的昆虫类别。一般头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它们的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就像是古代的刀客一般。
螳螂的前翅皮质,一般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它们的栖息地很广泛,基本上除了极地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其中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的是其中的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也是肉食性的,甚至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但有趣的是,它们只捕食生活在花卉、叶子、树枝或地面上的昆虫,绝不捕食在飞翔中的猎物。尽管许多种类的螳螂都有翅翼,但它们几乎完全不用它。螳螂生性凶猛好斗,它们通常会通过挥舞前腿,展开翅膀,露出翅膀下面颜色鲜明的斑纹,来威慑对手。(www.daowen.com)
在螳螂的身上有一个未解之谜,那就是交配中的雌性螳螂会吃掉雄性螳螂之谜。为此人们做了许多的实验。
大刀客
1984年,有两名科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做了一个实验。他们事先把螳螂喂饱吃足,把灯光调暗,而且让螳螂自得其乐。人不在一边观看,而改用摄像机纪录。结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场交配中,没有一场出现“吃夫”的情况。可是如果那些处于高度饥饿状态,即已被饿了5~11天的雌螳螂一见雄螳螂就扑上去抓来吃,根本无心交媾。处于中度饥饿状态,即饿了3~5天的雌螳螂会进行交媾,但在交媾过程中或在交媾之后,会试图吃掉配偶。而那些没有饿着肚子的雌螳螂则并不想吃配偶。可见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动机是因为肚子饿。
但是这个解释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野生的螳螂中,并不存在饥饿的状态,可是还是发生过“吃夫”的事情,所以人们怀疑在交尾时,雌螳螂会转过头来吃掉雄螳螂的头及前肢,是为了完成它的基本任务,雄螳螂以它的躯体为饵倒是非常有效的。还有些人认为,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头,可能只是一种想避免自身被吃掉的反应方式。没有了头的雄螳螂还可以继续进行交尾,因为其躯体中残存的神经组织尚能支配生殖器官的功能。
螳螂还拥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尤其是在中医方面。螳螂入药后,有滋补强身,健肾益精,止搐定惊功能。主治体虚无力,阳痿遗精,小儿惊风抽搐、遗尿、痔疮及神经衰弱等症。临床应用主要是与其它药物配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甚至由于它的身体有着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所以人们也常把它们当作是一种食物直接服用。
螳螂的神话和传说
螳螂的英文名“mantis”源出希腊语,意为“占卜者”,因古希腊人相信螳螂具超自然的力量。螳螂能静立不动或身体文雅地前后摆动,头上举,两前足外伸似在祈求,故引出许多神话和传说。迷信的说法认为,螳螂的棕色唾液可使人眼盲,马或骡食螳螂后可致死。螳螂在西印度群岛名“神马”也是与宗教虔诚有关。其它的俗名还有“魔鬼之马”和“杀骡虫”。不过所有的螳螂皆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以“捕食”来形容它们比“祈祷”也许来得更贴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