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 致命尾尖
俗 名 无
分布区域 遍布各地
生存绝技 身体弯曲分段且有带毒刺的尾巴
蝎子,是我们相当熟悉的一种虫类,甚至有人把它们泡在酒里面来增加滋补效益,可见人们对它还是相当了解的。
蝎子属于生物分类中的蛛形纲动物,与蜘蛛同属一类。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根据科学家们的调查,陆地上最早的蝎子应该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时代,拥有相当长的存在历史。蝎子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方的江苏、福建、台湾等暖热地区,它们特别偏好的是沙漠,几乎所有的沙漠都能发现蝎子的踪影。
蝎子的习性是白天常躲在岩石或木头下,而到了晚上经常出没,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不可思议的是它们还有识窝和认群的本能。大多数的蝎子有固定的窝穴并结伴定居。一般情况下,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的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这一点就显示出了蝎子的本性。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蝎子和熊一样有冬眠习性,它们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十一月上旬便开始慢慢进入冬眠,全年活动时间仅仅有六个月左右。蝎子活动的时间多在日落后晚八时至十一时,而到翌日凌晨的二三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出来活动,这些表明也许蝎子是“很懒”的一种动物。
除此之外,蝎子与其它变温动物相比,算是耐寒和耐热的一种。外界环境的温度在-5~40℃,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当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而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在25~39℃之间,而当气温在35~39℃之间时,蝎子最为活跃,那时生长发育加快,交配、产仔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子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www.daowen.com)
蝎子通常会用它的两只大而有力的钳子来捕食,食物绝大部分是蜘蛛和昆虫。只有当猎物挣扎时,它才会使用毒刺进行攻击,所以当它使用毒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蝎子的毒刺在腹部末端,即身体的最后一节,如果人不幸被大蝎子蜇后就会倒下,然后大量流汗,感到恶心,口吐白沫,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死亡。所以一定要小心。
蝎子高高竖起了自己的毒针
这里还要提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某些种类的蝎子能够像草蜢一样,靠自身两部分之间的摩擦来“唱歌”。
但是与草蜢唱歌不同的是,蝎子的歌声不是用来吸引异性,而是警告入侵者:这里是有着带毒尾针的蝎子的地盘。
由于蝎子的习性问题,所以人们对它的警觉性并不是很高,但是有些爬进房子里的蝎子会躲在地毯下、床上或是鞋子里,如果不小心被攻击的话,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蝎子的毒是完全可以置人于死地的。
蝎子的药用功效很好,也一直是中医中传统的药材,有着治疗惊风抽搐、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淋巴结核和风疹疮肿等症的功效。而且根据研究,蝎子还对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类型的癌症有一定的疗效,对预防许多慢性病有显著的效果。因此,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连蝎子也不例外。
母蝎的孕期
母蝎的怀孕期较长,它们在交尾后短则1~5个月,长则15~18个月后才会产卵。母蝎常在隐蔽的洞穴、石头和地下产卵,产下来的卵直接进入由母蝎前螯足围成的“孵育篮”中。大多数蝎子是卵生,但约有三分之一种类蝎子的幼蝎是从母体中直接生出来的。蝎子每胎产下的幼蝎有20~40只左右。新生幼崽呈乳白色或几乎透明状,且附肢都有吸盘,直到第一次脱皮期后,它们的身体颜色逐渐变深,触肢也开始长出爪,而螯针已经具有相当的威力。经过3~14天在母亲背上的童年生活,它们开始离开,并最终独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