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代早期,中国每年进口的鸦片被限制在几百箱,然而后来这个数字增长到了数千箱,1839年,甚至突破了3万箱,尤其是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指导下。一方面,孟加拉鸦片向中国出口带走了银条,据认为,这些银条对于挽救印度帝国免于财政破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另一方面,它对清政府的金融危机作出了贡献。澳门并没有直接卷入鸦片贸易——尽管葡萄牙一度从印度的达孟港出口它的鸦片——因此能够对自己的“中立”感到宽慰。事实上,在早期,走私贩子们最早把他们的鸦片卸在澳门,在那里偷偷摸摸地卖掉,然后转运到黄埔和广州。后来,当清朝的地方官们对鸦片贸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商人便把他们的船停泊在黄埔,就这样绕开了澳门。[1]
南湾远景
然而,对议事会的人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一场灾难正在酝酿之中,其表现形式就是英国与中国之间的一场竭尽全力的关于鸦片问题的冲突。1834年,为了回应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被废除了。英国派遣律劳卑前往澳门,以应对这一新的形势,并把这些要求强加给中国。直到1836年12月31日,澳门当局才允许一位英国官员在澳门常驻。这就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船长,经中国人的许可,他把自己的官署从广州搬到了澳门。(www.daowen.com)
湖广总督、钦差大臣林则徐进入了这一场景,他所肩负的任务就是要让国家摆脱鸦片的祸患。1839年,随着中英战争的爆发,英国试图把澳门的英国臣民置于葡萄牙人的保护之下。反过来,地方(中国的)当局对这些人所下达的驱逐令却得到了华人的称赞。1840年1月,林则徐不顾英国人的抗议,强迫所有外国商人离开广州。然而,在澳门住下来之后,他们继续坚持做他们的生意,哪怕危及澳门的中立。当林则徐把军队集结到边境的时候,由于担心中国人报复,边度总督(1837-1843年在任)要求英国人社群离开澳门。1839年8月26日,英国人乘船前往前途未卜的香港(鸦片战争之后才根据1842年8月29日签订的《南京条约》被割让给英国)。7天后,正直的林则徐进入澳门,受到了中国人和葡萄牙人的热情接待。[2]
1843年7月,当中英之间再一次爆发战争,并导致英国军队封锁广州的时候,葡萄牙政府宣布中立。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英国提出了葡萄牙对澳门的主权问题,并宣布,澳门不能两面讨好。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同时既主张主权又宣称中立。英国人很不高兴地指出,中国战船在澳门港被给予了庇护权,而与此同时,英国护卫舰进入澳门港的通行权却遭到了葡萄牙人强有力的拒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