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汽车站
民国十八年(1929年)鄞奉公路建成,境内设有奉化、江口、大埠、畸山、溪口(地址在武岭门外)等5个客运汽车站。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奉(化)新(昌)公路建成后增设溪口(地址在魏家庄)、康岭、跸驻、六诏、方门、下陈6个车站。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建公路增多,客运站相应增加,规模也由小到大;20世纪50年代增设西坞、白杜、岩头等站;60年代,增设莼湖、石沿、裘村、松岙、东岙、班溪、大堰等站;70年代,增设尚田、葛岙、洪溪、马头、湖头渡、桐照、杨村、直岙、萧镇(后称萧王庙)、棠岙、方桥等站,下陈站、六诏站等重建;80年代,新建三石、董村、晦溪等站,溪口车站站房原址重建,奉化、莼湖站迁址重建。以上车站由奉化县汽车站(今奉化公运公司)自设,其中溪口、江口、莼湖、裘村为辅导站,另有少数山区乡村自筹资金建造过夜点,为驾驶员提供食宿。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客运市场向个体运输专业户开放。个体中巴车运输蓬勃发展,专业运输单位运输能力未完全适应形势,地处农村的汽车站功能逐渐萎缩后相继关闭,但在主要乡镇的汽车站却进一步扩建。1992年江口站迁址重建,1995年裘村站重建,1996年莼湖站扩建。
附表:1998年统计的全市客运汽车站
注:建成年份指的是该站最后改建的年份,而非设站年份。
未建站房的过夜点、停靠站、招呼站有乡镇级7个,分别是:南浦、尚桥、葛岙、万竹、楼岩、斑竹、董家;村级88个,分别是:横路、浦口、阮家、上陈、沈鲍、王家汇、高楼张、王府石桥、河头、南岙、蒋家池头、半亭、余家坝、税务场、桐蕉司、牌门头、曹村、岭下、宁王塘、下石盆、碶头、栖凤、吴家埠、金地寺、沙栋头、龚原、场上、南山、东山湾、里横山、南溪、箭岭、谢家山、畈坑、枫树岭、畈里、田墩、竹林、李家、宦堪、独山、大公岙、广渡、水孔头、印家坑、杨家堰、九峰、云集、袁家岙、许家山、雪窦山、西岙、林场、许江岸、剡界岭、沙堤、鸡头山、千丈岩、大晦岭、龙化岭、岩坑、葛竹、石门、三十六弯、河泊所、苕霅、后冈山、驻岩、后坑、张家坑、小溪岭、滕头、冷冻厂、横港、方夹岙、应家棚、高岙、楼隘、升纲、敏坑、舒家、徐马站、西堡岙、白粉壁、里车头、下旺、韩学士、麦田岗。
进入21世纪以来,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运输事业加速发展,基础建设也得到加强。2003年新建奉化汽车东站。2005年、2008年莼湖站再次增加建筑面积。2007年溪口城镇规划,在当年起征地,迁建溪口客运站。
至2009年,奉化市共有客运汽车站5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1个,临时过渡性客运站2个。全市客运站占地总面积90186平方米,其中站房和候车室面积10213平方米,站房和候车室面积占客运站占地总面积的11.32%。2004年,农村客运班线改造以来,进行乡村客运停靠站(候车亭)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港湾式停靠站634个。
奉化市汽车东站
奉化市汽车客运东站,是奉化市的客运枢纽中心,为公用型多功能二级客运站,主营中长途和短途道路旅客运输。该站属于奉化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和公路主枢纽规划的主要项目,市政重点工程之一。汽车东站总投资3800万元,于2003年初落成并于当年3月28日正式启用。
奉化市汽车东站位于奉化市岳林街道大成东路588号,东临34省道奉化城市过境公路金钟路,东面不远处为甬台温高速公路奉化入口,北靠奉白莼公路,南面是公交总站,交通便捷。设计日客流量7000人次(2009年7月份共发送旅客192621人次,日均客流量接近设计流量;最高峰于2007年10月1日发生,日客流量为1.42万人次)。近年来,随着高铁的开通、私家车的增多,客流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的“国庆黄金周”运量与上年相比,下降了7.1%。
车站整体由候车大厅、办公楼、汽修厂、附属用房、停车场、站前广场和绿化带等组成,占地约7.9万平方米,其中站前广场3500平方米,环站绿化带1000平方米,候车厅面积1632平方米,站房面积4136平方米,设旅客上车门和检票口16个。2010年有站务人员65名,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2名。历任车站站长见下表:
奉化市汽车东站
附表:汽车客运东站历任站长
汽车东站建站初,就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车站管理体系,以神舟电脑为硬件基础。车站从运行计划到车辆调度,从售票、检票到行包托运,从路单处理到运费结算,从信息发布(广播)到资料统计都可以由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2009年5月,购买了14台联想微机和1台IBM服务器,基本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车站候车大厅主要配备了LCD显示屏、站务广播系统等一系列与旅客沟通的设施,并配置行包安检仪、监控摄像等安全设施。
奉化汽车东站接纳社会车辆始发和过境补员班线。班车通达6省市及省内7地区。开通的省际客运班线有上海、南京、无锡、泰兴、合肥、怀宁、灵璧等,过境补员班线有绵阳(四川)、商丘(河南)、开封(河南)、德江(贵州)等;省内有杭州、温州、金华、绍兴、嘉兴、舟山等地区班线和宁波市内的北仑、慈溪、余姚、宁海、象山等班线,奉化市境内农村客运班线辐射了各乡镇。2010年4月,车站始发营运班线52条546班,其中省际班线9条13班,省内跨地班线17条,宁波市内班线和本市(奉化)短途班线25条,短途班线为滚动发班。过境班线省际6条4.5班(3条为隔日发班),省内10余条。详见所附奉化市汽车东站班车简明票价、里程、班次时刻表,如下:
附表:奉化市汽车东站班车简明票价、里程、班次时刻表
(2010年4月11日发布)
(续上表)
(续上表)
奉化汽车站(俗称老车站)
民国期间为商营鄞奉运输公司属站。1959年,在今南山路63号设客运站,在今公园路1号设货运站。1979年,货运站搬至南山路64号。客运站为奉化汽车站前身(今习惯称为老车站)。当时,客运站站屋面积352平方米,停车棚154平方米。因老车站场地狭小、站房简陋,1979年在城关公社东门大队征地,位于南山路23号,1980年建成新站。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68平方米,设有候车厅、售票处、停车场、行李房、广播室、行包装卸台等配套设施。建成时,有售票窗口4个,旅客检票上车门10道,设计客流量1500人/日。该站属省运公司宁波分公司奉化县站管辖,内称客运站。1988年体制下放,在县站基础上成立奉化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客运站为长运公司一个部门,对外仍称奉化汽车站。
1997年5月起,奉化汽车站首次实现电脑售票。承担了所有奉化至省外长途班车和大部分市内外中短途班车的发班。2002年年底,日发客运班车400余班次(包括滚动发班的中巴车),年客运量175万人次、周转量3670万人公里。2003年4月,长途班车迁至新落成的汽车东站始发,保留了市境内下湖线(松岙、裘村、黄贤、莼湖等),大堰线(董李、大堰、万竹等),尚田线(杨家堰、场上、冷水坑等),溪口线及宁波方向的中巴车营运发班。至2003年10月,除尚田线外,大部分中巴班线迁往东站发班。2004年春运后,尚田线中巴车迁出,奉化汽车站停止使用,场站功能完全关闭,完成了作为客运场站的历史使命。
奉化市汽车南站(www.daowen.com)
隶属于奉化市公路运输有限公司,位于奉化龙潭路39号甬临公路西侧,原为奉化市汽车大修厂场地,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1999年大修厂被市公路运输总公司兼并,在原址设立汽车南站。设有旅客候车室、站长室、售票房、调度综合用房,面积230平方米。另平整停车场地面积1200平方米,搭建了简易停车棚。2002年有职工9人,主要为过境的深圳、广州、厦门、福州、温州、路桥、黄岩、象山、宁海等南线班车补员,年客流量约4万人次。同时,南站作为市公路运输总公司零担、货运、联运场站,向社会开放,由个人承包,承接全国各地运输货源。兼并大修厂后,汽车修理业务交个人承包,在站内辟出空地作为修理车间,兼营汽车零配件售卖。
2004年11月起,由于汽车东站功能日趋完善,汽车南站客运功能停止使用。汽修、汽配服务保留至2007年年底。
2008年下半年,因创建卫生文明城市需要,市政府为改善城区南大门形象,规划扩建秀水路,退进拆除了南站部分旧建筑,作为补偿,同意对南站地块进行改造,在南站原址建造7层楼的交通汽修大厦,由浙江萧云建筑有限公司承建,2009年4月竣工。
溪口车站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鄞奉公路建成通车后,在溪口设站点,是溪口车站前身,当地称为上车站。20世纪50年代,溪口车站迁至武岭门外。1978年又建砖木结构站房396平方米。1984年3月起,经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省建筑设计院设计,奉化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在原址改建成水泥砖混结构站屋。1985年3月,建成主楼2层,同年5月竣工验收时被评为优良工程。站房(包括停车场地)占地面积3496平方米,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建有售票房、行李房、旅客候车室、停车棚,设施较为齐全,车辆进站停靠,安装广播扩音装置,旅客从候车室检票上车。1993年,在东侧扩建停车场地,增加732平方米。
溪口车站原为省运公司奉化站所属辅导站级乡镇车站,历为沟通衢、婺、越之要站,承担溪口至宁波、奉化客运班车的始发到达,金华、义乌、东阳、嵊县(州)、新昌方向的过境班车补员班线。
2001年因运输企业体制改革,奉化市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在溪口车站基础上成立溪口分公司,把溪口镇内8辆公交,溪口至雪窦山26辆旅游面包车,溪口至奉化、至宁波47辆中巴车划归溪口分公司管理,当时有职工18名。2005年溪口分公司与原奉化市公运公司溪口汽运公司合并成立奉化市溪口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其中奉化公运占43%的股份。2006年因溪口镇城建规划需要,拆建溪口车站,停在溪口车站停车场地的中巴车陆续迁往溪口公运场站发班。2008年初,溪口车站拆除。
莼湖车站
位于莼湖镇奉松公路旁东侧,地址为奉松路6号,原为省运公司奉化站所属辅导站级乡镇车站,以客运为主,兼办货物零担,几经体制变化,现隶属于奉化市公路运输有限公司,是境内下湖线要站。20世纪60年代初,下湖公路筑成后,始建车站,位于莼湖镇东端公路旁(现址为莼湖交警中队),有整体呈F型平屋5间,其中1间为候车室。
1987年,因老站使用年久,站房破损,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后客流增多的需要,在莼湖镇奉松公路西端南侧征地4亩建造新站。1988年10月,莼湖车站主体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建筑面积495平方米,总造价19.7万元。1995年奉化市计划委员会同意对莼湖站进行扩建,建造新候车厅300平方米,行李房200平方米,其他房500平方米,资金由公路运输总公司自筹。2001年征用站旁吴家埠村土地建停车场后,占地面积4577平方米。2006年、2008年又进行两次建设,扩建了站房和三产用房,目前建筑面积达到2310平方米,主楼4层。
1996年以来,开通莼湖车站始发的上海班车,每日一班。现在该站作为莼湖至桐照、至奉化(包括直达班车和莼白线车辆)的始发站,以及是往裘村、松岙、黄贤等方向的过境补员站,有职工8人,年客运量约65万人次,周转量1200万人公里。
江口车站
江口车站位于甬临线(34省道)与江拔线(36省道)交叉处,为辅导站,以客运为主兼营货物零担。该站作为江拔线起点站和甬临线中转要站,北连宁波,西通金华、东阳、新昌,南达温州、台州,是奉化境内过境班车补员之要站,也是奉化最早的汽车站之一。在民国时期鄞奉公司时代,该处已设立站点。20世纪50年代,在原址拆建,建造了建筑面积61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站屋。70年代扩建站房,在不远处三岔路口新建设了建筑面积1162平方米的站屋,设立站长室、调度室、行李房、零担房和旅客候车室。
80年代中后期,是江口车站鼎盛时期,有职工12名,过路和始发班车70余班次,日均旅客1200人次以上。
1990年初,根据市城建委、江口镇建设规划,江口车站原址因建造奉化第一条公路立交桥需要,于1991年开始易地拆建,车站新址选在江口镇横河畈,征地2.9亩,于1992年建成。正面(西面)朝向甬临公路,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4楼。一楼为候车室和售票房等站屋用房,二楼办公室,三、四楼为职工宿舍。建成后,随着江口开通公交车,农村个体中巴车快速发展竞争短途客源,以及各地运输企业体制下放,而使站务业务联系减少,过境补员功能也逐渐失去,该站除职工住宿外,未发挥过车站功能。2000年因企业转制,为筹集职工安置费,江口车站全部折价卖掉。
裘村车站
位于裘村镇银河路82号,奉(化)松(岙)公路和裘(村)郭(家歭)公路交叉口。20世纪60年代中期,裘村通公路后始建车站,位于裘村新街入公路处。1974年易地在今址建成新站。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建筑面积575平方米,主楼两层,一层为候车室、售票房、行李房、零担房和站长室,二层为职工宿舍和过夜班车驾驶员住宿用房,站内场地有车辆回车道,场地北侧另建一层平屋,堆放车站杂物和用作职工厨房。平屋西侧有一井,水质清洌甘甜,旱年不涸,在未接入自来水前为车站周边村民饮用水源。
裘村车站原为辅导站,是下湖线、裘郭公路之要站,主要功能是沟通当地民众、外地客商上往宁波东、奉化、莼湖,下至杨村、湖头渡、石沿,乃至淡江码头摆渡沟通奉化和象山两地的来往。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后期,旅客最为旺盛,最多时有职工11名,过路和始发班车30余班次,日旅客千人左右。90年代初期,个体客运崛起后,客运站务日渐萧条,但运管部门为加强下湖线客运秩序管理,于1995年起开始落实“车进站、人归点”。次年经镇和市交通局规划,在原址拆建新站,新站于1997年5月竣工启用,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场地主要搭建停车棚,开辟5条车道,分别发往宁波东方向、奉化莼湖方向、黄贤杨村方向、湖头渡松岙方向,还有一条机动车道。该站目前尚在使用,有职工1人,另雇场地管理人员1人。
裘村汽车站
港湾式停靠站
停靠站
20世纪80年代中期,奉化辖区内客运线路中设置简单停靠站84处。旅客乘车除自设站外,必须在停靠站上车和下车。到了90年代初,随着个体客运业的快速发展,小型农用客车、中巴车纷纷挤入客运业务,但此类车辆无固定停靠站点,造成随意停车上下客,客运秩序混乱,原来固定的客运停靠站也形同虚设,给客运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90年代后期,市公路运输管理所为加强管理,改善旅客候车条件,仿照城市公交停靠站点式样,先在城镇道路边设置若干港湾式停靠站,以后逐渐铺开。2005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建造港湾式钢质候车亭,至2010年年底,全市境内已建成港湾式候车亭723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